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所作边塞诗,蕴含诗人愿求报国立功的急切愿望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03)170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虽然是浪漫主义诗人,但也写过边塞诗,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塞下曲六首(其一)》吧。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据统计,《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达两千余首。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极具历史研究价值。

说到唐代的边塞诗人,我们大多数会想到岑参、高适、王昌龄、高适、卢纶等边塞诗人,这些边塞诗人留下了大量关于边关将士杀敌报国的诗篇。但,令人觉得意外的是,浪漫派诗人李白也写过边塞诗,而且不只一首,而是六首,叫《塞下曲六首》。

据了解,李白未曾到过边塞,而这一组《塞下曲》写于天宝二年,即公元743年,这一年李白还在长安城任翰林供奉,所以更不可能到边塞去“体验生活”。那么,这组诗很可能是李白在知道朝廷出兵边塞后按自己的推测写下的诗作。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所作边塞诗,蕴含诗人愿求报国立功的急切愿望

尽管是李白推测的作品,但他天才豪纵,这组《塞下曲》也写得逸气凌云,独辟一境。这组诗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这六首《塞下曲》,李白写时未必想到什么主题,但情意之表,千年之后的我们再读,也不必拘于追问什么主题,若能在心中脑中幻化出一个鲜活的塞下场景,让那苍凉雄壮的情意充塞胸间也就足矣,如同“一千个读者心目中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每一个读者心中会有不同的塞下 *** 。

这六首《塞下曲》里,最让人 *** 澎湃的就数之一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说,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所作边塞诗,蕴含诗人愿求报国立功的急切愿望

这里说到的是戍边将士,人们由此很自然容易联想到诸如“钢筋铁骨”、“铜墙铁壁”、“固若金汤”之类的词语,似乎军人天生就是一副凛然可敬,岿然不动的铁石心肠。其实,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人之常情。只不过,大敌当前,大局为重,保家卫国的那份神圣庄严暂时压倒了思家念亲的离愁苦怨而已。李白的名作《塞下曲》就是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将士们这种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其景苍凉,其情凄婉,其志豪壮,读来激动人心,感人肺腑。

开头两句“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从大处起笔,描写了典型的边塞环境,交代了地点、时间。这两句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严寒。五月份,内地已是夏季,而塞外依然是皑皑白雪,未见鲜花开放,笼罩着一片寒气。仲夏五月尚无花,其他季节寒冷如何,即可想见。此二句是举轻而见重,语淡意深。

三四两句“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则紧承前面两句句意。因为只有“寒”,所以本身就代表着离别愁绪的《折杨柳》曲,显得更加的凄凉寒苦。因为五月的塞下没有“花”,这里的人们就只能从笛曲之中去体会。所以这首诗的前四句,是一脉相承,一气直下。它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独具一格。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所作边塞诗,蕴含诗人愿求报国立功的急切愿望

五六两句“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描绘将士们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拂晓,鸣金击鼓,整个军队步调一致,进退有度,军纪严肃,气氛紧张。只言“晓战”,则见整日行军,全天战斗的忙碌紧张。晚上,枕戈待旦,严阵以待,不说“宵眠枕玉鞍”,而说“宵眠抱玉鞍”,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战士们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这两句只写一“晓”一“宵”,略去全日生活,足见将士们征南战北,纵横驰骋,夜以继日,奋战不息的英勇顽强。

最后两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李白在这首诗中情感的直接表达。他希望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次杀还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两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 *** 。“愿”字与“直为”,语气斩钉截铁,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此诗点睛结穴之处。

这首诗苍凉雄壮,意境浑成,从写景到写人到抒情一气呵成,没有丝毫停滞。虽是律诗,但几乎完全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大致讲来,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二句作转合,让情感更加充沛,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愿求报国立功的急切愿望,这样的写法真可谓别开生面。难怪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高度评价这首诗:“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旷远奇逸之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8/392206.html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所作边塞诗,蕴含诗人愿求报国立功的急切愿望” 的相关文章

顾大嫂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一位

顾大嫂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一位

顾大嫂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母大虫,登州人氏。他与丈夫孙新开酒店为生,后因搭救表弟解珍、解宝,劫狱反登州,上梁山入伙,并参与祝家庄卧底。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一百零一位,上应地阴星,担任东山酒店掌店头领。征方腊后封东源县君,返回登州。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顾大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蒋敬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三位

蒋敬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三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蒋敬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蒋敬,小说《水浒传》中人物,梁山108将之一,职司考算钱粮支出纳入。祖贯为湖南潭州,原为落科举子,因科举不第弃...

秦良玉为什么能流芳百世?《明史》《明史》为何给予她最高的礼遇?

秦良玉为什么能流芳百世?《明史》《明史》为何给予她最高的礼遇?

秦良玉在《明史》将相列传中是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那么,她为什么能流芳百世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这是巾帼英雄秋瑾所作的诗词,诗中的“...

南宋宰相朱胜非简介:著有《绀珠集》、《秀水闲居录》

南宋宰相朱胜非简介:著有《绀珠集》、《秀水闲居录》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唐律疏议》主要内容是什么?长孙无忌修定《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主要内容是什么?长孙无忌修定《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主要内容是什么?《唐律疏议》原名《律疏》,又名《唐律》、是唐高宗令人修撰法律典籍,也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律疏议》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

南宋官员林之奇简介:朝廷采纳其意见,停止推行《三经义》

南宋官员林之奇简介:朝廷采纳其意见,停止推行《三经义》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匡衡:西汉丞相之一,以说《诗》著称

匡衡:西汉丞相之一,以说《诗》著称

匡衡,字稚圭,西汉时期官员、经学家,以说《诗》著称,汉元帝时位至丞相,封乐安侯。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元帝即位后,匡衡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

明朝礼部尚书章纶简介: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

明朝礼部尚书章纶简介: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