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那么聪明,为什么看不出薛宝钗的本性?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那么聪明,她与贾宝玉两情相悦,为什么看不出薛宝钗的本性,看不出薛宝钗想要嫁给贾宝玉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对于她的才华,在大观园几次的诗社活动中已有体现,她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可谓将海棠花描写的神情并茂,也难怪,当得知李纨评价林妹妹的诗仅能排第二的时候,他满心不服。
而对于她的聪明,似乎相对于她的才华而言,描写的并不直观。似乎仅在宝玉因为薛宝钗所说的《寄生草》中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导致他开悟时,林妹妹的聪明才得以体现。因为,唯有她补写了“无立足境,方是干净”这句揭子,才彻底打消了宝玉开悟的念头。
然而,其实若我们细细品味《红楼梦》,便能发现,她的聪明,在其他的细节中有所体会。最明显的,就是宝玉被打后的第二天,当众人陆续前往怡红院看望宝玉时,她的内心独白一样:
这里林黛玉还自立于花阴之下,远远的却向怡红院内望着,只见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并各项人等都向怡红院内去过之后,一起一起的散尽了,只不见凤姐儿来,心里自己盘算道:“如何他不来瞧宝玉?便是有事缠住了,他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今儿这早晚不来,必有缘故。”
在荣国府中,王熙凤对宝玉、黛玉都是十分关心的,尤其对林妹妹,是从她入住荣国府的之一天起,便对她热情的。
只是,尽管凤姐时刻关心她与宝玉,但对聪明的林妹妹而言,她却始终明白。凤姐对她与宝玉的好,是有原因的,原因便是为了讨好王夫人与贾母。
如此看来,林妹妹的聪明,符合“心较比干多一窍”的细腻,只是,这样的她,在面对虚伪的薛宝钗时,却显得智商不在线了。
在《红楼梦》前期,尤其是薛姨妈一家入住荣国府之处,并四处宣传“金玉良缘”后,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关系,显得非常紧张。
文中有许多细节均显示了,她们之间的不和谐。比如史湘云来到荣国府,林妹妹见到贾宝玉同薛宝钗一同前来,便心有不快,加上宝玉言语不当,她便生气的离开了。
贾宝玉见她如此,忙着追出去安慰她,然正当宝玉安慰林妹妹的时候,薛宝钗却及时的跟了出来,并将他拉走了。
同样的一幕,在芒种节这一天也有所发生,当众人在王夫人的房间玩耍,到了吃饭的时候,贾母派丫鬟来叫宝玉、黛玉吃饭。
林妹妹听了当即走了,宝玉抹布下面子,打算就在王夫人这里吃点粥完事,然而,这件事,却被薛宝钗揪住不放了,两次当着众人的面,尤其是当着王夫人的面煽风点火。
宝玉道:“我也跟着吃斋。”说着便叫那丫头“去罢”,自己先跑到炕上坐了。王夫人向宝钗道:“你们只管吃你们的去,由他罢。”宝钗因笑道:“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妹妹走一趟,他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宝玉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
一时吃过饭,宝玉一则怕贾母记掛,二则也记掛着黛玉,忙忙的要茶漱口。
探春、惜春都笑道:“二哥哥,你成日家忙些什么?吃饭吃茶也是这么忙碌碌的。”
宝钗笑道:“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宝玉吃了茶,便出来,直往西院走。
清虚观打醮的时候,因为张道士送来的礼物中有一个金麒麟,贾母看着眼熟,被薛宝钗一语点出史湘云也有一个这样的,林妹妹听了,立马冷笑的说道:她在别的地方都不留心,唯有在人戴的上面。
由此可见,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的不快,是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
只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面对薛宝钗,林妹妹仅仅因为“行酒令”事件和“燕窝事件”,却真心接纳了薛宝钗。
“行酒令”事件发生在刘姥姥进大观园,当众人在酒席期间行酒令时,林妹妹因为一时兴起,说出了《西厢记》、《牡丹亭》中的艳词,事后,受到了薛宝钗的教训;而“燕窝事件”,则是发生在林妹妹生病期间,薛宝钗前来看望她的时候,建议她每天喝上上好的燕窝,在得知黛玉不愿意再麻烦他人时,主动选择为她免费提供。
因为这两件事,她们结成了“金兰之交”。其原因看似简单,但细想却并非如此。因为林妹妹并非常人,她的心思细腻、她的聪明伶俐,甚至连凤姐的好都能洞察明白。
可为何?她如此轻易地相信了薛宝钗呢?
