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眼中马克吐温怎么样 对马克吐温的评价如何
对马克吐温的评价
马克吐温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家,他文学作品影响了很多代人。马克吐温的作品至今仍在多个国家流传。所以,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世人对马克吐温的评价。马克吐温是美国人,基于马克吐温对美国文学史作出的贡献突出,所以美国人民对马克吐温的评价非常高,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马克吐温
众所周知,美国历代总统中,林肯在美国人心中排名之一,既然美国人以“文学史上的林肯”来称赞马克吐温,足以见之马克吐温在美国人民心中的分量。除此之外,海伦凯勒、威廉福克纳、海明威等著名作家都以中肯的文字表达出自己对马克吐温的评价。
威廉福克纳曾评价马克吐温说:“之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世人除了对马克吐温个人以及他的作品进行评价之外,还对马克吐温的文学思想进行了剖析。
马克吐温作为美国批判现实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将创作基点放在了反映社会现实方面。随着马克吐温对社会现状认识的日益加深,马克吐温对美国社会丑陋的一面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在马克吐温的作品中,也能看见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探讨。这个时期,也是马克吐温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在探索美国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时,他以辛辣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的弊端。如果说早年间马克吐温的作品充满了幽默感,那么马克吐温中后期的作品,主要是以讽刺、辛辣的语言批判现实。
马克吐温性格
马克吐温的作品以幽默的语言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从马克吐温作品中,也可反映出马克吐温性格。那么,首先来说,马克吐温性格幽默风趣,正是因为他具备这种性格,所以才能写出富含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
马克吐温
众所周知,个人的性格与成长环境是紧密相关的。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在一个叫汉尼拔的小镇,马克吐温的父母都是平凡之人,所以家境也不是太好。马克吐温的父亲约翰·克莱门斯梦想着成为一个富豪,但是梦想终归是梦想,约翰·克莱门斯当过律师、法官等多个职业,但是他依然没有走上致富之路。
甚至有时连家中的生计都无法维持,马克吐温面对着这样一位没有笑容的父亲,所以马克吐温童年过着极其压抑的生活。虽然父亲没有给过马克吐温好脸色,但是马克吐温的母亲是一位善良、乐观地家庭主妇。
童年时期的马克吐温深受母亲的影响,所以长大后的马克吐温也有幽默地性格。坚韧不拔也是马克吐温性格之一,马克吐温自幼在汉尼拔生活,这座小镇紧挨密西西比河,所以马戏团、黑人剧团、传教士经常在汉尼拔靠岸。
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下,马克吐温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养成了坚韧不拔地性格。马克吐温为了维持家中的生计,他从事过多种职业,在生活的压迫之下,马克吐温依然笑对生活,这正是马克吐温性格闪光点。
马克吐温风格
后人通过拜读马克吐温的文学作品,总结出马克吐温风格具有三个特色。马克吐温风格之一就是,他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渲染文学作品。从马克吐温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美国西部文学具有幽默的传统。
马克吐温雕塑
其次,马克吐温风格还有第二个显而易见的特点,那就是在马克吐温作品中,经常用之一人称,也就是“我”来叙述事情。在马克吐温作品中,“我”出现在任何地方,扮演着各种各样的喜剧人物。
马克吐温笔下的“我”,大多天真,单纯,善良,老实,做事情时总是一股热血的向前冲,在一厢情愿的行动之下,总会得到事与愿违地结果。从马克吐温在作品中,塑造的“我”来看,主人公们总是怀揣着各种各样地理想,或者总是萌生一些单纯的想法。
他们想要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总是处处碰壁。马克吐温通过主人公,来说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当读者被主人公啼笑皆非的故事弄得哭笑不得时,却又想到现实社会就是这样的残酷。
与其说读者同情马克吐温笔下的主人公,不如说,这些主人公正是万千普通群众的缩影,同情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同情我们自己。马克吐温风格之三在于马克吐温擅于用幽默夹杂讽刺的口吻来记叙事情。
马克吐温在《自传》中总结自己写幽默小说的经验。他告诉读者,自己能坚持写书三十多年,都是因为自己能把握写作方向和写作目标。
马克吐温孩子
马克吐温孩子共有三个,并且马克吐温孩子都是女儿。在三个孩子中,马克吐温更爱的还是大女儿苏西·克莱门斯。苏西·克莱门斯生于1872年,卒于1896年,享年24岁。苏西·克莱门斯聪明可爱,并且善解人意,马克吐温非常宠爱这个女儿,并且称呼她为“神童”。
马克吐温家人
在马克吐温眼中,苏西·克莱门斯值得世间一切最美的称赞。但是,不幸的是,苏西·克莱门斯在24岁时,因为身患脑膜炎而离开了人世。苏西·克莱门斯去世一事给马克吐温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并成为马克吐温心中永远的痛。
