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中期谋臣李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泌的谋略有哪些?

中国历史3年前 (2021-12-08)200

熟的中华文明,繁育了灿若繁星的大神群体。但受制于人性及制度的局限,纵观2000多年的封建史,能够同时实现建功立业 、安身立命这两大人生目标的,可谓凤毛麟角;功高震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两大铁律毁掉了无数才华横溢、功勋赫赫的人才。

那么,有没有靠本事吃饭、不溜须拍马,却能兼顾立业、立命两大课题的人才呢?其实还挺不少,早期有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中期有再造大唐的郭子仪,近代有被人奉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这里咱们要讲个冷门但更加传奇的:中唐著名政治家、战略家、谋臣李泌(bì;)。

对于这个名字,你也许会联想到《长安十二时辰》中那位流量小生扮演的李必;不过真实历史上的李泌可要比电视剧中厉害得多,这是位智商、情商双双顶级,办事、搞关系都游刃有余的一代奇才;在安史之乱前后的复杂政坛,他历经四帝而不倒,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都能从容驾驭,挥放自如的潇洒人生,让人钦佩不已。

贵胄之后、少年奇才,张九龄的忘年好友

李泌出自关陇贵族,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弼的六世孙。有些朋友也许不明白这个家世的来头,列几个名人你就懂了: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也是八柱国之一,是李弼的同僚;隋朝末年威震中原、一度更具帝王相的瓦岗领导人李密,正是李弼的曾孙;隋朝皇帝杨坚家族所在的十二大将军,严格来说是八柱国的手下。

这是个曾经垄断中原政治上百年的贵族集团。经过初唐科举制的推行,到了李隆基时期,关陇贵族的特殊地位虽早已瓦解,但李泌家族世代官宦、辈辈封公,其政治资源、教育优势仍非寻常人所能比拟。幼年时的他即粗通儒、道、佛知识,7岁便能下笔写文,被公认为当时的一代神童。

唐朝中期谋臣李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泌的谋略有哪些?

宰相张说见到李泌,惊喜地恭贺唐玄宗李隆基得到一位奇才;李隆基也惊叹于李泌的才华,曾因此对他家进行赏赐,嘱咐其父母善视养之,并且还让时为忠王的李亨主动放下身段与其结交。

而以才华横溢、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著称的名相张九龄,也对这位少年一见称奇;虽然二人年龄(年长近50岁)、地位相差悬殊,但张九龄对李泌视如知己,称其为小友,二人结为忘年之交。

李泌长大后,学识越发渊博,尤其热衷黄老之术、精通《易经》,经常隐居于嵩山、华山、终南山,俨然一个超然世外、云游四方的青年高人。但在同时,他也经常给朝廷上书议论时政,有一颗积极的入世之心。

见到李泌的文章后,李隆基想起了这位神童,于是把他召进朝廷,请其为自己讲解《老子》;而此时的李亨已经被册封为太子,李隆基于是让李泌以待诏翰林的身份充当东宫幕僚,跟老友李亨共事。

此时的李亨和李泌,名义上是上下级,实际上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虽然李亨更年长,但他常以先生称呼李泌。

不过当时的大唐王朝看似歌舞升平,实际上已暗潮汹涌,对于表面上刻意讨好李隆基、背地里却心怀不轨的杨国忠、安禄山等人,年轻气盛的李泌作诗讽刺,被杨国忠想方设法外贬到了蕲春郡。李泌则借机溜到颍阳县当起了隐士,一边潜心研究学术、一边默默观察时政走向。

运筹帷幄、进退自如,与三任大唐皇帝亦臣、亦师、亦友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逃向四川、太子李亨则北上朔方。在灵武称帝后,李亨(即唐肃宗)立即派人寻找李泌;得知老友召唤,李泌立即冒着危险,从战火纷飞的嵩山一代奔赴朔方。

危难之际逢故交,为了方便李泌大展拳脚,唐肃宗曾想任命其为右相,但被婉言谢绝;那段最艰难的时间,李泌以宾客的身份协助李亨;李亨也还像当初那样,尊敬地称其为先生。两人出则联辔,寝则对榻,事无大小,甚至连任命将相,李亨都向李泌请教,史书称其权逾宰相。李泌也毫无保留,所有的疑难问题,他都能在之一时间提供出最为合理的对策,成了李亨最为得力的帮手。

唐朝中期谋臣李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泌的谋略有哪些?

