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韩愈《知音者诚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该如何赏析?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7-27)201

韩愈《知音者诚希》,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知音者诚希

韩愈 〔唐代〕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

韩愈《知音者诚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该如何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

离别前的夜晚,我们能携着手走啊走,夜深了,我们仍踏在满地皎潆的月光中谈心。

注释

知音:知己的朋友。相传古代伯牙善鼓零,其友钟子期善听琴能从琴音中知其心志。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痛无知音。此诗中亦指韩愈的文章知己。希:同“稀”。

念子:想念你。不能别:不忍心分别。

行行:指来回一起踱步不停。

携(xié)手: 用以表现朋友之间的亲密的关系。

韩愈《知音者诚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该如何赏析?

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喊出一声感慨,叹人间知音难觅,其势如飞瀑直下,让人直觉晴天闻雷,立刻惊警。在这句诗里,诗人采用典中典之法,首先化用了南朝文人刘勰之语。

诗人又溶人了春秋战国时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的典故。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俞伯牙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雄伟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格形象,像大海一样浩渺纵横于宇宙之间的胸襟气度,而钟子期的情操和智慧,恰好同他产生了共鸣和契合,于是二人成了知音。

然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诗人溶入此典正是为抒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词)之慨。这典中之典,不仅让这句诗内容大大增量,而且还让诗人感慨的语气大大加重。特别是这样的诗句出自韩愈这样一个在政坛和文坛上均属顶级人物之口,再联想到他独特的身世和遭遇,就更觉得这一声感慨有雷霆万钧之力。

这首诗写诗人与知心朋友孟郊不忍离别,只好踏着满地的月色,彻夜相叙。道出知音难寻,依依惜别之情。寥寥四句诗,写出惜别情感,生动真切,极富感染力。

韩愈《知音者诚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该如何赏析?

创作背景

贞元十四年(798年)韩愈与孟郊、李翱在汴州会晤。三位文士相聚汴府,自有讲文论道、诗酒酬唱的快意事。但孟郊别有愁怀,不得不离汴南归。临行前,韩愈写了《知音者诚希》这首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7/391126.html

“韩愈《知音者诚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该如何赏析?” 的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Margaret
Margaret
2周前 (09-14)

韩愈的知音者诚希创作于寻求真正理解与共鸣的人生境遇中,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对真挚友情的渴望与珍视,同时也透露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难以寻觅真正的理解者的无奈和感慨之情。伯牙绝弦因知己,诗中蕴含的友情观和价值观深受普通人认同:真诚、深厚的友谊是人生中难得的财富;面对喧嚣世界能遇到心灵相通的人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诗经·大雅烝民再生之愿在此得以体现——追求心灵的和谐与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目标之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