孟浩然的求职诗,官没当上诗作却成了经典!
孟浩然的求职诗,官没当上诗作却成了经典!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作为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王维的诗作更多是描绘山水田园,相对于王维诗作中的轻快、放松,以画入诗的美景,孟浩然的写景诗会更加大气,但是也更为隐晦。
这和二人仕途上的差异有着绝对联系,王维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被迫接受了伪官职,但是他一生还算是比较顺利的,至少能够轻松的当官,因此在晚期,他的诗作也都能看出一些悠哉。
而孟浩然不同,他不仅为人清高,而且由于前期的政治诗文惹怒了唐玄宗,一度让自己的官运一片晦暗,即便想求人帮忙,写出的诗作也是不够直白,特别是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首诗是孟浩然希望张九龄丞相提携自己,可是这首诗并没有达到孟浩然的期许,也没有帮到孟浩然,却被广为流传和称赞,这是为何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写这首诗的时候,孟浩然已经45岁了,当时的他在仕途上一直郁郁不得志,虽然留下了许多经典诗作,可是自己的一腔抱负并没有得到施展。
同时,孟浩然对于当时唐朝的官场制度特别不满,写了一些抨击官场的诗作,得罪了不少人,因此,一生虽然游离官场,却从来没有被重用。
在孟浩然40岁左右的时候,他到了京城,许多诗作被当时的达官贵人看重,互相传阅,一来二去传到了唐玄宗那里,唐玄宗也饶有兴趣地读了他的诗作,结果被气到了。
因为孟浩然的诗中有一句“不才明主弃”,唐玄宗认为这是在暗讽他没有提拔选用孟浩然,唐玄宗想:你自己当不了官,还来诬赖我?于是就没有让孟浩然当官。
孟浩然因此黯然离开了京城,45岁的时候,在洞庭湖游玩的孟浩然,听说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也在此,内心期待着能够被张九龄提拔,于是就写下了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这两句一下子就让人想到了洞庭湖的壮丽美景。当时是农历八月,正好是洞庭湖涨潮的时候,满满的湖水,和天际相连接,一片无际的浩瀚,都不知道天和地如何分辨,洞庭湖的气势一下子就被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继续描写洞庭湖的壮丽,据说 *** 开天地的时候,有“云”、“泽”两个大湖泊,浩瀚无边际,孟浩然借用这两个巨大的湖泊来形容洞庭湖磅礴大气。湖水泛起的巨 *** 浪,让整个岳阳城好像就飘在湖水上一样。
这两句诗文都只是在纯粹的描写洞庭湖,不知道的还真的以为这只是一首描写洞庭湖的山水诗,而如果只是作为山水田园诗来赏析,前面这两句,确实完美的为读者展现了洞庭湖的美景与气势。但是孟浩然写这首诗真正的目的,是让张九龄能够帮自己一把,因此,在接下去三四句就来了个大转折。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面对这浩瀚无际,波澜壮阔,雄伟气势的湖水,“我”觉得自己特别渺小,特别无用,我想要趟过这湖水,却找不到一叶扁舟能够来帮“我”。
这里就暗喻了孟浩然觉得自己一腔抱负却没有施展的地方,多希望您能够拉我一把啊!现在正是太平盛世,我们的明君为我们带来这大好河山,可是作为一个成熟的青年,“我”却不能为我们的国家贡献一点力量,真的很愧对我们的明君。
同时,这也是对于唐玄宗误解自己的一种辩解,孟浩然想要告诉张九龄,虽然我现在好像一个隐士一样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只是被误解,无奈的选择这种看似很安逸的隐士生活,但是我的内心,还是非常希望能够回到朝堂之上,为国家贡献一点点力量。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最后一句是世人传颂最多最广的诗句,将孟浩然期望得到引荐的情绪描绘得十分清晰。诗中的垂钓者指的就是张九龄,当时张九龄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也就是丞相的位置,而且张九龄本人也是一股清流,为官正直,对于有才华的人会尽力提拔引荐。
可以说,在孟浩然眼里,张九龄就是自己最后一根稻草,希望能通过张九龄换取自己最后一搏的机会。
空有羡鱼情,这句话就有点恭维称赞张九龄了:我十分钦佩你张丞相,你的为人、你做官的官品都让我想要追随,可惜的是我现在还不是公务员,无法跟随在您身边,真是莫大的遗憾。
以孟浩然清高的性格,能够在最后关头写出这样的诗句,能够很明显的看出,他一心想要为官的迫切心理,虽然已经十分低调、隐晦,这种情绪还是不难领会的。
孟浩然之所以会想当官却当不了,和当时唐朝官场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当时唐朝一片盛世,官民都比较富有,阶级制度却十分严谨,想要当官可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制度就能实现的。
一个人有才华,还必须要有达官贵人的引荐,才能够有实现抱负的可能,因此,出身较为高贵的王维,在一开始就获得一些达官贵人的青睐,并且顺利入仕。
而孟浩然就比较难了,本身家境一般,而且为人又清高,还常常得罪一些富贵人家,所以一直无法做官发挥自己的才能。
而这首诗虽然后来被高度赞赏,但是孟浩然并没有因为这首诗,就真的获得张九龄的另眼相看,顺利入朝为官。
相反,在之后的几年内,孟浩然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好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是在留下两百多首著名诗作之后,五十一岁那年在自己的老家抑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