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黛玉的死与王夫人有关?真相是什么?
黛玉,《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林黛玉怎么死的?有沉湖说,上吊说,被人毒杀说等等五花八门,其实原文线索很清楚,就是流干眼泪一病而亡。
曹雪芹一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对林黛玉之死,也有影射。
林黛玉判词图画“四株枯木,一围玉带”,影射她油尽灯枯被强权环伺,是她最后致死的环境。
刘姥姥讲述“茗玉 *** 十七岁一病死了”,证明林黛玉的死因还是身体生病而死。
林黛玉对薛宝钗说眼泪越流越少,暗示她终将泪尽而亡。
如果串联起这三个林黛玉之死的重要线索,就会发现林黛玉身体油尽灯枯时,被卷入强权的对立之中,最终与贾宝玉分别后泪尽而亡。
按说林黛玉算是自然死亡,但她判词中出现的“玉带”所影射的强权,才是令她十七岁一病而亡的关键。
所以,林黛玉之死,并不是续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死的那么简单。
林黛玉身体越来越差,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医生不行。给林黛玉治病的那个王太医是贾家供奉的太医院老人。此人治病不因病而治,而是因人而治。
从他与胡庸医给晴雯开的药方看,胡庸医并不是庸医,只是之一次来用了点重药,以求药到病除。晴雯不是小孩子完全能承受且很快能痊愈。
可王太医过来修改了药方,满意了贾宝玉,晴雯吃了药却完全无效。王太医的药没力气,吃不好吃不死,全靠身体硬抗,晴雯最后被撵一病而死,与王太医这种不治病的药大有关系。
晴雯由胡庸医和王太医看病这段是对林黛玉病情的影射。有王太医这种不如胡庸医的存在,吃再多药也未必会好。
第二十八回,还有个信息是王夫人给林黛玉换了一个鲍太医。“鲍”姓在《红楼梦》中,与周、吴两姓一样都是贬义。寓意“臭”。
王夫人给林黛玉找了个“臭”太医,是作者暗示她并不认真给林黛玉治病。再联系王太医姓“王”,与王夫人同姓不说还通“亡”。
百家姓那么多,作者偏如此命名,可见林黛玉的病越来越重,背后是有人为因素在干预。而王夫人的嫌疑更大。第四十五回,就连薛宝钗也发现了问题。
(第四十五回)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林黛玉进补了大量人参、肉桂等“好药”,问题是对身体有害无益,薛宝钗都能看出来,王太医等怎么可能看不出来?他们不说岂不是细思极恐?
古代有大户人家主母不想妾生育子嗣而害她,往往不断给对方进补品,造成孩子长得过大生不出来,最后一尸两命。
林黛玉一直大量进补,岂不是异曲同工?这些事很诛心,不敢多想。
王夫人坚决竖起反对宝黛姻缘大旗,不惜拉贾元春站队。在精神上打击林黛玉,又给她大量进补。双重夹击,别说林黛玉,薛宝钗也活不下去。
而贾元春是贵妃代表皇权,皇帝围玉带;北静王是实权王爷,他也围玉带。《红楼梦》贾家抄家,就是卷入了北静王与皇帝两个围玉带的人的权力争夺之中。
第十五回,北静王将御赐给他的鹡鸰香念珠毫不恭敬的送给贾宝玉。代表北静王与皇帝关系紧张,双方都在争夺贾家这股势力。
贾宝玉随后又将鹡鸰香念珠转送林黛玉,被她掷而不取,进一步证明林黛玉最后的死与皇帝和北静王有关。
“玉带林中挂”,推测是贾家站队北静王,与皇帝和忠顺王两虎相争“虎兕相逢”,林黛玉被贾雨村出卖陷害被迫远嫁异国,很快油尽灯枯泪尽而亡。
从林黛玉身体越来越差,到给林黛玉治病的王太医、鲍太医姓氏,到薛宝钗都发现了林黛玉的药方不妥,以至于王夫人树立反对宝黛爱情大旗,再到林黛玉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被迫远嫁,证明林黛玉之死不可避免。
但是,林黛玉只活了短短十七岁就泪尽而亡,也不是偶然,有很多的问题不能深思,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