对于如何平定安史之乱,李泌结合自己对敌我形势的判断后,提出了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思路,即暂缓收复长安、洛阳,凭借朝廷手中的地域、人口、兵源优势,西起关中、北至范阳,对叛军全线施加压力,以逸待劳,来避其锋,让叛军疲于奔命;其后优先直捣范阳老巢,在中原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将叛军一举歼灭、永绝后患。

然而急于建功立业的唐肃宗没有听从这个建议,两京收复后,叛军果然退守河北,即使安史之乱平定后,河朔三镇也成了大唐王朝终生难以彻底解决的顽疾,为繁镇割据愈演愈烈埋下了隐患。

不过在那个时期,出于对武将的忌惮,宦官群体也得到了唐肃宗的重用,李辅国更是一度权势滔天。对于李泌享受的优待,这位头号阉宦极为嫉恨,甚至策划排挤、陷害;李泌察觉形势不对,在平叛大局已定后,果断舍弃救国功臣的富贵前景,坚决请求归隐衡山,从此远离庙堂之中的残酷博弈,优哉游哉继续自己的修道生活。当然了,李亨也没忘记这位给自己雪中送炭的老友,赐给他三品俸禄的待遇。

几年后,唐肃宗的长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由于当初受过李泌的教导与保护(见后文),他登基后立即召回了这位前辈,任命其为翰林学士。为了把李泌留在身边,唐代宗既给他安置豪华的宅邸,又亲自做媒帮他娶妻。但越是这样,李泌越被宰相元载视为潜在的威胁。不久后,元载纠结同党,以江西缺人为由,费尽心思把李泌排挤出了朝廷,担任江南西道判官一职。

公元777年,元载被铲除,李泌被召回京;但唐代宗正要重用他时,觊觎权势的宰相常衮又想方设法把他排挤到了澧州、杭州等地,当起了地方官。但即使在地方,李泌的才华也无法被埋没,他兼理论家、实干家与一体,所到之处无不政绩显著。此外,遇到一些棘手的军国大事,唐代宗仍会不远千里征求李泌的意见,太子李适(kuò;)也跟李泌交情匪浅。

公元779年,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两年后,由于积极推进削藩战争引发了泾原兵变,唐德宗被迫离开长安避难。在这个艰难时刻,他像祖父李亨当初那样紧急召见李泌,让其随时待在自己身边,以便及时请教平乱之策。

唐朝中期谋臣李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泌的谋略有哪些?

公元785年,陕虢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擅自杀害节度使,向朝廷索要官方任命。这种情况一向极难处理,拒绝,可能引起兵变;同意,则会助长这种拥兵自重的恶劣风气。形势危急,李泌挺身而出,他单骑前往,略施巧计、连蒙带吓,没费多少功夫就夺取了陕虢兵权,轻松扼杀了潜在的兵变。

两年后,在陕西地区参加防秋的4000名淮西兵叛逃,其后往东南归乡,沿路朝廷军队无法阻拦。李泌灵机一动,他先向叛军提供粮食,成功麻痹了敌人;其后却在对方的必经之地太原仓隘道设下埋伏,出其不意的发动攻击。不久后,这股叛军余部被绞杀殆尽。

同年中,李泌入朝正式拜相,但他仅在相位待了两年就去世。在有限的时间里,他对内勤修政务、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对外达成贞元之盟,联合回纥、大食遏制吐蕃,内外两方面促进了大唐王朝局势的稳定。

