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是人日是怎么来的?初七之前分别是什么日子?
大年初七是“人日”是怎么来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按照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这一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所以民间把这天叫做“人日”,当然,也有人日节、人胜日、人庆节、人七日多种叫法。
这个日子是怎么来的呢?
这一切都要归之于我们的女娲,她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关于女娲的名字,过去有多种叫法,如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阴、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等等。
女娲对我们更大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补天,一个是创造了人和动物。
今天我们就说说女娲是如何创造苍生的。
在很远古的时代,那时的宇宙是混沌的,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所以整个世界是漆黑的一片。
有个叫 *** 的神人,一天,他从睡梦中醒来,什么也看不到,于是就拿起自己的开山大斧,朝眼前黑暗的地方猛劲狠狠的一抡,只听得惊天的一声巨响,这混沌一片的东西,竟然被他生生给劈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慢的上升,后来逐渐变成了现在的天;重而浊的东西呢,则慢慢的沉淀,变成了如今的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 *** 还不放心,怕它们再混合到一起,于是赶紧挺起腰,用头顶着上面的天,用脚使劲蹬着下面的地。
上面的天每天升高一丈, *** 的身躯也随着越长越高,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时日,就逐渐的形成了如今的天地。
天地分开以后,天上逐渐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则形成了山川草木。
有了天地,有了山川草木,但这都是些死东西呀。没有生物,这乾坤就显得非常的寂寞和荒凉。
这时候创世女神女娲就开动脑筋了,她开始创造生命。
她用了六天的时间,先后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6种动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
为何第七天才造出人类来?
其实这正是女娲的用心之处。
因为女娲创造生命时还没有经验,这几种动物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鸡有什么缺陷?鸡无肾。我们宰鸡,鸡的心、肝、肺、胃全都有,就是没有鸡腰子,它从来不撒尿,大小便一起拉。
狗的缺陷呢?狗无味。狗的嗅觉灵敏,为何说无味呢?它的舌头没有味蕾,吃不出味道来。它吃骨头、吃肉香,吃屎也香,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够为何夏天总伸舌头?就因为它没有汗腺。
猪呢?猪无耳。因为猪耳朵太大,遮住了耳道,因此,听力太弱或没有听力,实际上相当于没有耳朵。当然还有一说,是猪无寿,它活不长,因为养猪,就是为吃肉,顶多一年就宰了,所以说猪无寿。这个说法显然年代不久。
羊无神。羊的眼珠子不动弹,就是俗话所说的“死羊眼”。
牛无牙。牛没有上牙,上腭骨全是肉包。没上牙,草嚼不烂怎么办呢?没关系,它是反刍动物,胃分成四部分呢,吃完了,慢慢再倒嚼一次!
马无趾。马蹄子不分瓣。您看牛、羊、猪的蹄子,都是两瓣儿的,唯独这马蹄子不分瓣儿,是整个儿的。
一开始女娲没有经验,先造出这6种动物,尽管它们都不太那么完美,但至少给大地充满了生机。
这6这动物造好后,女娲也越来越有经验了,这才动手创造出高级动物——完美的人来。
最后在第七天,人类就此诞生了。
后来又这么规定了,鸡、狗、猪、羊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牛、马代表地和天。
你可别说,还真很形象。
你看,牛为何俗称老黄牛?就是它只顾在地上低头耕地,不管其他的;马就不一样了,马里头的天马,它飞腾起来,就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种升仙骑乘工具。
后来就有了约定,以它们的出生顺序定下了日子。
所以按传统的习俗,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
人日还有许多叫法,叫人胜节、人庆节等等,反正就是纪念人类诞生的日子。
关于这些规定,班固在《汉书·律历志·上》记载道:“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这是最初的正月初七“人日”的说法。
后来晋人董勋在《答问礼俗》中说得更准确了:“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初七人日子,这一天吃什么呢?
主流的习俗是吃面条。当然,个别地方也有摊煎饼、吃七宝羹、捞鱼生的习俗。
这个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什么呢?就是说要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后来这个习俗有所发展,正月里逢七必过。
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代表了小孩儿日子,大人日子和老人的日子。
面条在古代的加工食物中,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以现在出土的实物作为一个可靠的依据,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了。
2002年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在沿着黄河上游进行地质考察时,来到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
他们在一处河漫滩沉积物的地下3米处,发现了一个陶制的碗,把碗取出以后,发现碗里装着面条,此时面条的颜色有些泛黄,宽约3毫米,最长的则有50厘米长。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该物质的成分,发现这碗面条距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了。
当然,虽然有面条这个实物,但它当时肯定不叫面条,因为“面条”这个词语,到宋朝时才有的。
那么它最早的时候叫什么名字呢?这个现在已经无从考据了。
但它在汉朝时期的名字,有书面记载为证。
汉朝时期,把所有的用面做的食物统称为“饼”。如果这个面食是用汤煮熟后食用的,则称之为“汤饼”。
当然,这个汤饼也有许多别称,计有奢面、素饼、煮饼、水引饼、不托、水溲面和馎饦等等。
直到宋朝,才有了正式通用的名字——面条。当然和以上一样,它也有面、水面、面条子的俗称。
当然了,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大,面条的 *** 、调味的不同,一个面条的总称下,出现了数以千计的面条品种。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前几年由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在中国饭店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上,遴选评比出的我国十大面条。
这个十大面条,共有以下品种:北京炸酱面、武汉热干面、四川担担面、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面、吉林延吉冷面、河南烩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和镇江锅盖面共十种。
不知道读者君今天准备食用哪一种面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