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萧衍的《孝思赋》写了些什么?为何能成为六朝传世文献中的赋体名篇?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9-07)240

《孝思赋》,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梁武帝萧衍(464-549)雅爱读书,即便后来贵为帝王,于万几宸函之暇,依然是手不释卷。有一次,他读《孝子传》,触发了自己未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终生遗憾,由此撰写了《孝思赋》,成为六朝传世文献中的赋体名篇。

从《孝思赋》的序文中,梁武帝叙说了自己未能与父亲临终告别的伤心往事。梁武帝萧衍本是南朝齐朝开国勋臣萧顺之的第三子,七八岁时,母亲便去世了,他是在家庭保姆的护理下长大的。萧顺之虽然有十一个儿子,但由于萧衍少年聪慧,资兼文武,盛名令誉著于当时,因此肯定会对他给予较多的关注。萧衍十几岁时就步入仕途,初为卫军将军王俭的东合祭酒,很快受到了王俭的赏识,被请为户曹属。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萧衍与沈约、谢朓等号为“八友”。二十多岁之后,萧衍出任齐随郡王镇西咨议参军,任职于荆蛮之地,通信多有不便,他也很少了解家中的情况。因此说,萧衍长大后一直忙于公务,并没有多少时间在父亲身边侍奉尽孝。齐永明八年(490)的一天,萧衍在出差途中隐约听到了父亲身体不太好的消息,这使他极为挂念,“昼则辍食,夜则废寝,方寸烦乱,容身无所”。他立即递交辞呈,启程还家。当时的主帅,即随郡王萧子隆,多次派人要求萧衍暂且停留一个晚上,以便第二天到江津码头为他举办送行仪式。但是萧衍心情急迫,已经等不及了。他找来一只小船,连夜赶路,顾不得夜黑浪大,航行危险。不曾想船行至定陵(东吴景帝孙休墓,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乡松山村)就坏了,幸好萧衍家有一个叫周仲达的门客正担任雀头(今安徽省铜陵县北)戍主的职务,离此地不远,借来船只,使萧衍得以继续顶风冒浪,昼夜兼行。当萧衍回到家中之时,其父萧顺之已经去世了,他还是没能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萧衍为此伤心欲绝,五内分崩,他甚至打算终生为父亲守护坟墓,不过这个想法没有得到大哥萧懿的认可。

萧衍的《孝思赋》写了些什么?为何能成为六朝传世文献中的赋体名篇?

梁武帝在《孝思赋》序文中讲到自己虽膺帝王之任却不能弥补未报父母深恩的遗憾。梁武帝萧衍的父亲去世之后,经过激烈的宫廷斗争,齐武帝的子孙失势,其侄萧鸾在萧衍的辅佐之下,先是入朝拜相,不久登基为帝,是为齐明帝。其时齐武帝亲信豫州刺史崔慧景深感朝廷形势对自己不利,志怀反复,厚招奸滑,而北魏孝文帝为了迁都洛阳,发动攻打齐朝的战争,齐境震动,齐明帝遂起用萧衍坐镇寿阳。一方面防备北魏南侵,另一方面也防范崔慧景叛乱。萧衍认为,自己的这次任命,也是父亲遗留恩德的结果。他说:“时有北门狡虏寇边,朝廷以先君遗爱结民,咸思在昔,故旧部曲,犹有数千,武庆宗将领,留防彼镇,时便有旨,使扞寿春。王事糜烂,辞不获免。”[1]337原来寿春将士都是他父亲的老部下,他出镇寿春,有利于团结当地军民,实现齐明帝的战略意图。而萧衍凭借他出色的政治能力,不仅阻止了齐军将帅欲进攻崔慧景的苗头,而且还设法安抚崔慧景,在无形中消除了崔慧景的反侧之心,由于齐朝上下一心,取得对北魏作战的优势,边境也就安定下来。萧衍由此成为齐朝著名的军事将领,在不断的征伐中逐渐成长为齐朝最有权势的人物,于齐中兴二年(502)受禅为帝,改元天监,成为南朝梁朝的开国皇帝。虽然富贵至极,他仍然不能忘怀自己未曾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遗憾,因此《孝子传》所载子路对孔子所讲的那一番话尤其能打动他的心弦:“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锺,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不可复得。”他自述感受云:“每感斯言,虽存若亡,父母之恩,云何可报。慈如河海,孝若涓尘,今日为天下主而不及供养,譬犹荒年,而有七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永慕长号,何解悲思!”父母已逝,兄长亦亡,自己虽然贵为天子,但却不能对生育和培养自己的亲人有任何的好处和供养,萧衍的遗憾似乎在权力的顶峰被无穷地放大。

从《孝思赋》的序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梁武帝称帝之后,为了弥补自己未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遗憾,曾建造佛寺于金陵的名胜之区,建造佛殿于皇宫之中,由此将佛教的功德观念纳入了自己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孝道思想和情感之中。

