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摄政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确立
英国自光荣革命结束后君 *** 力逐渐向议会转移,而摄政制度则不同,这项制度经过500年的发展最终在1937年以成文法的形式被确立了下来。那么,英国摄政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确立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摄政制度是君主制国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在国王不能理政时期代行国王权力的一种制度。英国摄政制度经过近500年的发展,最终于1937年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
初步形成
1534-1553年间正值都铎王朝统治的中期。在此期间,英国经历了摄政制度的法律准备时期和实践摸索时期。亨利八世通过议会立法和遗嘱拟定了爱德华六世时期的摄政形式,但是,依据死去国王的授权来统治国家在现实中是难以推行的。爱德华六世继位以后,遗嘱执行委员会发起了一场摄政改革,以探求摄政的形式和摄政者合法性的来源,并最终制定了单一摄政者的摄政形式。这种摄政形式在爱德华六世时期被认为是合法且可行的,并得到了后世的继承。
逐渐发展
1795年-1837年间是英国摄政制度逐渐发展的时期,正值汉诺威王朝统治的中期,也被看作乔治王时代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过渡期。最典型的当属1811年-1820年间,乔治三世因精神病情日益严重,被认为不适于统治,英国议会也发现由于国王的缺席,议会将无法进行任何活动。在这一局面下,他的儿子(之后的乔治四世)被任命为他的 *** 人,作为摄政王而存在。
最终确立
根据《1937年摄政法案》 ,大法官、连同君主配偶、下议院议长、英格兰及威尔士首席大法官和主事官一同被赋予权力,有权参与决定君主是否需要解除其皇室职责。在这五人当中,如果有三人或以上根据证据(例如医生证明)认为君主患有心理或身理疾病,以致未能执行国家元首应有的职责,其权力就可转移给摄政王。至此,英国摄政制度以成文法的形式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