马克吐温晚年时,写了一本名为《马克吐温自传》的书籍。在这本自传书籍中,马克吐温一改辛辣幽默地文风,用细腻的语言讲述了女儿苏西·克莱门斯小时候的故事。马克吐温用回忆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苏西成长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马克吐温对孩子细腻而深沉的父爱。
除此之外,马克吐温孩子还有两位,一位名叫基恩,一位名叫克莱拉。基恩是马克吐温最小的女儿,1895年时,基恩被诊断出患有癫痫病,等到基恩29岁时,便因心脏病而去世了。克莱拉是马克吐温另一个孩子,但是马克吐温不喜欢这个女儿,俩人关系非常冷淡,并且经常发生争吵。
从马克吐温的作品来看,虽然他曾写下两部有关孩子历险的故事作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马克吐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非常有限。
马克吐温妻子
马克·吐温妻子名叫奥莉维亚,父亲是一位煤炭资本家,他们之间的婚姻持续长达34年,之后由于奥莉维亚的去世而告终。
马克吐温和他的家人
1867年,当时的马克·吐温32岁,已经在新闻界凭借着其幽默、犀利的语言打出了一些名气,他被应邀欧洲和中东的旅行,在游轮上,他认识了查尔斯·兰登,而兰登正是奥莉维亚的弟弟。马克·吐温和兰登相见十分投缘,其后在圣诞夜,马克·吐温被兰登邀请前往圣尼古拉斯大饭店的社会名流聚餐。在聚餐的过程中,兰登向马克·吐温介绍了自己的姐姐奥莉维亚和父母。
奥莉维亚是一位长得十分美丽的社会名媛,让马克·吐温一见钟情。在1868年元旦,当马克·吐温再次见到奥莉维亚的时候,向她送上了新年祝福,并在她的公寓里待上了13个小时。马克·吐温幽默、诙谐的言辞,深深地折服了奥莉维亚。
1868年8月,马克·吐温前往奥莉维亚家做客,又待了两个星期,同时他见时机成熟,就向奥莉维亚提出了求婚,结果遭到了奥莉维亚的拒绝。因为在奥莉维亚看来,马克·吐温出身低微,并配不上自己,而且他有抽烟喝酒的习惯,而奥莉维亚的父母并不喜欢这个坏习惯。
但是马克·吐温并没有因此气馁,他依旧和奥莉维亚保持着联系,并在信中要求奥莉维亚监督自己戒烟戒酒。在此期间,马克·吐温给奥莉维亚写了184封信,同时他在新闻界也是声名鹊起。他已经达到了奥莉维亚对配偶的要求。
当马克·吐温再次向奥莉维亚求婚时,这一次奥莉维亚同意了。他们两人在1870年2月2日举行婚礼。马克·吐温妻子奥莉维亚和马克·吐温相爱一生,直到1904年,奥莉维亚在意大利去世而结束。6年后,马克·吐温也因狭心症跟随着他妻子而去。
马克吐温对后世的影响
马克吐温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在文学形式上,他的乡土文学开创了美国文学的先河;其二是文学表现上,他幽默、诙谐的语言,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马克吐温的漫画形象
马克?吐温对当时他所处的社会,有一个比较清醒和客观的认识,而且随着他生活阅历的加深,这种认识也在逐步深刻。他可以洞悉在繁荣表面下的美国社会的丑恶现状,并通过其尖锐的笔触,将其跃然纸上。马克?吐温在文学创作上,采用的是乡土文学的形式,他主张以作者熟悉的生活环境为故事发展的基础。不仅如此,他还在作品中采用方言式的描写,他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运用口语语体和方言进行创作。将美国的乡土人情,向全世界的读者进行推广。因此,马克?吐温成为了美国文学的鼻祖,他对美国后世文学的创作,影响很深。如威廉?福克纳等人的作品之中,都有马克?吐温的影子。
马克?吐温在文学表现上,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体,这种结合是完美的,他通过对人物夸张、荒诞的描写,将他所要表现的东西,都无限的扩大化,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马克?吐温也是美式幽默的继承和发扬人。
正如帕林顿所说,马克?吐温是之一位用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思维思考的美国作家,他对于美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马克吐温乡土文学
在19世纪20年代左右,文学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文学形式,即为乡土文学。所谓的乡土文学,即描写乡土风情和传说为主题,同时加入幽默、讽刺的手法。在美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就是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封面
马克·吐温是之一个将文学“美国化”的作者,即马克·吐温乡土文学描写的内容,都是以美国的本土文化为主,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让读者对美国的文化得到一定的了解。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以作者本人所熟悉的乡土开始,通过对当地人的语言、生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灵魂。虽然情节的深入,读者在他的带领下,领略了美国的风土人情。马克·吐温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形式,才能让美国人民的生活全貌如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能让作者写出伟大的小说。
马克·吐温乡土文学的代表作主要有《哈克贝里·费思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马克·吐温在表现手法方面,吸取西部乡土文学中幽默故事的特点,采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在表现美国的现实生活的同时,更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的黑暗。
马克·吐温乡土文学对美国的文学界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后人称其为美国文学之一人,同时他也被人称为“美国小说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