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从军行》杨炯所作的旧题乐府诗,渲染了战争的环境气氛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02)250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文化方面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等特点,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大量名家,人杰辈出,群星闪耀,璨若星河。初唐时期的代表人物便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承上启下,是唐初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杨炯的《从军行》吧。

初唐四杰一割齐梁浮艳绮靡文风,拓宽诗歌体裁,提倡抒发真情,注重诗文韵律风骨,从而使得唐朝文风为之一变,为唐诗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到初唐四杰的才华,以及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位次,在当时就有了定论的,《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文苑上》评价他们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这也是当时舆论都认为的,关于“初唐四杰”的排名,依次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据说,当杨炯得知“王杨卢骆”这个排名后,一脸不爽:“排在卢照邻前面,我觉得很惭愧,但王勃这小子算哪根葱?竟然也能排在我的前面?”

然而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是有历史定论的,不容得任何人由着性子改变的,你不服气也得接受。就像杨炯,他能排在卢照邻、骆宾王之前,已经是烧高香了。因为他既没有王勃的朝气蓬勃,也没有骆宾王侠肝义胆,就连病恹恹的卢照邻,还顶着药王孙思邈亲传弟子这样的名头。所以这个排位已经是对你杨炯格外照顾了,还敢嚷嚷?不过,这个杨炯能够位列大唐最早的偶像天团“初唐四杰”之中,这也说明了他真的有过人之处。

《从军行》杨炯所作的旧题乐府诗,渲染了战争的环境气氛

据说,幼年时期,杨炯便展现出傲人的天赋,十岁中童子科,被称作神童。据记载,杨炯存世之作三十余首,是“初唐四杰”中作品最少的。但他的诗歌成就却非常突出。不论哪一种题材,都能够展现出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更是有评论者认为,杨炯在“四杰”中的地位绝不亚于王勃。

杨炯虽然诗歌存世不多,但他的诗题材极为广泛,有送别抒 *** 感的,有向往边关之情的,有写景记形的,也有建功立业激昂澎湃的,也有名高位低郁郁不得志的。杨炯有一首举世闻名之作——《从军行》,这首诗慷慨激昂,意气轩昂,描写了一位读书者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从军行》

〔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多述军旅苦辛之词。东汉末王粲随曹操征张鲁和孙权,曾作《从军行》五首以美其事,但并未具体展示战斗生活。杨炯这首五律,仅仅四十个字,不仅充分渲染了战争的环境气氛,而且深入抒写了书生投笔从戎的思想感情和边塞的战斗生活。在《从军行》这一旧题乐府诗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从军行》杨炯所作的旧题乐府诗,渲染了战争的环境气氛

首联“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 *** ,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代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颔联“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两句,紧承上联而来,描绘了唐军出发时的义无反顾的英姿和直捣敌巢的压顶气势。意思是说:领了兵符,辞别京城,率领骁勇的骑兵去围攻蕃人的京城。牙璋即牙牌,是皇帝调发军队用的符牌。凤阙,指京城,不是一般的。城市,与城阙不同,汉朝时,大将军卫青远征匈奴,直捣龙城。这龙城是匈奴首领所在的地方,也是主力军所在的地方。匈奴是游牧民族,龙城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唐人诗中常用龙城,意思只是说敌人的巢穴。

《从军行》杨炯所作的旧题乐府诗,渲染了战争的环境气氛

颈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两句写开始战斗。但是战斗的场面多么宏大啊,要想在短短的十几个字将这场战斗描绘出来,定然是很难的。所以,诗人选取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画面。边境苦寒,大雪纷飞,军旗上的彩绘也被雪遮蔽,北风呼啸,夹杂着雄壮的鼓声,弥漫在空中,久不断绝。风雪肆虐,但旗帜依然屹立不倒,鼓声依旧激昂澎湃,足见军士勇敢无畏的精神。

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一千古名句,曾振奋了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虽然此句的爱国情怀,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诗句这般直接,但它们写出了初唐广大知识分子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声。这两句,承接前面对艰苦激烈战斗场面的描写,来说明了诗人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

本诗是唐代最早的边塞征战诗,也是杨炯的代表作,写得气势轩昂慷慨,风格雄浑刚健。这首诗写满了诗人的理想,有着诗人对于人生的最深沉的表达。诗人渴望去到边疆,去到战场,去参加战斗,去到前线冲锋陷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人生理想,这也是那个时候大数知识分子的理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8/392107.html

“《从军行》杨炯所作的旧题乐府诗,渲染了战争的环境气氛” 的相关文章

朱棣为什么那么执着的去修《永乐大典》?

朱棣为什么那么执着的去修《永乐大典》?

众所周知《永乐大典》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那么朱棣为什么那么执着的去修《永乐大典》?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1403年的盛夏,这是朱棣坐上皇位的第二年。一天,朱棣给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解缙等人下达了一道圣旨。朱棣的这道圣旨内容用大白话来说是这样的:现在的书籍种类繁杂,...

朱富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三位

朱富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三位

朱富是小说《水浒传》中朱贵的弟弟,绰号笑面虎,李逵的同乡。最善使暗器。朱富在梁山负责监造、供应酒醋。一百零八将之一,排梁山第九十三条好汉,征讨方腊时病死在路途中。朱富的主要事迹是营救李逵,迫使李云上梁山。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朱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简介朱富是朱贵的弟弟,沂...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北宋名将曹玮简介: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

北宋名将曹玮简介: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玮(973年7月22日 —1030年2月21日 ),字宝臣 。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真宗、...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撰写了《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最后为何极度缺水而亡?

撰写了《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最后为何极度缺水而亡?

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用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郦道元幼时随父亲郦范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年),郦范去世,郦道元以父荫入仕,继承了...

《夏日山中》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夏日山中》译文及注释译文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注释裸袒(tǎn):指诗人在青林里脱去头巾,不拘礼法的形态。青林:指山中树木苍翠、遮天蔽日。脱巾:摘下帽子。露顶:露出头顶。松风:松...

《听蜀僧浚弹琴》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蜀僧浚弹琴》译文及注释译文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注释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