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鲁登道夫评价是怎么样的

世界历史3年前 (2021-10-05)370

鲁登道夫评价

鲁登道夫是之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有名的德国指挥官,是一个狂热的纳粹爱好者,后代历史学家对鲁登道夫评价普遍非常不好,因为他不仅一手策划了攻打法国,而且还曾经远征英国,对英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鲁登道夫一生中参加过很多著名的战役,也曾经伤害过很多人的性命,所以鲁登道夫是世界民族的罪人。

鲁登道夫评价是怎么样的

鲁登道夫图片

不过在鲁登道夫活着的时候正是之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德国很多的历史学家对鲁登道夫评价非常好,认为他是促使德国实现光荣的和平的人,也是一位战斗民族英雄,这一切都是因为鲁登道夫曾经参加过修改施里芬计划,这个计划使得后来德军的军事力量大增,他在中年的时候还曾经破坏比利时国际关系,他也曾经领导法国的第三陆战军从侧翼包抄法国,3天时间内打破了法国人的防线,正是鲁登道夫一手控制了法国的洛林地区。

其实鲁登道夫这个人在世界战争理论上也有一些成就,因为鲁登道夫斯之前曾经写出了一本《战争论》,《战争论》成为后来历史学家研究之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资料,也成为战争学家较喜欢的一本书,所以后来很多战争学家开始从两方面评价这个人,认为他虽然犯下罪恶,但也是一个才华与谋略兼备的人。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过去,各个国家的历史学家对鲁登道夫评价也渐渐趋向公平,不再是像过去那样一味的指责他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累累恶行,大家也开始看到他的军事理论才能。

鲁登道夫简介

鲁登道夫简介中提起他的家乡,他的家乡成为影响他一生的因素。鲁登道夫出生于普鲁士的波森,他的父亲是一个没落的普鲁士地主。鲁登道夫受到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少年的时候就进入了军事学院。

鲁登道夫评价是怎么样的

鲁登道夫照片

鲁登道夫在1883年的时候进入第三十九明火枪团,在服役期间,他凭借耿直的个性、出色的才智进入柏林军事学院学习。从柏林军事学院毕业后,鲁登道夫进入德国参谋部工作,在一战的时候已经晋升为少将军衔。

鲁登道夫简介中提到,鲁登道夫在一战中率军围攻比利时,攻克了列日要塞。由于鲁登道夫在列日战役中的突出表现,德皇调鲁登道夫去往东线作战,鲁登道夫成为德国东线战场的负责人。但是鲁登道夫不是普鲁士贵族出身,无法指挥那些普鲁士将领。德皇调兴登堡去往东线战场。

鲁登道夫晚年的时候热衷于纳粹党的宣传思想,企图恢复德国的军国主义,将德国建设成一个军事帝国,但是鲁登道夫并没有等到纳粹上台的那一天。鲁登道夫死后,希特勒和纳粹党徒参加了鲁登道夫的葬礼。

鲁登道夫是普鲁士军国主义下的将领,有着极强的军事思想。他在一战中表现最为突出,与兴登堡成为当时德国人们心中的偶像。在一战的东线战场上,打败了俄国,得到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领土。鲁登道夫简介中说,鲁登道夫在晚年虽然热衷政治,但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

鲁登道夫成就

鲁登道夫成就有很多,鲁登道夫是之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陆军核心将领,鲁登道夫曾经在总参谋长毛奇的领导下修改了施里芬计划,也曾经破坏与比利时的国际关系,他也曾经奉上司的命令从侧翼包抄法国,并且在3天时间内攻破了法国的防线,使得法国南部洛林地区落入德国人的统治之下,1913年的时候鲁登道夫还曾经领导德国步兵团去攻打英国。

鲁登道夫评价是怎么样的

鲁登道夫图片

鲁登道夫这一生中参加过很多战役,他参加过列日战役,坦能堡战役,之一次马祖里湖战役,罗斯战役,而且在鲁登道夫中年的时候还曾经参与修订施里芬计划,虽然最后计划破产,但是使得德国的军事力量得到大大增强,1916年的时候,鲁登道夫还曾经在东线西线布置了大量兵力,担任军需总监,动员大后方实施总体战。

当时鲁登道夫在世的时候一些德国人对鲁登道夫成就大加赞美,认为是鲁登道夫使得德国的军事实力大增,鲁登道夫是德国的一位战斗英雄,但是后来历史学家认为鲁登道夫是残忍的战争贩子,是世界民族的罪人。其实鲁登道夫成就还包括他在军事理论方面的成就,因为鲁登道夫一生中参加过很多著名的战役,所以在他死之前写成了《战争论》一书,书中认为战争是一个国家迫使另一个国家屈从自己意志的暴力行为,这句话后来成为很多历史学家的座右铭。

