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盖苏文在高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世界历史3年前 (2021-09-14)250

盖苏文在高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盖苏文又叫渊盖金,他的父亲叫做渊太祚,是高句丽族的大对卢,其地位相当于唐朝的宰相。渊盖苏文在其父亲去世后,顺利的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成为高句丽族的大对卢。当时的高句丽族是朝鲜三国时期的强国之一,跟中原经常发生战争。渊盖苏文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将军,他在位期间实行非常强硬的独裁政治。盖苏文在高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盖苏文在高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盖苏文剧照

盖苏文在高句丽族担任大对卢,掌握着国家的军事大权,对当朝的统治者造成很大的威胁。高句丽的荣留王想设宴杀害盖苏文,盖苏文得知荣留王的计划后,把荣留王及其身边的朝廷大臣都杀害掉,并且称自己为“大漠离支”立荣留王的侄子为高藏王,成为他的傀儡。盖苏文掌握着高句丽族的国政兵权,开始他的铁腕统治。

高句丽族当时是属于唐的附属国,但盖苏文联合百济族开展造反战争。644年,唐太宗率兵攻打高句丽族,但是遇上河水上涨,不得不撤军,这时的盖苏文想向唐朝示好,但是遭到唐朝的拒绝。645年,唐太宗再次发起攻打高句丽族的战争,在盖苏文的顽强抵抗下,唐军难以攻打下高句丽。在661年至666年,唐高宗多次率军攻打高句丽族,但是都无功而返。盖苏文在抵御唐军的方面是功不可没的。但是,盖苏文实行的独裁统治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高句丽族的后世发展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渊盖苏文是谁

渊盖苏文是谁?渊盖苏文姓渊,又叫做渊盖金,是我国唐朝高句丽东部的独裁铁腕将军。据记载:他的形体高大魁梧,面容秀美,气势磅礴;平日对自己的衣着非常的讲究,而且每次都要佩戴金饰和五把刀;旁人很害怕他,在路上看到他都会绕道,不敢正视他。

盖苏文在高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渊盖苏文剧照

渊氏家族是高句丽族里的顺奴部,渊盖苏文的父亲名为渊太祚,在高句丽东部位居大对卢(与中原宰相的地位相当)高职,父亲去世后,渊盖苏文继承了父职,成为高句丽族的大对卢,掌握着高句丽族的军政大权,威胁着高句丽族统治者的地位。642年,渊盖苏文在宴会上弑杀荣留王及朝廷大臣,立荣留王的侄子为王。但实际上,渊盖苏文掌握着高句丽族的大权,大王成为他的傀儡。

在渊盖苏文掌权期间,高句丽族与唐朝的矛盾很尖锐,唐太宗曾三次带领军队攻打高句丽族,渊盖苏文带领族人进行顽强抵抗,多次击退唐军,挽救了高句丽族,因而,渊盖苏文成为族人心中的英雄。但是,渊盖苏文在统治期间,实行强硬的军事独裁政策,高度集中政权,使族人长期受到压迫,这也是高句丽族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

666年,渊盖苏文逝世,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政权,高句丽族发生内斗。长子渊男生最后投靠唐朝,并帮助唐攻打高句丽族。高句丽族由于长期的饥荒和内斗,军事实力不断下降,难以抵抗唐的攻打。668年,高句丽族被唐和新罗联合消灭。

对渊盖苏文的评价

对渊盖苏文的评价是什么?渊盖苏文是朝鲜三国时期高句丽族著名的铁腕将军。他的父亲叫做渊太祚,在高句丽族担任大对卢的职位,即相当于唐朝时期的宰相,掌握着高句丽族的大部分统治权。渊盖苏文在其父亲去世后,自然而然的接替了他父亲的职位,成为高句丽族的大对卢。渊盖苏文在抵御唐攻打高句丽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很对人认为渊盖苏文弑君夺位致使高句丽族走向衰落。

盖苏文在高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渊盖苏文

642年,渊盖苏文得知荣留王要设宴杀害他,所以,渊盖苏文先下手弑杀荣留王及其身边的忠臣,并立荣留王的侄子为高藏王,高藏王形同虚设,掌握大权朝廷大权的仍是渊盖苏文。渊盖苏文摄政后,在高句丽族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使得高句丽族人们生活得痛苦不堪,很多人认为渊盖苏文的极端统治手段是致使高句丽族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渊盖苏文在高句丽族实现独裁统治,不得人心,但是他带领着高句丽族多次的抵抗唐军的攻打,保卫高句丽族。644年至645年间,唐太宗曾率兵攻打高句丽族,在渊盖苏文的领导下,高句丽族取的了战争的胜利。此后661年至666年,渊盖苏文还多次带领高句丽族人民顽强的抵抗唐军,获得多次的胜利。无容置疑,渊盖苏文在保卫高句丽族这一方面,是个值得敬重的英雄,他为高句丽族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上介绍的就是对渊盖苏文的评价。

