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20世纪法国重要哲学家之萨特人生资料简介

世界历史3年前 (2021-11-20)410

萨特生平简介

通过对萨特生平简介,可以发现他是一位在20世纪最为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20世纪法国重要哲学家之萨特人生资料简介

1974年的萨特

萨特全名为让-保罗·萨特,1905年6月21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因此他小时候就和他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他的外公是一位在法国声名显赫的语言学教授,受到外祖父的影响,萨塔从小也积累了许多语言学方面的知识。

从1924年起,萨特报考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哲学系,他在这里认识了伏波娃,并以优异的成绩在学校毕业。此后他于一个气象台服兵役,在完成了一年半的兵役后,就来到了勒阿弗尔,在当地的一所高中学校里教语文和哲学。

不久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并很快波及到了法国。萨特应征入伍,但第二年,他在一场战役中被德军俘虏,并在集中营里度过了漫长的十个月。在集中营里,让萨特的思想发生了强烈的转变,让他开始关注社会现实主义。

1941年,萨特被释放之后,仍旧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教学工作。在这之后的10年时间里,是萨特的黄金创作阶段,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出自于这个时期的。

1954年,萨特访问苏联。第二年,他来到中国,并于中国和法国的报纸上,同时发表了他对于中国的看法。在之后的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萨特依旧从事其创作工作,并支持一些反对战争和剥削的社会活动。

1980年4月15日,萨特在法国巴黎去世,终年74岁。

萨特主要哲学思想有哪些

萨特是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曾获得过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家,是20世纪哲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那么萨特主要哲学思想有哪些呢?

20世纪法国重要哲学家之萨特人生资料简介

萨特的画像

萨特的哲学思想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哲学范畴的存在主义和精神范畴的人道主义相结合,其次是通过对人的研究,得出人的意识即为存在的哲学思想。

在萨特看来,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属于统一范畴,而存在主义是被深化了的人道主义。虽然这两个思想学说分属于不同的文化范畴,但是萨特认为,去除人道主义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即是所谓的存在主义。而存在主义在思想方面,比人道主义更为深入,即为人的行为都是自由的,而且这种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可被剥夺的。人的每一个选择行为,都代表了其个人的意志,即使这个人选择了被奴役,那么“被奴役”就是这个人的选择。

“意识”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他认为个人和思考两个行为之中,应当区分对待。他认为个人是意识组成的一部分,是意识的第二性构成物。而意识则是人的本质,通过意识,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人类所生存的环境。

了解萨特主要哲学思想有哪些,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进步,也可以使人更容易地了解自己。萨特的哲学思想,代表了20世纪法国哲学的主流,也是存在主义的核心代表思想。

萨特的代表作

萨特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恶心》、剧作《苍蝇》、《密室》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等,分别代表了其在小说、戏剧和哲学三方面的成就。

20世纪法国重要哲学家之萨特人生资料简介

萨特的代表作《存在与虚无》的封面

《恶心》是萨特在早期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洛根丁的人,在结束了六年的旅行之后,来到了一个名为贝维尔的小城定居。他的生活似乎十分无聊,每天除了写作,就是在酒吧厮混,并和酒吧的老板娘勾搭在一起。在老板娘一起的时候,他常常会想起自己的原先情人安妮,并时刻期待着她的出现。突然有一天,他发觉自己十分恶心,不光是对自己,也对周围的一切开始恶心起来。这篇小说主要讲的就是洛根丁对周围一切恶心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对存在主义的观点,即个体的存在和外部世界之间有着一条永远也无法跨越的鸿沟。

《苍蝇》是作者根据古希腊神话改编而成的一部作品,同样在也其中表达了他对于现实主义的思想,体现了人类对于战胜宗教,选择自由的革命意识。

《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两部萨特哲学的代表作品,通过对存在起源的探索以及对虚无的起源的解释,表达了作者对于拥有、作为和存在的哲学观点,并且通过这种观点进行深入,表达了作者通过哲学研究表达存在主义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作者的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通过萨特的代表作可以了解其对于存在主义观点的解释,也是作为作者本人对于哲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萨特存在主义

萨特存在主义即无神论的存在主义,是萨特在存在主义鼻祖克尔凯郭尔的基础上,摒弃宗教神秘主义,继承和发扬胡塞尔的非理性存在主义的一门学科。

20世纪法国重要哲学家之萨特人生资料简介

萨特的照片

后人在评价克尔凯郭尔的时候,都会给他冠以两个名词,即神学家和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否认了物质世界的存在,同时也否认了精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人的存在和感知即为真理。但他作为神学家的同时,无可避免地在他的哲学理念中加入了宗教色彩。萨特在克尔凯郭尔的基础上,剔除了宗教主义,提出了无神论存在主义。

