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怀念恩师的一首词,读来令人感慨良久
苏轼是北宋文坛继欧阳修之后又一领军人物。虽说苏轼并未师从欧阳修,但欧阳修是苏轼科举考试时的主考官,按惯例苏轼成为欧阳修的门生,而且苏轼也在此后得到欧阳修的指点和提携,二人意趣相同,诗文相和,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苏轼踏入仕途后不忘恩师之教,在以后的日子里多次写诗词缅怀欧阳修。公元1091年秋,苏轼到欧阳修曾经工作过并留下大量诗词的颍州任知州,当他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写下一首词,来怀念恩师。
霜余已失长淮阔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 苏轼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
这首词大意是: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皎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空听潺潺清颍咽
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全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之情。全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绪凄婉,抒发了作者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思绪,读来令人一咏三叹,感慨不已。
佳人犹唱醉翁词
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霜余已失长淮阔”,此时已是深秋,故称“霜余”。深秋是枯木季节,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节那种宏阔的气势,此为写实。“空听潺潺清颖咽”,“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此句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
草头秋露流珠滑
接下来“佳人犹唱醉翁词”,“醉翁词”是指欧阳修在颍州时所作的词,当时以其疏隽雅丽的独特风格盛传于世。数十年之后,歌女们仍传唱,足见“颍人思公”。这不光是思其文采风流,更重要的是思其为政“宽简而不扰民”。苏轼推算,他这次来颍州,距欧公知颍州已四十三年了,岁月流逝,真如电光一闪而过,因此下一句说“四十三年如电抹”。
三五盈盈还二八
词的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过片言人生如“草头秋露”,明澈圆润,流转似珠,却倏忽而逝。下面的“三五盈盈还二八”是借用谢灵运《怨晓月赋》“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莹圆满,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可见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最后两句“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结合自己与欧阳修的交情,以及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渊源,抒发对思师的缅怀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
惟有西湖波底月
这首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空灵飘逸,语出凄婉,幽深的秋景与心境浑然一体。结尾写波底之月,以景结情,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全词一派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叹惋,因景而生怀人之情,悲叹人生无常,令人感慨万千,怅然若失。它像一支充溢淡淡忧伤的的歌曲,袅袅地流进了读者的心田,令人慨叹不已。
这首词堪称怀人千古佳作,与词人的悼亡词《江城子》一样,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