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贝蒂:一战英国最耀眼的海军将领

世界历史3年前 (2022-03-04)520

戴维贝蒂(David Beatty) ,英国海军元帅。

贝蒂:一战英国最耀眼的海军将领

主要战争:镇压中国义和团起义运动(1900-1901);之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主要战役:赫尔戈兰湾海战(1914);多格尔沙洲海战(1915);日德兰海战(1916)。

人物生平

1、飞速晋升

戴维贝蒂1871年1月17日生于豪贝克,这是爱尔兰柴郡的一个小村落,是戴维朗费尔德贝蒂船长的第二个儿子。1884年1月,13岁的贝蒂作为海军军官候补生登上大不列颠号训练舰,进入了英国皇家海军。贝蒂在军中一直表现出色,不断获得提升。

1896-1898年期间,他担任尼罗河舰队的副指挥,在埃及和苏丹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并逐步被提升为战舰舰长的级别(1898年)。在1900年6月开始的对中国义和团起义的镇压中,贝蒂在天津的作战中表现突出,手臂两次受伤,并叙功晋升为海军上校。

从中国返回后,贝蒂于1901年和埃塞尔菲尔德结婚,她是美国一个百万富翁的女儿。贝蒂逐步建立了他精力充沛和咄咄逼人的形象,在1910年他39岁时成为一百年以来最年轻的获得旗舰资格的军官(即海军少将),打破了纳尔逊子爵所保持的(非皇族)最快晋升为将官的记录。他随后担任海军大臣麦肯纳的顾问,但是由于意见不合,工作并不顺心。

1911年,贝蒂成为海军大臣邱吉尔的海务次官。1913年被任命为大舰队之一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的指挥官后,贝蒂晋升为中将,任此职直至1914年8月战争爆发。

由于时任大舰队总司令的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担心贝蒂的莽撞个性将战列巡洋舰部队带入德军的陷阱,他分配给贝蒂分舰队的主要任务是巡逻和侦察,发现敌人部队并在海湾拖住他们直至主力部队的到达。

2、参战经历

战争开始的之一个月,贝蒂于8月28日参加了对赫尔戈兰湾进行了突袭,他率领增援部队从德军的伏击中援救了理查德蒂里特准将的舰队,击沉了德军三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

贝蒂在1915年1月获得了进一步的战果,这一次是1915年1月24在多格尔沙洲。贝蒂在德军弗兰茨冯希佩尔海军中将率领的战斗巡洋舰队出航袭击英国海军时,成功的截击了他。贝蒂顺利的击沉了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并使希佩尔处于极端不利的局面。但是也因为旗舰雄狮号受创退出战斗,接手指挥的阿奇博尔德穆尔少将指挥失误,最后德舰得以逃脱。此战贝蒂受到广泛的好评,被誉为象霍雷肖纳尔逊一样的人物。贝蒂的名字常常和1916年5月31日-6月10日间的日德兰海战联系在一起。

贝蒂:一战英国最耀眼的海军将领

贝蒂好战的个性与过分沉着的杰利科是两个极端,一旦抓住决不放手是德国人对他的形容。早在5月初,当之一海务大臣要求第五战列舰分队归贝蒂指挥时,杰利科极力反对:给的船越多,他的胆子越大。在这次一战更大规模的海战中,贝蒂负责指挥战列巡洋舰分队和第五战列舰分队。

贝蒂在主力舰队到达之前性急的进攻希佩尔的诱敌舰队,拉开了这次大海战的序幕。尽管在最初与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舰队的交战中损失了不倦号和玛丽女王号两艘战列巡洋舰,旗舰雄狮号受创,贝蒂对狮号舰长Ernle Chatfield上校说,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有点毛病。这种冷静泰然被日后的英国史学家所称颂,接着他下达了一道典型的纳尔逊式的命令:再近一点接敌(Engage the enemy more closely)。

贝蒂指挥的舰队被希佩尔的舰队所引诱,当他发现德国舰队主力时意识到自己上当了,立刻转舵逃离,仍成功地引诱了德国海军中将莱茵哈特舍尔的主力舰队驶向英国海军上将杰利科统率的主力战列舰队。

不过由于杰利科作战中过于保守和谨慎,在皇家海军和德国公海舰队的这次遭遇战中德国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却不能动摇英国此战中在战略上的成功,此后气馁的德国舰队再也不敢贸然出击。

3、遭受质疑

由于在日德兰海战中没有为英国取得显著的胜利,他和杰利科一起作为主要负责人受到抨击。在杰利科升任海军部之一大臣之后,活跃的贝蒂被视为其当然的继任者。

他于1916年11月被任命为大舰队总司令,但是他如此快速的提升也在皇家海军内部引起了争议。贝蒂基本保持了杰利科的谨慎的战略。但策略和杰利科稍有不同,他在强调保持即有制海权的同时更倾向于在对德国进行的重大海军行动中大胆主动地使用无畏舰。

