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室町幕府的兴衰 应仁之乱的爆发及影响

世界历史3年前 (2021-08-02)421

室町幕府的兴衰 应仁之乱的爆发及影响

室町幕府建立之前日本刚刚经历过南北朝动乱,室町幕府覆灭后期日本进入大名争雄的战国时代。室町幕府的建立构成是曲折而漫长的,南北朝内乱是其建立的背景,室町幕府的覆灭则是顺理成章的,应仁之乱的爆发让它摇摇欲坠,最终覆灭。

一、南北朝的动乱

镰仓幕府成立的基础,是以庄园或公有土地为地盘的御家人。地方领主为了保持其权势,不似往日之将其领土分给诸子而改成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成为部属。但是随着世代的繁衍,有一些庶子不能成为部属,而跟随其他有财势的御家人或名主(非幕府直属的领主)。又由于商品、货币较前流通,都市的生活方式渗透乡间农村,武士的消费习惯改变,土地的收益已经无法支应,他们不得不向其他御家人或高利贷告借,御家人与名主之间开始出现兼并的情况。其中庄园内武士式名主,开始将其他独立的中小名主纳入其下,由于他们采取抵抗幕府或其他庄园领主,时人称之为「 *** 」。 从南北朝到战国,简单掌握日本室町幕府的成立与灭亡

另外,面对幕府由北条氏掌权,并逐渐向「得宗专制体制」发展的局面,地方上一般御家人阶层与直属得宗家的武士开始对立,中央则是北条氏与其他氏族对立。在这样的情势下,在后醍醐天皇主持下,于1324年开始讨伐幕府的活动,其间面临数次失败,后醍醐天皇甚至被流放。但在1333年,由于足利尊氏的倒戈,使得局势转变;最后,奉檄讨伐幕府的军队攻陷镰仓,消灭北条高时等人,幕府灭亡。

镰仓幕府灭亡后,公卿集团与武士集团的矛盾使得日本又陷入长期的动乱。这是因为公卿将主政视为必然,对武士采取疏远态度;而武士虽然对于政治较不关心,但重视领土的分封与一家的荣升。因此,眼看只有公卿势力发展,自己所期待的恩赏并未获得,所以心生不满。再加上公卿无法迅速解决战后的乱局,行政缺乏效率,加深了武士及一般民众的叛离意识。于是武士集团便在足利尊氏的领导下,与皇室及公卿集团所领导的朝廷对抗。于1336年攻入京都,幽禁后醍醐天皇,自任征夷大将军,开幕府于室町,重建武士政治体制。其后,后醍醐天皇逃往吉野(奈良县)。此后57年,日本政权便有以吉野(南朝)、京都(北朝)为中心的两个朝廷,进入南北朝时代。

二、室町幕府创建过程

南北朝内乱可分为四个阶段,亦可视为室町幕府创建的四个阶段。

之一阶段是1336年到1347年。此阶段的发展是1339年后醍醐天皇病逝,1340年南朝经营东国失败,加上尊氏瓦解支持南朝的武士、寺院与神社,而造成南朝的军事力量几乎丧失,1347年足利军攻入吉野,吉野行宫全毁。在北朝之中,足利氏也逐渐掌握实权,然而尊氏尽量与公卿寺院、神社势力妥协,欲以和平方式夺得政权,故有财势的寺院、神社之庄园领主的力量得以维持,但却成为武士彼此对立的原因。

第二个阶段是到1358年尊氏去世为止。此时期的特征是武士之间的内鬨,由于对于欲建立独立领主制的小领主阶级(为逃避原先庄园领主的各种负担)的态度不同,使得足利尊氏(主张加强守护之权)与其弟足利直义(主张妥协)对立,导致尊氏为讨伐直义而降于南朝。结果是1352年直义败死于镰仓,而武士内部的倾轧,使得南朝得以苟延残喘下去。

第三个阶段是到足利义满于1368年就任第三任将军为止。这段时期的发展是地方的守护与「国人」(国衙领土内的居民)阶层,各自发展其实力,逐渐成为雄据一方的势力,使得日本成为「守护领国」的情况。

第四个阶段是足利义满就任将军后,确立采取军事专制体制的时期。在守护领国的秩序下,国内逐渐分成几个大的势力而较为安定。1391年,足利义满在打倒割据一方的大守护山名氏之后,得以巩固幕府的专制权;并以此为基础,于1392年时逼南朝的后龟山天皇让位,使得义满所拥立的北朝后小松天皇成为名义上的共主(自是而后,其子孙世代为天皇,直至于今),也终止了长达57年的南北朝时期。

