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九月九日旅眺》卢照邻所作,表达诗人对亲朋思恋之情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17)200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朝时期诗人、官员,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更佳。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卢照邻所作的《九月九日旅眺》吧。

九月九,重阳节,金秋临,丰收望。每当相逢良辰、欢迎佳节,古人总会选择出门游玩、观赏秋景,身插茱萸、登高远望。兴致到处,另外还会组织诸如品鉴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活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亦因此,重阳节和除夕、清明、中元三大节气,合而统称为中华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值此佳节临近之际,遥想当年盛况,各种隆重景象,再猛地回看今时今日的惨淡光景,心底不由会蓦地生发出一种难以表明的愧疚之情。这是作为后辈对祖先不应该的遗忘。

《九月九日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卢照邻来到益州出任新都尉。不久之前,在沛王府担任修撰的王勃,因写《斗鸡檄》触怒高宗,被赶出沛王府,远游来到西蜀。九月九日,同在蜀地任职的邵大震与王勃、卢照邻三人同游梓州玄武山,期间同席共饮,互相酬唱。卢照邻作此诗,邵大震作《九日玄武山旅眺》,王勃亦有《蜀中九日》,共成佳作传世。

《九月九日旅眺》卢照邻所作,表达诗人对亲朋思恋之情

“九月九日眺山川”。九月九日,重复诗题中的日期,是一种带着用心的别有特指。原来就应该藏在心间的一些情绪,如果恰好相逢这些特别的日子,一定会另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的。这大概就是诗人之所以强调这个时间的缘故,因为它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含意。登高远望为眺,是目光代替心思跑到很远的地方,默默地思念着一些人,一些事。山川是想要打破的距离,是想要打碎的阻力,也是心中那些无法排解的沉重的情结。

在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很好的媒介,帮助诗人来传递自己内心里的情感。时间如此,动作如此,风景亦如此。日期是时光更好的痕迹,烙印着人自身运行的轨道,再多的想法也难以逃脱这个范畴。而所谓的山川,既指向现实中的地理物事,更是掏尽诗人埋藏于心底间的全部愿望。因为心中有所欲求,所以在登高远眺之际才会更加产生一些情绪,而这些平常掩饰得很好的东西,此时此刻轰然就倒塌了。

《九月九日旅眺》卢照邻所作,表达诗人对亲朋思恋之情

“归心归望积风烟”。此句情绪来自于首句,是诗人情感正常的延续。正是因为登高远眺之后,才会相应产生出来多重的复杂思想;当然,也有可能是这种愿望早已潜伏在心底,只是缺乏一个牵引之力来诱惑罢了。想要回归故乡的心愿,这种愿望是强烈的,也是浓厚的,日积月累之下,就像飘荡在山川之间的风烟,丝丝缕缕,缭绕不断,前赴后继,不依不饶。心若在,情就在,愿望依然。

此处重点是连用的两个“归”字,之一个“归”字点出眺望之后的思想,原来就在于思念故乡之心心念念;第二个“归”字却是一种加强性说明,专门用来强调这种归乡的愿望是热烈的。那么此种爆裂程度何在呢?就像山川之间成年累月郁积而形的那些风烟。风流不尽,烟散不开,内心里思乡之情也会永远荡漾不断。风烟已经脱离了自然形象,超脱事物本身,变作了丰富的情感专用意象,向世人诉说着情有多么丰厚,感有多么深邃。

《九月九日旅眺》卢照邻所作,表达诗人对亲朋思恋之情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金花酒,就是用菊花泡的酒。鸿雁天,鸿雁入秋则南移,当为秋天。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诗人却流落在异地他乡,喝酒之际,心中所念所想的也是故里亲人朋友,所以遥想仍在一起举杯,共同庆贺。可是,当他听闻大雁飞过长空的悲鸣,抬头瞭望时候,心头就像蓦地被人掏空了一大片似的难受。

如果说前面两句是诗人情感的不断叠加,那么最后两句就是最终的升华。头一个“共酌”,让诗人对亲朋思恋之情得到无数倍放大,所以才有举杯遥想与故里亲朋在一起庆贺之盛事;次一个“同悲”,则使诗人自身思念故乡之情的范围无限扩大开来,把原本属于个体的情感给赋予在具有同样身世的无数人身上,从而造成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愈加丰富了感情的深厚度和宽广度。

卢照邻在《附马都尉乔君集序》中曾经指出:“凡所著述,以适意为宗。”这个观点虽然是对乔师望的赞美之辞,但却适当地反映出其本人的创作宗旨和相关理念。仔细观察本诗,便可发现其“不以繁辞为贵”,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贵在一个情景交融。如此立意新颖,构思精巧,结构方正,却又充满情真意切的诗作,无论过去多少载岁月,都仍然自带着闪亮的光芒,照耀古今诗坛,供人品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8/394672.html

“《九月九日旅眺》卢照邻所作,表达诗人对亲朋思恋之情” 的相关文章

唐朝大臣崔融简介:曾以修《则天实录》功劳,封清河县子

唐朝大臣崔融简介:曾以修《则天实录》功劳,封清河县子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崔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崔融(653...

凌振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二位

凌振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二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凌振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凌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轰天雷”,祖贯燕陵,善于制造火炮,能打十四五里远。原来是东京甲仗库副使...

南宋宰相吕颐浩简介: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却存《忠穆集》

南宋宰相吕颐浩简介: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却存《忠穆集》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北宋宰相曾公亮简介:曾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

北宋宰相曾公亮简介:曾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钦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曾公亮(999年-1078年2月27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北宋著...

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简介:著有地理学名著《舆地纪胜》

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简介:著有地理学名著《舆地纪胜》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张禹:西汉丞相之一,至今通用的《论语》便是《张侯论》

张禹:西汉丞相之一,至今通用的《论语》便是《张侯论》

张禹,字子文,西汉时期官员,官至丞相,封安昌侯。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施仇学《易经》,从王阳和庸生习《论语》,起家本郡文学。甘露年间,诸儒荐为博士。初元年间,授太子《论语》,升任光禄大夫。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安昌侯。建平二年(前5年),去世,谥号...

吴藻满怀着对天意的不解与不满的情绪,写下《金缕曲闷欲呼天说》

吴藻满怀着对天意的不解与不满的情绪,写下《金缕曲闷欲呼天说》

吴藻,字蘋香,号玉岑子,清代著名女曲作家、词人,她出生于一个商贾之家,自幼接受到较为全面的文学艺术教育,能识谱,会弹琴,善于吹箫和绘画,并能写得一手好词曲。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吴藻身虽为女儿身,却有着男儿的气概,诗书琴画样样精通。当她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来吴家...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译文及注释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