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济生平经历 杨昌济取得哪些成就?
杨昌济是谁?杨昌济有哪些成就?以下为您介绍杨昌济。
杨昌济简介
杨昌济(1871.4。211920.1。17),又名怀中,字华生,湖南长沙县人,伦理学家,教育家。
1871年4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后求学于岳麓书院,拥护康梁变法主张,参加南学会、不缠足会等组织。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主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
1913年后回国任教于湖南省之一师范等校。支持新文化运动,宣传《新青年》的主张。先后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发表论文,介绍西方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宣传新道德。关心 *** 、蔡和森、萧子升等一批进步青年,促成新民学会的成立。其一生以欲栽大木拄长天诗句明志。
著有《达化斋日记》、《杨昌济文集》、《劝学篇》等,译有《西洋伦理学史》等。因世居板仓,所以杨昌济后来被人称之为板仓先生、板仓杨。
杨昌济生平经历
一、杨昌济早年经历
杨昌济的高、曾祖父都是太学生,祖父杨万英是邑庠生,但没有做过官,一生在家乡以教书为业。父亲杨书祥,字书樵;母亲向氏,平江县石洞人,其父出身进士,做过前清国子监学录,乃诗书世家。向家与杨家世代联姻,对杨家子弟影响甚深。
清同治十年(1871年)四月二十一日(农历),杨昌济诞生于长沙县清泰乡板仓冲下屋杨家(今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杨家原居长沙县金井的蒲塘,十八世纪末,在杨昌济高祖父时迁移至此。
光绪十五年(1889年),应长沙县学试,补邑庠生,为学政张亨嘉赏识。张亨嘉取士不重八股,重通经史,留心经世之学,很欣赏杨昌济的才识。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杨昌济继续隐居乡间授徒、自学。11月,女儿杨开慧出生。
二、杨昌济赴日留学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继续隐居乡间授徒、自学,参加赴日留学考试,获官费留日资格,回乡作出国前的准备。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东渡日本留学,主攻教育学。启程前,改名怀中,表示身在异邦,心怀中土。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杨昌济从弘文学院顺利毕业,升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专修教育学。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肄业。是年,在杨毓麟、章士钊等好友的极力推荐下,清 *** 派往欧洲的留学生总督蒯光典,调杨昌济去英国继续深造。
三、杨昌济英国留学
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杨昌济留学英国,进入苏格兰的阿伯丁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
宣统二年(1910年),在爱丁堡文科学习。同时注意研究英国教育状况、英国国民生活习俗。
宣统三年(1911年),在阿伯丁大学文科学习。四月,广州起义失败,革命者牺牲很大。杨昌济、杨毓麟闻之痛极。七月(农历六月),杨毓麟感国事日非,加之脑疾复发,在英国利物浦蹈海而死。
杨昌济对老友逝世极感悲痛,亲自为料理后事,并写《蹈海烈士杨君守仁事略》,以志纪念。十月,武昌起义成功,送别章士钊回国。
四、杨昌济回国任教
1912年夏,杨昌济结束了在阿伯丁大学3年的学习生活,获得文学士学位。随后,他前往德国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考察,还去瑞士游览了一番。在德国,杨昌济重点考察教育制度,但也很留意政治、法律等各项制度。考察完毕,随即启程返回阔别十年的祖国,回到了故乡长沙。
1913年回到湖南后,湖南督军谭延闿想聘请他当省教育司司长,辞不就,出任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同时兼任湖南第四师范学校修身和心理学教员。十月,袁世凯派汤芗铭为湖南查办使,汤一到任,即将杨德麟等逮捕枪决。杨昌济曾为营救杨德麟四处奔走,对袁、汤屠杀革命党人无比愤慨。
1918年6月,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他为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筹措经费,推荐 *** 到北大图书馆工作,促成了爱女杨开慧与 *** 的婚恋关系。
1919年五四运动时,发表《告学生》一文,表达对青年的热切期望,并参与发起北大哲学研究会,著文号召青年敢说敢做。杨昌济关心 *** 、蔡和森、萧子升、陈昌等一批进步青年,鼓励他们并告诫他们自己平身欲栽大木拄长天的志愿。支持成立新民学会,筹备创立湖南大学。
五、杨昌济逝世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
杨昌济取得成就
学术思想的总体而言,杨昌济的学术思想充满着进步主义的色彩,杨昌济的学术思想在我们近代学术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育学上,他考察了日本,英国,德国等国的教育系统后,将国外完善的教育学理论引入中国,提出了教授、训练、养护的教育办法,即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模式。在今天看来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在伦理学上,杨昌济对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可谓是振聋发聩,他给予了当时的封建卫道士狠狠地一击,从科学的角度破除了长期以来封建伦理道德对我国伦理道德思想的禁锢。杨昌济是我们近代系统引进西方伦理学思想的之一人。
杨昌济的教育思想承接明朝大思想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而来,又接收了西方泡尔生等教育家现代教育思想,提出了:知行统一,注重实践,反对空谈;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提出立志、理想、爱国、殉国、勤勉、存诚、立功、勇敢、坚忍、贵我通今等10方面内容;教育普及应与提高相结合;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反对赶时髦的留学之风;注重发现、爱护和培养人才,此乃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洋为中用,反对全盘西化。
杨昌济经常以爱国和进步的道德思想教育学生,引导他们做有益于社会的光明正大的人。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精神,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善于自理其身;要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不自甘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