薛宝钗对林妹妹,果真从此变好了吗?那为何,在贾宝玉生日的时候,当众人玩射覆的游戏,当轮到她与宝玉时,她却故意说出了“玉”,如此直截了当的当着众人的面点明“金玉良缘”,又似乎体会林妹妹此时的心呢?
因为抄检大观园,薛宝钗第二天便搬离了大观园,而在此之后,曾经与林妹妹关系友好的她,又是否再次踏入过潇湘馆呢?
由此可见,薛宝钗对林妹妹的好是虚伪的,而这一切,林妹妹是否得知呢?
其实细看原文,我们会发现,林妹妹之所以接纳薛宝钗,并非因为她的友好,而是同这两个原因分不开的。
之一:她与贾宝玉的情义。
六岁的林黛玉,随着母亲的去世被贾母接近了荣国府。她与宝玉,从小一块长大,在相处中互生好感。只是,因为薛宝钗的到来,因为宝玉对宝姐姐的亲近,导致她醋意大发,并因此,多次同宝玉发生口角。
林黛玉与贾宝玉因为“金玉良缘”一事,矛盾不断,在清虚观打醮后的第二天,吵的最凶。贾宝玉为了表明心志,不惜狠命砸了通灵宝玉,这件事,连贾母、王夫人都惊动了。
从贾宝玉的行为来看,很显然,他对林妹妹是一片真心的。正如史湘云来到怡红院,当她同袭人诋毁林妹妹时,贾宝玉主动维护她,导致站在窗外的林妹妹,感动的热泪盈眶一样。
林妹妹为何在意薛宝钗?为何始终对她充满敌意?究其根本,是源于她对宝玉的重视,她对宝玉自然而然所具有的控制欲。
在林妹妹的世界中,在她的爱情观中,是不容许自己心爱的男人与任何一个女人走的太近的。
只是,当自己所爱的人,用言行证明了他的内心,此时此刻,她还有什么顾虑呢?也是因此,在了解宝玉的真心后,林妹妹彻底放心了。她解除了自身的防备,所以对宝玉身边任何的女子再也没有抵触情绪。
第二:清虚观打醮事件的两个信号。
清虚观打醮这一次活动,原本是贵妃娘娘的口谕,让贾珍带着族中的男子前往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只是,因为凤姐与贾母的一时兴起,才将如此隆重的祈福活动演变成了荣国府中大半女子的集体出行。
而在清虚观打醮的过程中,却意外的发生了这样的插曲。张道士与贾母聊天时,主动提及了宝玉的婚姻,而面对这一幕,贾母的回答也显得耐人寻味。
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 *** ,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到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 *** 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到也配得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张道士与贾母的对话,看似莫名其妙,但一旦我们结合前文,却会发现,这其中包含着太多的巧合。
因为不久之前,在端午节赐礼中,因为元春将宝玉、宝钗的礼物赐成了一样的,而林妹妹的却同贾府三春的一样。
这个举动,在荣国府掀起了一场风波,情绪低落的林妹妹,一改本性从来不爱花儿粉儿的薛宝钗却戴上了红麝串。
端午节赐礼,在众人看来,是元春表明她对宝玉婚姻的态度。但在清虚观打醮中,贾母婉拒张道士的提亲,却彻底击破了这样的一幕。
因为此时薛宝钗的年龄,也在十五岁以上了,按封建社会女子的适婚年龄,她显然到了成婚的年龄了,然贾宝玉,却早早的被和尚认定了:命中不宜早娶。
因为这一段插曲,原本三天的清虚观之行,宝玉、黛玉第二天都没有前去,反而在潇湘馆,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宝玉砸了玉,林妹妹剪掉了她为宝玉做的惠子。
随后贾母、王夫人匆忙感到,面对这一幕,老太太不惜说出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其用意,不言而喻。
从这两个细节我们能够发现,有关宝玉的婚姻大事,作为当事人的他,并没有权力去干涉。同样,作为封建社会之下的女子,无论是薛宝钗,还是林妹妹,她们都没有资格去主动追求。
既然如此,林妹妹还有什么意义?去同宝钗闹不愉快呢?
小结:
因此,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聪明的林黛玉之所以会因为“行酒令”、“燕窝事件”而改变她对宝钗的态度,选择接纳她。问题的本身并不在于宝钗本人,而是在于她对宝玉的了解,以及她对她与宝玉未来局势的正确对待。
换言之,林黛玉即便与薛宝钗无休止的争风吃醋,然到头来,局势依然不由她们控制,反而因为这样的争斗,弄得情绪低迷,众人厌烦,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除了这些,在清虚观打醮时,贾母对张道士提亲的婉拒,也给了林妹妹一颗定心丸,至少从当时的形式来看,薛宝钗已经不具有同她争宝玉的资格和本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