1378年时,足利义满在京都的室町营建了一所壮丽豪华,颇有公家风味的宅邸-「花之御所」,所以历史上称足利家所创建的幕府为「室町幕府」。另外,1394年足利义满利用位于河内国的领地交换获得「北山第」山庄,并开始大兴土木整理改建。隔年他卸下征夷大将军职位,让给其子足利义持,并出家入道,只保留太政大臣的头衔督政,1397年他将北山第改名为「北山殿」,作为自己修禅的场所。由于义满将北山殿中舍利殿修筑得金碧辉煌,当时的人就称之为「金阁殿」。义满死后,其子遵照他的遗愿,将北山殿由宅邸用途改为禅寺,并以义满的法号命名为「鹿苑寺」,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金阁寺」。

三、「应仁之乱」与战国时代的来临

1、战国时代诸大名的作为:

自南北朝起至战国时代,下层阶级崛起而凌驾其主子者,时有所闻,或以武力,或以其他方式取代原属主人的地位,亦即以下凌上,被称为是「下克上」。此一风潮说明了封建社会发生变动的特殊现象。具体言之,就是古代的朝廷、公卿势力没落,封建初期的幕府、守护之权威扫地,门阀血统(公卿)的价值降低,而变成具有经济、武力等实力者方能享有权势。

在应仁之乱以后到织田信长(1534~1582)、丰臣秀吉(1536~1598)之织丰政权诞生为止的一百年间,以实力获得地位的战国大名割据各地。战国大名更大的愿望就是打倒四周的敌人,然后挟天皇以令诸侯,称霸天下。所以其治理领国都在战时体制下,首先设法安定民生,并以此为前提谋求达到富国强兵。因此,他们都采取严厉的法治主义,实施此种政治标准的法令,则称为「分国法」、「国法」、「家法」、「壁书」等。他们制订此种法令的目的在于:

(1)、使大名的权威具有绝对性;

(2)、严格管制其家臣团与农民;

(3)、家臣团的婚姻、继承、通信等,采许可制;

(4)、与「国」外的交通作严格的限制;

(5)、严厉执行维持治安上的刑罚,使其领国内的民众了解其战时体制下独裁政治的方针。

2、「应仁之乱」的爆发与影响:

尽管足利家在政治与经济方面努力维持政权的存续,但是社会结构的变动仍然冲击了足利幕府的统治。幕府在足利义满时期实施军事专制体制,强化了足利一家的政治实权,但是在本质上仍然是各守护大名的联合政权,幕府将军则是这一联合政权的领袖。义满之后,幕府将军逐渐成为名义上的领袖。虽然足利一家没有像镰仓幕府一样,大权旁落北条氏,三代即亡;但是由于关东管领的对抗,各守护大名之间的争战,使得足利幕府越来越不能控制地方。

各国守护大名针对其领国的统治,也同样不安定,他们所能直接支配的农民只有其原有领地,其他则委由各地的小名主,而这些小名主也逐渐侵蚀守护的支配权。

就在幕府对守护支配动摇,守护对其领地支配动摇的社会背景下,应仁元年(1467)在京都爆发了武士集团的大会战。应仁之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将军家的继承问题发生争执,当时武士集团分成两个阵营,东军以管领家细川胜元为首,挟天皇、将军自重,拥兵十六万;西军则以当时四职的重镇山名持丰(宗全)与守护大名大内政弘为首,拥兵十一万。在1467年到1477年这十年间,双方在京都僵持不下;最后在胜元、持丰相继病死,政弘返回自己的领国之后,双方部队才散。由于主战场在京都,造成京都的残破,公卿们被迫逃离京都,幕府权威完全扫地,诸国守护愈加独立。从应仁之乱开始,有百年的时间群雄互相攻伐,扰攘不安,史家称之为「战国时代」。当时足利幕府仍在,但是已像天皇一样,仅有政治号召的价值。像面对此一乱局的第八代将军义政(1436~1490)即无意于政治,甚至在战乱中,还于京都东山经营别墅「银阁寺」。其后历代将军虽欲重整幕府威势,但始终无法成功,幕府权威一落千丈。

3、室町幕府的灭亡

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即位后,长期受到权臣三好长庆的控制,但仍一心想要恢复幕府权威,于是开始进行政治活动,积极调停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岛津贵久与大友宗麟、毛利元就与尼子经久等大名之间的相互冲突以展现权威,并且邀请织田信长与上杉谦信赴京都,而这些行为不外乎都是展现幕府大将军的权威。上杉谦信与织田信长也应将军的邀请先后上洛谒见将军,并且答应要帮助将军恢复幕府的权威。

