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杰出思想家康德的著作有哪些
康德著作
康德,生于1724年,死于1804年,终身未娶。他是哲学发展史上影响最为广泛的哲学大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为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康德著作包括哪些呢?
康德旧照
康德著作主要分为9卷,不同时期内容各不相同。之一卷康德写于1747-1956年间,这一时期的著作主要的方向表现在自然科学方面,其中涉及了“活力测定”、“地球的自转”、“地震”、“火”等内容。
第二卷主要是康德1957-1977年间的著作,这个时期的著作属于前批判时期,研究的方向比较杂,其 *** 收录了康德的17篇著作。
第三卷名为《纯粹理性批判》,在其刚出版时,康德因其内容而被人们误解,称他的思想为“贝克莱主义”,使得他非常烦恼。6年后,康德进行了修改,补增了对唯心论的偏斥,减缩了再生想象力的派生作用的章节。
第四卷主要内容来自于第三卷之一版和其他的一些著作,主要包含了4篇著作。第五卷主要囊括了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性批判》和1790年发表《判断力批判》,后者的发表,代表着康德“批判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
第六卷主要包含《纯天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和《道德形而上学》两部分,前者的出版颇为曲折,曾受到普鲁士政权与宗教政权的反对。第七卷包括了《学科之争》、《实用人类学》,通俗易懂,主要表达了康德对人生的思考。
第八卷主要由部分论文和部分著作组成。第九卷主要囊括了《逻辑学》、《自然地理学》及《教育学》,而这一卷的这三部分内容主要是由两位学者依据康德发表的论文编辑而成的。
康德的教育思想
康德的教育思想具体来说就是围绕着他提出的“三大批判”的哲学体系展开的,并且以此为基础,他还编撰了《康德论教育》一书,用以系统的向世人阐述自己的观点。
康德图片
在康德的教育思想中,放在首位的就是其的目的性和相关价值,关于这个方面,康德跟卢梭达成了一致,他们共同认为人只有在接受了教育后,才能称之为人,人是教育的结果。人类所具备的人性,道德上的崇高性以及伟大皆源于教育,教育既是教化成人活动。所以,在康德的一生中,都非常的注重小孩的早期教育。同时在教育目的上,他不但主张要培养人的共性,也就是普遍性,并以天下大同的理想为目的,同时还强调道德教育,他甚至将道德的完善放在了传授知识之上。
其次,康德的教育思想中还指出教育的方向是以现实为基点,同时兼具现实,超脱现实,期许未来。他不但吸取历史上有关教育的经验,同时还针对其争论,作出了明确的答复。在康德的教育思想中,教育是把青少年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人格独立的社会人,也就是说不论社会怎样复杂多变,人都可以很好的适应,并且能够很好地生活下去。真正的教育是以人类的理想为目的,并将其以原则的方式确立起来,用以证明教育独特性和前瞻性。
最后是将道德教上升到相关的目的上来。他对这一方面的注重,并不是简单的考虑教育的构成和内容的选择,而是从批判哲学的角度出发,并且以教育来构建主体性的道德原则,使人成为具有普遍理性的人。
康德的美学思想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古典哲学的开创者,是唯心主义与康德主义的开启者,在西方思想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那么康德的美学思想又有哪些内容呢?
