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后一位诗人,揭秘郑谷的生平经历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郑谷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煮酒君“诗词杂谈”系列文章第9期:《郑谷:唐代最后一位流浪歌者》
相传,在宋代的时候,有人曾经和苏轼探讨唐诗,说唐代在杜牧、李商隐之后,就没有好诗人了。
但苏轼却说“这是不对的,晚唐不但有好诗,更有好诗人,比如说有一个晚唐诗人就写了一首唐代之一的诗”。
这个诗人,就是郑谷,而他写的那首唐代之一的诗,主角是一种鸟—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鹧鸪》
在许多后世的诗评家眼中,在唐代写鸟的诗里,这首诗更好。
郑谷是江西宜春人,他出身不高,而且生活在唐代即将落幕的时代,但是他的诗才在当时却不是一般的有名。
郑谷虽然没有显赫的出身,但却有一个给他打下很好教育基础的父亲郑史。
郑史本人就是诗人,而且据说诗写的很不错,郑史从小就培养儿子郑谷写诗,和杜牧一样,郑谷是少年天才,据说他七岁就会写诗,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唐代著名的诗论家,著有《《二十四诗品》的司空图,对郑谷十分的欣赏,说郑谷以后一定会是引领一代诗风的人物。
郑谷很年轻就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这个时候的唐朝行将就木,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科举更是一片黑幕。考官只认钱不认才,只有才但没有钱的郑谷,考了整整十六年的科举,都没有考上。空有一身报国之心,一腔报国之才,却差点老死在考场上。
郑谷在长安混吃,混考十几年,考试没考上,结果却赶上了唐朝的灭顶之灾。
以王仙芝、黄巢起义军为主力的唐末农民运动,发展到了更 *** ,由于唐朝 *** 一系列的瞎操作,黄巢的起义军从黄河打过长江,从长江打过岭南,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逃奔西蜀。
而郑谷也不得不离开长安,逃回老家避难。这一避,就避了整整七年。
郑谷在老家避难期间,心情相当的烦闷,觉得自己一身诗意千寻瀑,却报国无门,看着国家一步步破败。于是,他就把自己的烦闷全部化做了诗文。
郑谷是晚唐的高产诗人、作家,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台道舍,故称诗集为《云台编》,一名《宜阳集》,又叫《郑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阳外编》、《国风正误》等书籍。
在郑谷隐居老家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在唐代诗坛十分有名的故事。
湖南一位自号衡岳沙门的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来拜访郑谷,诗中有一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说完就将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听他这么一说,又见他这么一改,深为佩服,不觉下拜,惊叹改用一字之妙,即称郑谷为一字师。
七年之后,黄巢起义军被平定,唐僖宗返回长安,郑谷也决定,再次参加科举。这次,他终于考中了进士,而这个时候,当年那个天才的少年诗人已经是一个40岁的中年人了。
考中了科举,郑谷的官场之路,走的也是异常坎坷。至45岁才授为京兆鄠县县尉,不久提拔为右拾遗,50岁时再升迁为尚书都官郎中。
在此期间,唐朝变乱不断,唐僖宗几次被农民军或者叛军赶出京城。郑谷也跟着皇帝流浪四方,他在流亡期间,写了很多的诗,被当时的人们广为传颂,其中就有那首有名的《鹧鸪诗》。
郑谷也成为唐代诗歌的最后一抹惊鸿。他和当时的著名诗人许棠、任涛、张摈、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同被号称为芳林十哲,被人称为晚唐诗坛巨擘。
但是,郑谷的诗名掩映不住唐朝万劫不复的黑暗。
郑谷做了几年官之后,唐哀帝天祐元年,权臣朱温烧毁长安宫室,胁迫唐朝皇帝、宗室、百官、长安百姓迁往洛阳,唐朝的灭亡就在旦夕之间了。
郑谷眼见唐朝气数已尽,在宜春籍和尚虚中的建议下,弃官返回老家宜春隐居。
三年之后,朱温篡唐,唐代灭亡,郑谷在心灰意冷中,写下了一首著名的《下侠诗》:
忆子啼猿绕树哀,雨随孤棹过阳台。
波头未白人头白,瞥见春风滟滪堆。
又过了两年,五十多岁的郑谷,在居所去世,带着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郑谷的一生,伴随着李唐王朝的余晖,徐徐落幕。一个无比璀璨恢弘的诗者的时代,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