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的贺知章写下一诗,句句感人肺腑
正如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诗者,吟咏性情也”。诗歌历来是情感的产物,而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或吟咏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或吟咏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或吟咏亲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总之,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催生了数不尽的名篇佳句。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便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笔下一首以诗传情的千古名作。顾名思义,贺知章这首诗的内容与故乡有关。实际上,贺知章在这首诗中所传达的情感就是他久居异乡、缅怀故里之情。由于这种情感表露自然,句句发自肺腑,虽然语言朴实无华,也只有短短4句,但是却极富有艺术感染力,千年来打动了无数人。
既然《回乡偶书二首·其一》与贺知章的故乡有关,那么我们便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它的背景。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贺知章辞去朝廷官职,返回故乡越州永兴,心生无限感慨,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值得留意的是,贺知章当时已经86岁高龄。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首先,诗的之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即我年少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得以回来。如果以贺知章中进士、状元的年份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来看,我们可知贺知章这一离一回竟相隔了五十年。其实,从这句诗中我们便能感受到贺知章内心的无限感慨。毕竟贺知章这里是回顾自己五十年里来的世事沧桑。
诗的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可以看作是对之一句的补充,它的意思是说,虽然我的乡音五十年来未曾改变,但是鬓角的毛发却早已斑白。同之一句一样,这句诗的语言也是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有一种“你看我不曾忘记过故乡,可故乡你还认得我吗?”的意蕴。显然,这是贺知章发自肺腑的感慨,同时又为下文中“儿童不相识”的发问作好铺垫。
然后,诗的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即故乡的儿童看见了我,却没有一个能认出我,他们还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相信读到这里,你的内心也会随着儿童的淡淡一问而触动。对于贺知章来说,这无疑造成了重重的一击,使他更容易陷入到无限的感慨里,包含了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之感。
而对于我们来说,不同于年幼读这首诗的感受,随着人生阅历和年龄的增加,也许很多人正在经历着久居他乡的生活,也许一些人已经到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人生阶段,但不管怎样,它所包含的久居他乡、缅怀故里的情感是共通的。因此像贺知章这样源于生活,发自肺腑的好诗,无疑是能够打动无数人的。
综上所述,贺知章在离开家乡五十年后,以86岁高龄写下的这首诗,流露了他对人生易老、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而我们也终将会同诗中的贺知章一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就是不知那时候,我们会心生何种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