康德的美学思想
康德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一是在对美的分析方面,二是在对崇高的解析方面,三是在对艺术美的讨论上。
在对美的分析上,康德认为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万物都有其美的地方,而人的美在于心灵。美是人心的影射,而道德是人生存的工具。美是艺术瑰宝,能让人拥有细致入微的性格,越是细致,他的世界观就越开阔,对世界的贡献越大。美本身没有魔力,美的创造来自其内心高尚的道德动机,而这种动机被人道主义化了。这种人道主义化了的高尚的道德动机充满了对人个体的尊重,所以美才能够体现道德的纯洁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在对崇高的解析上,康德认为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崇高是主体与客体出现相互冲击力的一种形态,譬如雷鸣闪电,波涛汹涌。在人的面前,这些东西很强大,但是人在这些东西面前没有退缩,这就出现了崇高的感觉。这种感觉夹杂着恐惧与害怕,但也充满了胜利的愉悦感。康德认为,这就是崇高。
在对艺术美的讨论上,康德认为,艺术依附于美,依赖于道德。艺术的在于它的独特性,因此艺术无法传授,即艺术具有不可复制性。自古以来,艺术的表现只能来自于天才,这种天才不会遵循特定的法规,而是去破坏所谓的规则。这种环境创造的才是独特的艺术品。康德认为,科学需要勤奋,而艺术需要的是天才,灵感是无法模仿的。
康德是哪国人
康德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几乎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命运。说起这样一个大哲学家,很多人却不知道他是哪国人。有很多人都认为康德是法国人,在启蒙运动期间,尤以法国最为突出,可见法国深受康德一派哲学思想的影响。也有人认为康德是英国人,英国人通常都是绅士沉默的,而康德能够一鸣惊人,确有几分英国人性格特征。而史料文献表明康德出生于德国,理当算作德国人。
康德图片
关于康德是哪国人这一话题,至今仍有很多人不知其答案。其实,可以从康德的出生地说起,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这个地方是一个老地名,如今已经找不到这样一个地方了。普鲁士在欧洲历史中便是德意志的一部分,因而可以说康德便是德意志人。而所谓的德意志也就是人们今天所说的德国,故此,康德算作德国人。之所以有很多不知康德是哪国人,主要是因为康德作为思想家、哲学家,鲜少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尚且又生活在18世纪,很多人只知启蒙运动,却不知康德并非法国人,而是德国人。
目前,依然有很多人不知康德是哪国人。实际上只要深知他是启蒙运动中最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并且开启了德国思想风暴,领导了德国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便可以清晰地判断出康德是哪国人了。根据康德与德国万缕千丝的关联,不难推断出他便是德国人。
康德的墓志铭
康德在德国是一位十分有名望的哲学家,他开创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而他的思想也促使许多新的流派产生,他曾经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并且将这些理论和经验以及理性主义进行了融合。这样一个伟大人物在当时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点在康德的墓志铭上就可以看出来,那么康德的墓志铭是怎样的呢?
康德墓志铭图片
康德的墓志铭中最重要的两句话就是头上的星空以及人们心中的道德律,这是具有强大气势的名言名句,在他的墓志铭中人们感受到了这位伟人不同于常人的理想,同时这句话也是出自他的一部著名作品,这个作品的名字就是《实践理性批判》。他曾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认为道德的准则并不是让一个人或者其他人感受到幸福,而是一种在人们心中永远不变的道德律,这个准则是具有绝对性的。这个观点在当时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力,所以才会出现在康德的墓志铭中。
在康德的墓志铭中头上的星空指的是关于宇宙方面的问题,而道德律则是属于人类本身的问题,头上的星空或许会有些迷茫,但是道德律却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观点,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了道德律的约束,所以才会看到美丽的星空。也只有道德律影响到人们的内心后,才可以造就出星空的美丽。这句话有着非常深刻的哲理,所以说康德对思想以及哲学做出的努力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康德哲学的局限性
康德的哲学思想并非是最完美的,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十全十美,在他的哲学主张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康德哲学的局限性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康德头像
康德哲学的局限性首先就是形而上学,而他思想上所导致的的形而上学的原因是他为了将理性主义的独断论和经验主义的怀疑论进行调和,从而把认识的终极对象解释为一种不可知的“物自体”,这样就导致了一种“不可知论”,而这恰恰就是其局限性,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主流的思想是“可知论”,他的思想是与之相悖的。
另一个方面是对认知的一个“范畴”的鉴定分析,他把认识当成了一个完全静态的结构,从而忽略了认识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世界是动态的,存在的只是相对的静止。在看的看来,则是完全的静止。对于他本人来说,并不认为自己的思想有什么局限性,他曾经在提到自己的思想时说过,“我的哲学所阐述的是纯理想的一个有机的结构体,当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有着与之对应的功能,当你要调离这个职位,让其去扮演其他角色,就打破了世界的平衡状态。”
对于这一方面的探讨,恰恰是之后的哲学家们所研究的方向,也是后世对哲学,对世界认知的另一个全新的方面,从而也就证明了这两点就是康德哲学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