梁武帝萧衍登基之后,虽然可以运用更高的祭礼,即祭天之礼祭祀自己的父母双亲及列祖列宗,但毕竟已是天人永隔,为此他以孝亲的名义建造了极其奢华的佛寺和佛殿。就统治政策而言,梁武帝可谓是南北朝时期更具文化意识的帝王。他大力推崇儒学,注重儒家经典教育,同时对道教也表现出极大的尊重,与高道陶弘景结交甚深。但在个人的信仰和归趣上,他主要还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这也就是他修行的各种福德因缘,同时具有了为父母双亲恪尽孝道的意味,可以给他的未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带来真切的心理安慰和心灵补偿。因此,他不仅以诚敬之心读诵和注疏佛教经典,而且还舍身奉佛,为僧众洒扫,甚至还“于锺山下建大爱敬寺,于青溪侧造大智度寺,以表罔极之情,达追远之心。不能遗蓼莪之哀,复于宫内起至敬殿,竭工匠之巧,尽世俗之奇,水石周流,芳树杂沓”。萧衍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以最为佞佛而著称的皇帝。

萧衍的《孝思赋》写了些什么?为何能成为六朝传世文献中的赋体名篇?

佛教界的高僧们意识到,梁武帝信仰佛教,读诵与注疏佛教经典乃至舍身、造寺等行为,都具有孝道思想的影响因素。

梁武帝为父亲萧顺之所造的大爱敬寺,可谓是极尽奢华之能事。这座佛寺周长达七里,旁置三十六院,供僧一千多人,规模可谓宏伟,其殿堂楼阁,林泉园囿,所塑佛像等事,也极为壮观。梁武帝经常前去礼拜,每次都是虔诚顶礼,甚至呜咽泣下,左右随从无不为之动容。

梁武帝为母亲所造大智度寺在规模上虽不及大爱敬寺,但也颇可称道。与大爱敬寺建造于钟山北涧不同,大智度寺直接建在京师更好的社区之中,不仅地势朝阳,高广敞亮,而且是交通要道,水陆两便,寺院中殿堂、宝塔、房廊、花果、树木、塑像,一应俱全,极尽华美。因为是以母亲的名义建造的,因此寺中所供养的,是五百尼僧。

分别为父母建造豪华的寺院,以资冥褔,但梁武帝毕竟是皇帝,不仅需要处理军国要务,而且出行时还必须警跸护卫,多有不便,因此他又在皇宫之中建造了至敬殿、景阳台、七庙室,将殿堂装饰得非常庄严,在其中设置父母的神位,摆上盛放冠冕的箱奁等物,一眼望去,顿时令人生起斯人尚在的敬重之心,梁武帝早晨和晚上都去礼拜问安,所放衣服随着节候而变化,每天都供上各种各样新鲜的花果和美食。对于自己已经去世的父母,梁武帝算是真正做到了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这篇《孝思赋》充满着自己未能恪尽子职的心灵忏悔。其一,尊礼重孝。无论如何遮掩,都无法做到不去哀悼、不去思念已经离世的父母。其二,触景生情。在梁武帝看来,人们对父母的思念和情感是共生的,对父母的深情一旦引发,就会源源不断,从而导致对父母的思念不可终止。这种思念是终身的,是没齿难忘的,会发生在闲居时,会发生在伤感时,会发生在登高望远时,会使人涕泪交流、热血澎湃。其三,见贤思齐。国家得到治理的根本在于实践仁、义、孝三大德行,而孝是天地之间最伟大、四海之内最通行的道德。梁武帝毕竟是一代帝王,他最终还是将孝道与国家治理联在了一起。

萧衍的《孝思赋》写了些什么?为何能成为六朝传世文献中的赋体名篇?

梁武帝此赋内容非常丰富,有说理,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他在用朴实的语言晓之以理的同时,还能以设身处地的方式动之以情,写得情景交融,情真意切,这应该是此赋得以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历史有时候总会开玩笑,梁武帝写下《孝思赋》,修建了寺庙,以孝治天下,何曾想到自己落了个悲惨结局。萧衍饿死于台城皇宫净居殿,享年八十六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9/398281.html

“萧衍的《孝思赋》写了些什么?为何能成为六朝传世文献中的赋体名篇?” 的相关文章

穆春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位

穆春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位

穆春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小遮拦,江州人氏,原是揭阳镇富户,与哥哥穆弘同为当地一霸。后参与营救宋江,大闹江州,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八十位,上应地镇星,担任步军将校。征方腊后授武奕郎,后辞官返回揭阳镇。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穆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小说中,揭...

北宋宰相贾昌朝简介:今存《群经音辨》、《通纪时令》等书

北宋宰相贾昌朝简介:今存《群经音辨》、《通纪时令》等书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贾昌朝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贾昌朝 (997年—1065年),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北宋宰相、训诂学家、文学家、书法...

明末官员黄尊素简介:著有《忠端公集》、《四书缄》

明末官员黄尊素简介:著有《忠端公集》、《四书缄》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南宋著名史学家徐梦莘简介:编成了《三朝北盟会编》

南宋著名史学家徐梦莘简介:编成了《三朝北盟会编》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陆机所写的《猛虎行》,表达了其在官场浮沉之中起伏的思绪和复杂的心情

陆机所写的《猛虎行》,表达了其在官场浮沉之中起伏的思绪和复杂的心情

陆机,字士衡,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和弟弟陆云合称“二陆”,被誉为“太康之英”;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

《蜀道难》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译文及注释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

《石壕吏》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