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入》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原文】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
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注释】
①安穷:何有穷尽。安,何。穷,尽。
②时世:犹时代。《荀子·尧问》:“时世不同。”一说指自然界之时序变化,与社会人事变化相对。
③泊如:犹“泊然”,飘泊而无所附着的样子。四海之池,即谓四海。《史记·日者列传》:“地不足东南,以四海为池。”
④是:此。邪:语助词。谓何:还说什么呢。
⑤知:一说疑作“私”。
⑥六龙:古代传说日车以六龙(龙马)为驾,巡行天下。日出日入,即为日神驾六龙巡天,以成昼夜。
⑦调:发。一说协调之意,指龙马步伐配合协调。
⑧若:顺,此有愉悦之意。一说疑为“苦”字之讹,“以‘苦’与末句‘下’(古音虎)相叶,‘若’字则不叶”(郑文《汉诗选笺》)。
⑨訾(zī):嗟叹之词。
⑩黄:指乘黄,传说中龙翼马身之神马名。《汉书》应劭注:“乘黄,龙翼马身,黄帝乘之而上仙者。”按:此即前所谓“六龙”。徕(lái):同‘来’。一说“訾黄”当连读,同紫黄,即乘黄。
【译文】
日出日落,何时才终穷?时光岁月不与人的寿命齐同。
所以春天并非我想要的春,夏天并非我想象中的夏,
秋天并非我期盼的秋,冬天也并非我中意的冬。
时间像辽阔的四海,人的寿命好比一个小池,遍观物象后才知道生命的无奈。
我了解怎样才能快乐,只有独自驾驭六龙上天。
六龙的协调步伐,使我的心胸顿时爽畅。
唉,乘黄,怎么还不下降把我带上仙界。
【创作背景】
《日出入》是《郊祀歌》(因为歌辞有十九章,故又称《十九章之歌》)中的一章,祭的是日神。《汉书?礼乐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郊祀歌》主要用于进行郊祀。关于郊庙歌辞的创造群体,大体可分三种说法:皇帝、李延年及中央集权下的司马相如等文人群体。而这首《日出入》的作者很有可能是皇帝本人。其创造缘起是汉武帝惑神仙不死之说,敬天地鬼神之祀。元狩(汉武帝年号,前122—前117)年间,曾令司马相如等作辞、李延年“弦歌”, *** 了一组祠祀天地诸神的乐歌——《郊祀歌》。《郊祀歌》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作,而是长久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有学者从“吾”“我”等之一人称直接对话性的语句中判断其作者有可能是汉武帝本人。受武帝时代的郊祀制度的制约,可将《郊祀歌》十九章分为用于甘泉泰山和汾阴后土、泰山明堂的乐歌“正歌”和不用于仪式,等待“选词以入乐”的“散歌”。这些散歌基本上是武帝巡祭或求仙路上的祥瑞歌。《日出入》一诗,当为“散歌”,是太始三年(前94年)二月,武帝晚年东巡齐地、礼日成山时所作。而冯沅君以为此诗是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