鲁登道夫和希特勒

鲁登道夫和希特勒这两个人分别是之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代表人物,鲁登道夫曾经在之一次世界大战后参与修改施里芬计划,曾经大大扩充了德国的军事实力,并且一手领导了德国第三集团军攻打法国和英国,而希特勒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组建了德国纳粹党,对犹太人民展开了疯狂的屠杀,使得整个世界的经济水平倒退了接近50年的时间。

鲁登道夫评价是怎么样的

鲁登道夫和希特勒图片

鲁登道夫和希特勒这两个人也有些相似之处,比如说他们都有很高的军事理论才能,因为鲁道夫在他死前曾经写出过《战争论》这本书,《战争论》成为后代战争学家研究之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资料,《战争论》也是一本思想成果非常卓著的战争著作,而希特勒虽然比较疯狂,但是他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过很多杰出的战役,这些军事理论 *** 给后代人民带来了深刻启迪。

但是鲁登道夫和希特勒同时也是世界民族的罪人,鲁登道夫曾经在3天时间内攻破了法国的防线,并且控制了法国的洛林地区,也曾经率领第三集团军同英国展开作战,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国的飞行空军实力,而希特勒在二战中也曾经攻打过法国比利时等国家,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灾难。鲁登道夫和希特勒分别是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代表性人物,这两个人物都是世界历史上有名的战争贩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10/403192.html

“鲁登道夫评价是怎么样的” 的相关文章

明朝灭亡之后 朝鲜为何提到万历和崇祯就痛哭垂泪

明朝灭亡之后 朝鲜为何提到万历和崇祯就痛哭垂泪

对朝鲜和明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昏庸至极;崇祯皇帝亡国辱身,亦无建树。为什么在邻国朝鲜却受到无比的尊重,乃至于朝鲜君臣一提到这两个人就痛哭垂泪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头说起!万历皇帝李氏朝鲜古代李氏朝鲜(现在的朝鲜和韩国),一直是...

英国人赫德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能掌管清朝海关45年?

英国人赫德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能掌管清朝海关45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英国人赫德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海关。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象征之一,被被称为国家大门,但由于满清政府的腐败和腐败,一个叫罗伯特·赫德英国爱尔兰统治满清海关长达45年,赫德他在位时间从1863年到1908年,时间长度达到45年。在他离职的时候,被封赠太...

清朝一无名小官麟桂,法国人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条马路

清朝一无名小官麟桂,法国人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条马路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麟桂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麟桂这个名字,熟悉的人不多。他是清朝晚期的一个小官,曾经担任道台一职。道台在清朝算是正四品,这个官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手里是有些实权的。史书上对麟桂没有过多的记载,因为他并没有做出过什么利国利民,足以令他千古流芳的大好事。但对于法...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之后为什么会害了欧洲?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之后为什么会害了欧洲?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外来侵略,为何有人说害了欧洲?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就开始修建长城,准确的来说是继续修建,因为早在燕国,赵国就开始修建长城,秦始皇只是将他们修建的连接起来。秦始皇修建万里长...

秦惠文王的实力怎么样?跟亚历山大相比谁厉害

秦惠文王的实力怎么样?跟亚历山大相比谁厉害

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如果亚历山大大帝进攻秦国的话会怎样?秦惠文王会用实力教他做人。亚历山大大帝是欧洲人力捧的一名超级帝王,能与之相比的也就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法兰西帝国的拿破仑大帝以及沙俄王朝的彼得一世大帝齐名的帝王;亚历山大大帝出生于小小的马其顿王国,虽然自幼就展现了其天才般的指挥才...

成吉思汗征服大半个世界,为什么不攻打印度?

成吉思汗征服大半个世界,为什么不攻打印度?

对成吉思汗,一直攻打到欧洲,征服大半个世界,却为何不打印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成吉思汗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统治者,他不仅是蒙古的皇帝,还是大汗。大汗,是各国对他 尊称,表示承认他是各国联盟的首领,愿意臣服于他的统治。成吉思汗一辈子都在征战杀伐中度过,多次对外发动战争...

奈费尔提提: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美人之一

奈费尔提提: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美人之一

奈费尔提提是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美人之一,她的名字的意思就是“美人来了”。她出身显赫家族,是古埃及著名的贵族阿依的女儿。她嫁给了十八王朝赫阿那顿法老。奈费尔提提聪明贤慧,通晓天文地理,成为辅助丈夫统治古埃及的一把好手,以至于被她的人民尊称为“尼罗河的统治者”、“真主之女”、“地中海女王”。奈费尔提提,...

净饭王: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即佛陀的父亲

净饭王: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即佛陀的父亲

净饭王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即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姓乔达摩,名字叫首图驮那,意思是纯净的稻米,所以称为净饭王,属于释迦族。王后叫摩诃摩耶,是邻国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佛说净饭王般涅盘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俱。尔时世尊。光明韑韑[weiwei]。喻若日出照明世间。时舍夷国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