文能出谋划策、治国理政,武能带领军队、平定叛乱,李泌可谓文武全才。但这还没完,他还有一项特别出色的技能:协调关系。

协调人际关系的大师

在残酷的封建政治倾轧中,既能保全自己、又能协调关系保证统治集团稳定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而李泌恰恰特别擅长这种业务。

当初唐肃宗李亨在位时,为了报复当初李林甫对自己的迫害、打压,曾计划将其开棺焚尸、挫骨扬灰,以泄心头之恨。但李泌提醒他一不能显得自己心胸狭窄,二不能 *** 身为太上皇的李隆基,最终阻止了这一行动;

李亨收复长安后,曾写信请求李隆基回京继续当皇帝,自己则退回东宫。但这种方式显然不合理:李亨已经率军收复了长安,天下人心已定,李隆基不可能再度当皇帝;所以李亨此举,既可能造成人心不稳,也会让李隆基心存疑虑,反而会恶化原本就尴尬的父子关系。

李泌知道后,随即以百官的名义写了一封表书,声称请求太上皇回京享福、让皇帝一展孝心。这封信让李隆基成功地下了台阶,他高高兴兴回到长安,正式把传国玉玺交了给儿子,在法理上完成了权力交接。

通过这两件事,李泌成功化解了李氏父子的矛盾,促使两任统治集团相安无事、维护了政坛的稳定。

唐朝中期谋臣李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泌的谋略有哪些?

后来,唐肃宗曾计划任命颇得人心的建宁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但李泌以初唐李建成、李世民争权的惨案为先例,经过多次劝说,终于改由太子(即后来的唐代宗)担任这一职务,避免再度出现藩王战功、声望超过太子的情况(否则也许又是一场玄武门事变);

唐德宗在位时,也产生了废立太子的念头,面对这种寻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帝王家事,仍旧是李泌挺身而出,他列举了贞观以来数次易储风波造成的危害,极力进行劝阻。唐德宗勃然大怒,甚至以灭族相威胁;但即使如此,李泌仍神色淡然、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最终成功改变了唐德宗的念头。

除了协调皇室内部矛盾外,李泌还积极保全功臣。唐德宗猜忌心极强,在遭受泾原之变的羞辱后更是对武将极为忌惮。对于当时立下大功的两位名将李晟、马燧,他曾以明升暗降的套路夺下了兵权;李、燧面对这一情况,内心极为恐惧,担心自己会遭受兔死狗烹的悲惨命运,君臣关系一度极为紧张。

李泌并没有明哲保身,而是顾全大局、积极斡旋,他用一句:陛下诚不以二臣功大而忌之,二臣不以位高而自疑,则天下永无事矣,成功打动了唐德宗,君臣之间放下心结,李、马二人也对李泌感激涕零、心悦诚服。

公元789年,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唐德宗追赠他为太子太傅,风光大葬;公元1722年,李泌与历代功臣共40人,被康熙尊送从祀历代帝王庙的待遇。

在安史之乱前后那段时期,武将拥兵叛乱、宦官权臣乱政的乱象交织上演,残酷的军事与政治斗争,让无数大臣朝不保夕、战战兢兢。

唐朝中期谋臣李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泌的谋略有哪些?

而就在这段黑暗的岁月,李泌既没有退缩、也没有擅权,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身在何处,都秉承忠君爱国之心,积极为平定叛乱、治理国家出谋划策;

在政治迫害成风的大环境下,李泌不党同伐异,也不助纣为虐,更不独善其身,他从大局出发,多次协调皇室内部、帝王与功臣之间的关系,为此不惜冒着忤逆圣意乃至杀头的风险。这种坦坦荡荡、竭诚为公的态度,使他受到了历任皇帝的尊重。

但伴君如伴虎,李泌之所以屡屡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全身而退,与他高超的政治智慧无不关系。《旧唐书》称他累为权幸忌嫉,恒由智免,他更大的智,就是上文提到的信奉道教。