萨特存在主义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组成。首先,萨特认为人的感知即为存在,也就是说,人的感知先于本质,如果人不存在,那么所有感知也将失去,这也是“存在先于本质”。其次,萨特认为这个世界是充满了丑恶的,同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往往无可避免,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荒谬的,而人身处于这个社会,同样也是痛苦的。这就是他所谓的“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的理论。第三,萨特认为每个人生而自由,这个自由的观念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也就是天赋人权,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的行为,即使他不选择,也是他选择了“不选择”,这个权力不能被任何人侵犯,即“自由选择”。这个观点被称为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也是他人道主义的表现。

萨特情人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萨特,他的情人很多,而且关系都极其复杂。如果拍成电视剧,或许用上一百集也并不能完全诠释他和那些女性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萨特情人中,最主要的还是波伏娃。

20世纪法国重要哲学家之萨特人生资料简介

萨特和波伏娃

波伏娃和萨特的关系也十分微妙,他们之间既是恋人,也是朋友、同事。波伏娃有些同性恋主义倾向,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应该是双性恋。她打从心底里仰慕萨特,也对萨特充满了爱意,但是他们两人,终其一生都没有结婚。如果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为红颜知己,但他们却存在着不纯净的性关系,如果说他们是恋人,但事实上两人在不同的时间段里,都有着各自的情人。最主要的是,陪着萨特走完一生的,正是这位波伏娃夫人。

在年轻时期,波伏娃有过一个情人,当然是在已经和萨特相识之后。她的这位情人名叫博斯特,而博斯特的夫人,奥尔加·科萨基维克兹也正巧是波伏娃在1934年的学生,有些资料标明,波伏娃和奥尔加之间,也存在着同性之间的关系。其后的故事发展更令人咂舌,萨特在和奥尔加见面之后,竟然也爱上了这个风姿绰约的夫人,并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攻势。但是奥尔加却对波伏娃情有独钟,最终让萨特没有得逞。

因此在波伏娃之后,奥尔加算是第二个萨特情人了。但是他们彼此之间的多重奏恋爱故事并没有结束。不久之后,萨特爱上了奥尔加的妹妹万达。万达并不像她的姐姐奥尔加一样,拥有双性恋的癖好,因此很快就被萨特追到了手,并从1938年起,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

唯一插入这段多重奏爱情故事的女性,是米歇尔·维安,她可以算是第四位萨特情人,也是和以上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多大牵扯的人物。她从1947年开始成为了萨特情人,并一直持续到萨特去世。

在和奥尔加关系暧昧,和万达、米歇尔·维安等人纠缠不清的时候,萨特还是和波伏娃保持着关系往来。

萨特 诺贝尔奖

萨特是1964年的诺贝尔奖项的得主,但是他并没有接受这个奖项,此事成为他人生中最为人津津乐道之事。

20世纪法国重要哲学家之萨特人生资料简介

萨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新闻报纸

在萨特之前,也有人拒绝接受诺贝尔奖项,比如《日瓦戈医生》作者帕斯捷尔纳克,但是他拒绝接受奖项的原因,是迫于政治压力,而对于萨特来说,他拒绝的原因,自称是因为“个人原因”。

1964年10月15日,萨特在电视的新闻中看到自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当时颁奖人称萨特的作品之中充满了“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萨特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马上给颁奖的瑞典学院写了封信,表示拒绝接受这个奖项。一周后某一个清晨,当萨特和波伏娃正在一起吃早点的时候,他从蜂拥而至的记者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瑞典学院还是将这个奖项颁给了他。

事实上,萨特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家,除了他个人因素之外,自然也不排除一些政治因素,正如他自己所言“诺贝尔奖本身并不是西方集团的一项文学奖,但它事实上却成了这样的文学奖。有些事情恐怕并不是瑞典学院的成员能决定的。”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冷战时期,而萨特主张的观点,则是反对冷战的。而诺贝尔文学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政治集团的一个价值观,因此,这和萨特主张的观点并不符合,成为了他拒绝诺贝尔奖项的其中一个原因。

同时也有人猜测,萨特拒绝诺贝尔,是为了故意炒作,借此提高自己的名声。也有人说,萨特获得了这个奖项,或许会引起波伏娃的嫉妒,因此为了讨好波伏娃,他拒绝了这个奖项。还有人说,由于加缪在萨特之前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加缪和萨特之间有所矛盾,因此这个奖项也被萨特所拒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111/411032.html

“20世纪法国重要哲学家之萨特人生资料简介”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