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宝钗真的是个富丽闲妆之人吗?

诗词文献3年前 (2022-02-06)230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从她衣着打扮就能看出来。外表看薛宝钗淡雅朴素,不事奢华。其实薛宝钗是一个非常热衷于奢华和名利的人。

其一,薛宝钗外面穿半旧的衣裳,里面穿大红袄。

薛宝钗进贾府后,发现王夫人不事奢华,于是自己也改变穿衣风格,崇尚简朴。

薛宝钗和邢岫烟说:“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 *** ,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这话里证明,七八年前,薛宝钗也是喜欢富丽闲妆,但是如今不一样了,自己不是大官富贵之家的 *** ,不能和贾府的 *** 比,因此自己打扮得很朴素。

宝玉去梨香院看薛宝钗,薛宝钗外面穿着“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当宝玉要看宝钗的金锁的时候,宝钗“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钗外面穿的是半新不旧的衣裙,里面却是大红袄。外面素净,里面鲜艳。

宝钗里外衣裳的不同也反映了她的性格。表面看薛宝钗藏愚守拙,不慕富贵奢华。其实薛宝钗的内心无比渴望富贵和尊荣。她有一颗热衷仕途的心。由于自己是女孩子不能出头露面,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与峨冠博带的男子一较高低。所以宝钗就劝宝玉走仕途。

其二,宝钗不喜欢富丽闲妆,却天天戴着沉甸甸的金锁,戴着元春赐的红麝串。

宝钗公开说自己不喜欢富丽闲妆,却天天戴着金锁。因为金锁是和尚给的两句吉祥话,让錾在黄金器物上。薛家打造了一把金锁,镌刻上和尚给的两句吉祥话,这就是金锁,和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一对儿。薛姨妈说,和尚说了,宝钗的金锁要有玉的才能正配,即金玉良缘。宝钗因此天天带着,就为了成就金玉良缘。

元春端午节赐礼,唯独宝钗的礼物和宝玉的礼物一样。尽管宝钗不爱带饰品,但是她马上就把红麝串戴在手腕上。

红楼梦中宝钗真的是个富丽闲妆之人吗?

其三,宝钗的所思所想与她的行动非常矛盾。

书中写道: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既然宝钗觉得自己的礼物和宝玉的一样,没意思,又远着宝玉。那么当宝玉要看红麝串的时候,宝钗应该拒绝,而不是当着宝玉的面露出酥臂,左褪褪不下,右褪褪不下。褪了半天,直到宝玉看呆了,宝钗才把串子褪下来。

宝钗把红麝串褪下来,递给宝玉,宝玉忘了接,宝钗也没有提醒宝玉,默默地让宝玉看着自己的胡思乱想。

按照宝钗封建卫道者的形象,她即使戴了红麝串也不应该说自己戴了。因为古代人的袖子都非常长,掩住了手臂。如果宝钗说自己没戴红麝串,宝玉也会相信。可是宝钗却说自己戴了。

当宝玉要看红麝串的时候,宝钗应该背过身,将红麝串从胳膊上褪下来。可是宝钗却当着宝玉的面,撸起袖子,露出酥臂,往下摘红麝串,而且撸了半天才撸下来。

换做任何一个少年,看到珠圆玉润的一段酥臂都会想入非非的。

宝钗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宝玉对自己想入非非,而不是远着宝玉。

薛宝钗为什么把红麝串丢给宝玉,自己要走?

宝玉看到宝钗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恨不得一摸,忽然又想起“金玉良缘”一事来,再看看宝钗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宝钗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

宝钗既然不好意思,她应该拿起红麝串走开,然而,宝钗将红麝串丢给宝玉,转身要走。

红楼梦中宝钗真的是个富丽闲妆之人吗?

宝钗把红麝串丢下,是什么意思?

宝钗这是要把红麝串送给贾宝玉。宝钗丢下红麝串走了,宝玉自然会拿起红麝串,替宝钗收着。这样一来,宝钗的红麝串就给了贾宝玉。红麝串就成了二人的定情信物。

小红和贾芸就是通过手帕传情的。

小红在宝玉的书房外见到了贾芸,下死眼看了两眼。后来宝玉被魔魇,贾芸带人守夜,小红与贾芸有了见面的机会。

小红当着贾芸的面,丢了手帕,贾芸捡到了。小红是真丢,还是假丢,只有小红自己知道。后来,贾芸当着小红拿着自己捡到的手帕,小红当着贾芸的面说自己丢了手帕。总之,贾芸和小红通过手帕传情,手帕是他们的定情物。

宝钗把红麝串丢给宝玉,和小红丢手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传情达意。宝钗有意将红麝串当成定情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2/424633.html

“红楼梦中宝钗真的是个富丽闲妆之人吗?” 的相关文章

赵翼:清朝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赵翼:清朝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赵翼(1727—1814年6月5日),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

张士逊:北宋宰相、诗人,在北宋政治舞台上有一定影响

张士逊:北宋宰相、诗人,在北宋政治舞台上有一定影响

张士逊(964—1049年),字顺之,襄州阴城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迁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

陈人杰:南宋短命才子,一生只留下31首《沁园春》

陈人杰:南宋短命才子,一生只留下31首《沁园春》

陈人杰,一名经国,字刚甫,号龟峰,南宋末期爱国词人,他的一生十分短暂,屡试不第,后来漫游各地,卒时年仅二十六岁。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陈人杰的故事,给大家一个参考。陈人杰现存《龟峰词》一卷,共31首词,全部为《沁园春》调,这也是两宋词史上比较罕见的用调方式。陈人杰的词大多抒写忧时报国...

撰写了《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最后为何极度缺水而亡?

撰写了《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最后为何极度缺水而亡?

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用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郦道元幼时随父亲郦范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年),郦范去世,郦道元以父荫入仕,继承了...

乐雷发简介:南宋文学家、诗人,最大建树在于诗歌创作

乐雷发简介:南宋文学家、诗人,最大建树在于诗歌创作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

《从军行·其二》

《从军行·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从军行·;其二》译文及注释译文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注释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呼延...

探索唐代诗人綦毋潜的生平,他留下了哪些诗作?

探索唐代诗人綦毋潜的生平,他留下了哪些诗作?

唐代有不少才华横溢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等人千古留名、妇孺皆知,也有不少璀璨一时,后人不缺不甚了解的诗人,綦毋潜就是其中一位。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綦毋潜大约在公元692年出生在江西赣州的南康,字孝通,少年早慧,十五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都长安,成了游学的“京漂”,渐渐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