史书嘲讽李泌:居相位而谈鬼神,乃见狂妄浮薄之踪,但这种看似愚昧的信仰,更像是李泌的一种生存方式,他依靠求道的包装,成功树立起淡泊名利、毫无野心的人设,既获取了皇帝的信任,又避免了同僚们的嫉恨;正是因为这样,在激烈的朝堂博弈中,李泌虽历经数次沉浮,却总能以全身而退。这一招,也许是借鉴了当初张良的榜样。

知易行难,张良、李泌之所以难能可贵,就在于他们身怀救国济民大才,却能在实现抱负后无视荣华富贵的诱惑,敢于装疯卖傻、急流勇退。时至今日,这仍具有借鉴意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12/414152.html

“唐朝中期谋臣李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泌的谋略有哪些?”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嘉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差点被宫女所杀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嘉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差点被宫女所杀是怎么回事?

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个皇帝,是明朝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1542年,明嘉靖皇帝在临幸完曹端妃后,酣然入睡。半夜,突然感觉浑身剧痛,口不能言,一会儿便没了呼吸……嘉靖皇帝可不是因为突发心梗或心脏病,而是因为一群宫女在此时想要加害于他。要知道,在古代,皇帝可是位居万人之上的统治者...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人的?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人的?

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元末,天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路英雄割据一方,这段过渡时期的历史,注定动荡不安而又意义不凡。如大浪淘沙,各路义军最后只剩下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三支劲旅。而为了统一天下大业,三股力量此消彼长,互不相让,彼此间...

历史上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历史上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王朗,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这种死法也算相当的奇葩和搞笑。在其中的第93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中,罗贯中这样记述了整个过程。魏明帝曹睿为抵抗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任命曹真为大都督,司徒王朗为军师,这时...

司马彪:西晋宗室、史学家,勤奋好学但轻薄好色

司马彪:西晋宗室、史学家,勤奋好学但轻薄好色

司马彪(?―306年),字绍统,河内郡温县人。西晋宗室、史学家,高阳王司马睦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继叔祖父司马敏为孙,起家骑都尉。晋武帝时,历任秘书郎、秘书丞、通直散骑侍郎等职。光熙元年(306年),去世,享年六十余岁。曾作《九州春秋》《续汉书》80卷、...

张廷玉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张廷玉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说起张廷玉这个人,可能大家不是太熟悉,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廷玉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礼遇,而且是大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文臣,可见其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但晚年的张廷玉却因为自己的小小“瑕疵”而酿成大错。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君要...

周玘:西晋末年官员,他最后为何密谋叛乱?

周玘:西晋末年官员,他最后为何密谋叛乱?

周玘(258年-313年),字宣佩,义兴阳羡人,西晋官员,西晋末年支持司马氏的江南士族首脑,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孙,平西将军周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玘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秀才,曾授议郎。西晋末年,石冰、陈敏、钱璯先后在江东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周玘纠合江南地...

诸葛亮如果踢开刘禅自立门户 魏延不帮忙能成功吗

诸葛亮如果踢开刘禅自立门户 魏延不帮忙能成功吗

对如果诸葛亮篡汉自立,没有魏延助他,诸葛亮可以成功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三国之中诸葛亮的故事可谓是耳熟能详,他的一生都在为蜀国大业奋斗,最后连死前都是在为蜀国的后续作出安排,就是这样一位“鞠躬尽瘁”之人,他的传奇实在是一件接着一件,我们也都会想诸葛亮为何不...

嘉靖皇帝长达20多年不上朝 明朝最后为何还能正常运行

嘉靖皇帝长达20多年不上朝 明朝最后为何还能正常运行

对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明朝为什么还能正常运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靖皇帝就是一直不上朝,明帝国依旧能够运行下去。因为经过100多年的统治,明朝已经进化出一套能够独立运行的体制。自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内阁制度就登堂入室,逐步进化成中央最高的决策机构。内阁设内阁大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