渊盖苏文唐太宗

渊盖苏文唐太宗的故事你了解多少?说到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大部分人应该都只记得他明智,知道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甚至是军事家。但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也有认怂的时候。而让唐太宗都觉得可怕的人就是渊盖苏文了。渊盖苏文又被称作渊盖金,历史上关于整个人物最多的评价就是军事上的绝对独裁者。

盖苏文在高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渊盖苏文剧照

虽然在渊盖苏文的独裁暴政下高句丽最终走向了灭亡,但是在渊盖苏文前期政治生涯中,还是打过不少胜仗的,渊盖苏文一开始就是统一自己的国家,把反对自己的人都消灭完以后才开始慢慢走出国门开始侵略,最开始唐朝想灭掉高句丽也是被渊盖苏文给抵挡住了。并且唐太宗还在渊盖苏文手下吃过败仗。

历史上有关于渊盖苏文唐太宗的相关事情,其实也是被后人经常拿来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据了解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被渊盖苏文大败,而且还哭着退回自己的领地,这个时候的唐太宗甚至都开始怀念魏征,认为如果魏征在自己的处境就不会那么难堪了,而且这一事件的发生还使得唐太宗下旨重新修了魏征的墓。

史上有记载渊盖苏文唐太宗这一战,渊盖苏文大概消灭了唐军三十万余人,这也难怪唐太宗会如此的悲伤难过了。而且还有传闻经历过渊盖苏文的事情后,唐太宗都开始认为自己会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杨广。从此间也是可以看出渊盖苏文确实是非常有实力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109/399506.html

“盖苏文在高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的相关文章

清朝鲜有人知的保庆皇帝,他为何存在感那么低呢?

清朝鲜有人知的保庆皇帝,他为何存在感那么低呢?

大家都知道清朝历史上共有十二位皇帝,即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其实还有一个鲜有人知的皇帝“保庆帝”。很多人估计对这个名字很陌生,当然历史对其的纪录也非常的少。身为一代皇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历史网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位保庆帝。“保庆帝”...

威瑟堡行动:德国开启征服北欧之路

威瑟堡行动:德国开启征服北欧之路

德国工业非常依赖来自瑞典的铁矿,这些铁矿主要经由挪威纳尔维克港和瑞典吕勒奥运输,其中纳尔维克港冬天不会结冰,因此可全年无休供应铁矿。自1939年春,英国海军总部便将斯堪的那维亚视为将来与德国开战时的潜在战区,开始考虑使用封锁战术间接削弱德国。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条约...

叶名琛:清朝著名疆臣,最后饿死在印度

叶名琛:清朝著名疆臣,最后饿死在印度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叶名琛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叶名琛可以说是清朝时期最出“洋相”的一个总督,他不止被外国人当猴子看,即使是现代人看了,也感觉他是一个怪物。清朝时期的一品大员,不是谁都能当的,叶名琛能够当上两广总督必然有着他的厉害之处,这里要说一下,清朝时期一共八位总督(不算清末设立的...

鸦片战争后,道光得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23岁竟然想纳她为妃?

鸦片战争后,道光得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23岁竟然想纳她为妃?

道光想娶英国女王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清朝之所以会走向衰败,除了社会经济跟不上西方发展的脚步外,还和清朝皇帝的傲慢有很大的关系。当西方世界在忙于工业革命时,清朝的皇帝却在实行闭关锁国那一套。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揭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哪怕在鸦片战争后...

两位汉朝使臣,一路艰辛到欧洲,最后死在伦敦

两位汉朝使臣,一路艰辛到欧洲,最后死在伦敦

历经二十余载奋斗,整个西域,终于在班超的守护下,一派和平、繁华景象,但班超心中,仍有一个心病。图:哈密天山班超像原来,班超听说在汉朝所知最远的安息、条支二国以西,渡过茫茫大海,还有一个与大汉文明相当的大秦国(即罗马帝国),那儿的人最喜欢中国丝绸,愿花大价钱购买,据说最高能与黄金等价,可惜此前中国商人...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夏郑公。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人。北宋副宰相。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参与编写王钦若的千卷...

世界五大强霸帝王,亚历山大大帝居然排第二

世界五大强霸帝王,亚历山大大帝居然排第二

世界强霸帝王,是在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武力最强大的帝王。在世界历史上,这样的帝王并不多见,今筛选五位,以影响力和武力排名,仅为个人意见,欢迎百家争鸣。第五名:查士丁尼一世。东罗马帝国皇帝,史称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经过多年浴血奋战,光...

宇喜多秀家:丰臣秀吉统治时代的五大老之一

宇喜多秀家:丰臣秀吉统治时代的五大老之一

生平履历宇喜多 秀家(うきた ひでいえ)7岁时因宇喜多家臣服于织田家而成为羽柴秀吉的养子,并被送到安土城作为宇喜多家的人质,受到信长的厚待。1581年,在他8岁的时候,生父宇喜多直家病逝。翌年,在织田信长的安排下,重回宇喜多家继承家督。元服时取羽柴秀吉的“秀”字命名为“秀家”。在本能寺之变前后,协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