此外,他倡导运用护航体系和进行了几项技术改造。尤其是其中对受首相青睐的护航体系的支持,使贝蒂得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信任和支持。相反,杰利科由于不赞成护航而造成主力舰队的削弱,最终在1917年被解职。

4、荣誉

在1918年11月21日接到停战宣言之后,贝蒂离开苏格兰海岸接受德国公海舰队的投降,其中包括90艘水面舰只和87艘U艇。1919年1月25日,贝蒂晋升海军元帅,并被封为北海和布鲁克斯比的贝蒂之一伯爵。贝蒂还获得国会颁给的10万英镑,以作为对他长期服役和贡献的奖励。

贝蒂:一战英国最耀眼的海军将领

是年10月,贝蒂成为海军部之一大臣。他在任上,积极倡导保持海军力量。同时,还不顾皇家空军参谋长休特伦查德爵士德反对,坚持舰队航空力量的独立性,并在新加坡创建了强大的驻垒基地。

1921年代表英国出席华盛顿海军会议。直到1927年他退役为止,贝蒂一直保持着他的地位。戴维贝蒂之一伯爵1936年3月11日卒于伦敦。

人物评价

贝蒂英俊而广受欢迎,勇敢、机智而胸怀大志,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战术才干和领导能力,并对技术发展的需求有着深刻认识。他是一战中英国最耀眼的海军将领,在任海军大臣期间还奠定二战英国海军的基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3/429088.html

“贝蒂:一战英国最耀眼的海军将领” 的相关文章

威瑟堡行动:德国开启征服北欧之路

威瑟堡行动:德国开启征服北欧之路

德国工业非常依赖来自瑞典的铁矿,这些铁矿主要经由挪威纳尔维克港和瑞典吕勒奥运输,其中纳尔维克港冬天不会结冰,因此可全年无休供应铁矿。自1939年春,英国海军总部便将斯堪的那维亚视为将来与德国开战时的潜在战区,开始考虑使用封锁战术间接削弱德国。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条约...

英国人赫德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能掌管清朝海关45年?

英国人赫德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能掌管清朝海关45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英国人赫德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海关。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象征之一,被被称为国家大门,但由于满清政府的腐败和腐败,一个叫罗伯特·赫德英国爱尔兰统治满清海关长达45年,赫德他在位时间从1863年到1908年,时间长度达到45年。在他离职的时候,被封赠太...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之后为什么会害了欧洲?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之后为什么会害了欧洲?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外来侵略,为何有人说害了欧洲?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就开始修建长城,准确的来说是继续修建,因为早在燕国,赵国就开始修建长城,秦始皇只是将他们修建的连接起来。秦始皇修建万里长...

秦惠文王的实力怎么样?跟亚历山大相比谁厉害

秦惠文王的实力怎么样?跟亚历山大相比谁厉害

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如果亚历山大大帝进攻秦国的话会怎样?秦惠文王会用实力教他做人。亚历山大大帝是欧洲人力捧的一名超级帝王,能与之相比的也就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法兰西帝国的拿破仑大帝以及沙俄王朝的彼得一世大帝齐名的帝王;亚历山大大帝出生于小小的马其顿王国,虽然自幼就展现了其天才般的指挥才...

英国公使对他说了一句话,竟能让慈禧气得暴跳

英国公使对他说了一句话,竟能让慈禧气得暴跳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都知道戊戌政变以后,光绪皇帝基本上退回到了他的小房子里面,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也由幕后的操纵直接来到了政治的前台,当时的清王朝已经变成了慈禧太后名正言顺当家作主的时代,在这一时期里面,慈禧太后的威信越来越强盛,光绪皇帝也在摇...

竹中重门: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

竹中重门: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

竹中重门(1573-1631) 竹中重门,幼名半助,是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竹中半兵卫重治的三男,母亲是安藤守就的女儿,正室是加藤光泰之女。由于父亲半兵卫在随军出征播磨三木城时因病溘然长逝,改由年仅七岁的重门继承家督之位,也因为重门年仅七岁,所以采取折衷作法让重门的叔父,也就是时为织田信长马回的竹中重矩...

织田信孝: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

织田信孝: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

织田信孝(1558年-1583年)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武将,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因为继承支配伊势国的神户氏,也称为神户信孝。他是织田信长的三男,幼名三七(因为生于3月7日的关系),母亲是侧室坂氏。实际上比次男信雄还要早二十天出生,但是因为母亲身份低下,等到信雄出生才向信长报告信孝出生的事,因此排行成...

中国驻美大使被美国警察侮辱,用中国功夫还击

中国驻美大使被美国警察侮辱,用中国功夫还击

历史上清朝是个饱受欺凌得年代,光绪帝在位期间,也有派外交官出国一说,在一个夏天,一座桥上,一个身着正装的中国人轻轻的叹口气,无心观看这夜景,因为他还有事去做,他是是中国派出的外交官,从华盛顿调来的。谭锦镛作为一名清朝官员,他还是正统的清装,扎一个标志性的清朝长辫,他在桥上走着,被一个老外看到了,那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