但是足利义辉的活动也导致了控制近畿地区的三好长庆的家臣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衆的不满。松永久秀在三好长庆死后把持三好家实权,有意将足利义辉罢黜,改立自己操纵下的足利义荣为将军。1565年松永久秀偕三好长庆之子三好义继与三好三人衆等攻入将军所在的御所二条城,虽然足利义辉有剑圣上泉信纲与冢原卜传等人传授剑术且有剑豪将军的名号,但因事发突然而寡不敌众,而被松永久秀等人杀害。

足利义辉被叛臣弒死后,年轻时曾入佛门的弟弟足利义昭被细川藤孝等家臣拥立为将军而还俗。足利义昭曾经流落于六角承祯、武田信丰与朝仓义景等大名处以求复兴室町幕府,但都没有成功,而且被蔑称为「贫乏公方」。后来在得到织田信长的协助之后,1568年义昭进入京都,正式成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将军。但是之后织田信长便擅自扩大权力并限制足利义昭的行动,足利义昭便与武田信玄、毛利元就、上杉谦信、朝仓义景、浅井长政、本愿寺显如等大名联合反制织田信长,形成对织田信长的包围网;1573年织田信长举兵将足利义昭放逐河内,室町幕府因而灭亡。

足利义昭的将军职位并未真正解除,被流放的义昭前往投奔毛利辉元。之后投靠丰臣秀吉;平民出身的丰臣秀吉曾经求为足利义昭养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权,但为足利义昭拒绝。1588年义昭出家,并辞去征夷大将军一职,后于1597年过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8/392022.html

“室町幕府的兴衰 应仁之乱的爆发及影响” 的相关文章

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关在铁笼四处展览

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关在铁笼四处展览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1127年,金朝一路高歌勇进,攻取北宋首都东京,宋徽宗和宋钦帝被俘走,除二帝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嫔妃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被带走,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此事件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是后朝的警钟...

威瑟堡行动:德国开启征服北欧之路

威瑟堡行动:德国开启征服北欧之路

德国工业非常依赖来自瑞典的铁矿,这些铁矿主要经由挪威纳尔维克港和瑞典吕勒奥运输,其中纳尔维克港冬天不会结冰,因此可全年无休供应铁矿。自1939年春,英国海军总部便将斯堪的那维亚视为将来与德国开战时的潜在战区,开始考虑使用封锁战术间接削弱德国。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条约...

丰臣秀吉是什么人?浪子翻身丰臣秀吉的生平经历介绍!

丰臣秀吉是什么人?浪子翻身丰臣秀吉的生平经历介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丰臣秀吉的生平经历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明朝作为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军事强大且英勇好战,前有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光复大好河山,后有戚继光一举荡平沿江倭寇,明人不畏强暴的称谓从来都是名不虚传,保全祖国土地完整也从来不玩虚的,面...

箕子朝鲜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吗?

箕子朝鲜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吗?

朝鲜人有“中华遗风”?箕子朝鲜的故事是真的么?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关于我们的近邻朝鲜,我们总是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这个曾经臣服天朝的藩邦今日虽然多有异心,但中朝之间文化上的血脉共同也总让我们感叹朝鲜人有“中华遗风”。如果寻根溯源来看,我们总会把一切聚焦到故事的开始,一场史诗性的迁...

英国人为什么会称赞林则徐是一位好总督?他做了什么

英国人为什么会称赞林则徐是一位好总督?他做了什么

道光将林则徐革除职务 英国人为何赞林则徐是中国好总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英国军舰耀武扬威地开到广东广州海面,封锁了珠江口。由于钦差大臣林则徐早已严阵以待,英国军舰占不到便宜,便沿着海岸北上。那时候,中国沿海地区除了广东外,均防备松弛。所以英国...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夏郑公。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人。北宋副宰相。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参与编写王钦若的千卷...

织田信澄:被杀父仇人所抚养

织田信澄:被杀父仇人所抚养

永禄七年(1564)元服时改津田姓,初名信重,后名津田信澄,津田是织田的一个旁系姓氏(就好象今川是足利的旁系一样)。其后在元龟二年成为浅井家降将矶野员昌的养子。织田信澄在成人后受到伯父织田信长起用,担任信长的侧近及部将活跃各式场合之中,不但于天正二年二月出席信长茶会并担当御通役之职,更是同年三月织田...

织田信孝: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

织田信孝: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

织田信孝(1558年-1583年)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武将,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因为继承支配伊势国的神户氏,也称为神户信孝。他是织田信长的三男,幼名三七(因为生于3月7日的关系),母亲是侧室坂氏。实际上比次男信雄还要早二十天出生,但是因为母亲身份低下,等到信雄出生才向信长报告信孝出生的事,因此排行成...

评论列表

邵洋
邵洋
3周前 (11-04)

室町幕府历经南北朝动乱与应仁之乱,终因权力斗争而覆灭,将军足利义辉壮志未酬身先死令人叹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