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秦可卿病后一天换四五次衣裳是跟病情有关?

诗词文献3年前 (2022-03-17)341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红楼梦里,关于秦可卿的情节不算多,但留下的谜题却不少。先不说她出身和死亡之谜,单说她生病时的一个动作,就被后世许多红迷猜疑。

秦可卿生病时,有个细节,很是耐人寻味,她一天要换四五遍衣服,这是为何?

红楼梦中秦可卿病后一天换四五次衣裳是跟病情有关?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正常一天换一次衣服,甚至秋冬季节,两三天才换一次衣服,秦可卿不就生个病吗,为什么要那么频繁地更换衣服?

后世的推断大致有这么几种。

一种跟秦可卿得的病有关,有说她得了下红之症的,有说她的病症会导致不断出汗,无论是下红之症,还是日间盗汗,都需要频繁更换衣服才行。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秦可卿换衣服是一种隐喻,与曹雪芹删去的“遗簪、更衣”诸文有关,是曹公在删改秦可卿情节时,留给读者的一处“伏笔”。

也有人认为,秦可卿频繁更衣,是因为她与贾珍之事暴露,是欲掩盖之意。这个就有些扯了,只能说世人想太多。

这些推断看上去都有几分道理,尤其秦可卿日间盗汗导致频繁更衣的分析,但我们知道,秦可卿根本就没病,她的病完全是曹公后来删改红楼时无中生有出来的。

而且秦可卿也不是病逝,根据其判词可知,她最终是自缢于天香楼的,如果秦可卿病的都下不了床,她又如何能走得上天香楼,甚至白绫横梁,自缢而亡呢?

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根据秦可卿的病症,去分析她频繁更衣这件事,其实这件事并不是什么秘密,而是由于今人对古人礼仪的不了解而导致的误解,进而越发使得秦可卿之事扑朔迷离。

关于秦可卿频繁更衣之事,是从贾珍和尤氏对话中写出来的,原文是这么说的:尤氏答道:“……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贾珍说道:“可是。这孩子也糊涂,何必脱脱换换的,倘再着了凉,更添一层病,那还了得。……”

秦可卿换衣服的原因,其实就在这段话里。她频繁更换衣服,完全是因为要见客,是因为每天有三四个医生轮流着四五遍来看脉。

有人会说,医生来看病就来看呗,为什么非要换衣服呢?这当然跟我们今天去医院看病不一样。古人对于礼节的重视,很多时候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相信大家对后文元春省亲一事还有印象,元春省亲也是多次更衣的。元春刚到家,就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更衣好了之后,才“复出上舆进园。”元春游园之后见家人之前,又是“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

红楼梦中秦可卿病后一天换四五次衣裳是跟病情有关?

秦可卿频繁换衣服与元春更衣基本是一个道理,并不是这里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完全就是贾府的规矩和礼仪使然,也是古代大户人家最常见的一种礼仪。因此,我们读古代名著或典籍,常见“更衣”二字。

当然,古代的更衣,不单指换衣服,很多时候,都是方便或小恭之意。秦可卿这里的换衣服,很明显是她注重个人仪表仪容,也是格外看重自己身份的一种表现。

当然,秦可卿是带病之身,正如贾珍所说,虽说是礼仪规矩,是自重身份,但这时候她卧病在床,其实可以不必如此讲究,脱脱换换的,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

但正如后文张太医看了秦可卿之病后,对她的评价: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也就是说,秦可卿是非常在意自己的风评的。她宁可麻烦些,甚至拖着病体,也不会蓬头垢面见人。

她原本就出身于小宦之家,与王熙凤等人高贵的出身不能相提并论,所以秦可卿嫁入贾府之后,又做了宁国府的蓉大奶奶,她就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唯恐有一丝疏漏,唯恐落人话柄。

所以像请医问药这样的细节,哪怕换衣服很麻烦,但因为礼节和规矩,病中的她依然不肯将就,依然要遵循往常的礼仪,该换的衣服是一定要换的。

从秦可卿频繁更换衣服里,我们也能看出她的内心,因为出身的关系,她是敏感而又好强的。大抵出身低微,心性高强的人都会有如此表现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3/431376.html

“红楼梦中秦可卿病后一天换四五次衣裳是跟病情有关?” 的相关文章

陆羽:本是个弃婴,编撰《茶经》被后世尊为茶圣

陆羽:本是个弃婴,编撰《茶经》被后世尊为茶圣

在汉语中,“圣”常用来指代学识或技能有极高成就的贤人,例如杜甫被尊称为“诗圣”,吴道子被尊称为“画圣”,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孔子被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只有在各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和做出杰出贡献的,才能得到“圣”的美称。在众多圣人中,有一位不起眼的人,他因样貌丑陋被父母抛弃,又有些口吃,但却...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shú )(632年-705年 ),字令璋,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武周时期宰相,史学家姚思廉孙子,博州刺史姚处平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徽年间,举明经进士,候补太子宫门郎,迁秘书郎。学识出众。善于文辞,迁中书舍人,册封吴兴县男。武则天临朝称...

北宋名将曹玮简介: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

北宋名将曹玮简介: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玮(973年7月22日 —1030年2月21日 ),字宝臣 。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真宗、...

南宋官员陆睿简介:存词三首,代表作为《瑞鹤仙梅》

南宋官员陆睿简介:存词三首,代表作为《瑞鹤仙梅》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北宋官员任伯雨简介: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

北宋官员任伯雨简介: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任伯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任伯雨(约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

贺知章为什么被称为唐代诗人中的狂人?他有哪些事迹?

贺知章为什么被称为唐代诗人中的狂人?他有哪些事迹?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唐代官员、诗人,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他的一生顺分顺水,高官长寿,文学水平也丝毫不差。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贺知章的故事吧。唐代,一个文化鼎盛的时代,那个时代,诗歌是最主要的文学形式,一时涌现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诗人,诞生了约5万首诗歌。因此...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永乐大典》和五次北征均称不上政绩至于有人说朱棣在文治上也颇有建树,《永乐大典》的编纂就足以证明。那是朱棣好大喜功的一个表现。谁都明白,只要有钱,有一切说了算的皇帝当后台,总策划,甭说《永乐大...

《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评论列表

小蓝
小蓝
4周前 (10-27)

秦可卿作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之一,其频繁更换衣服的举动体现了她出身小宦之家的谨慎与重视身份,在病中依然遵循礼仪规矩的她展现出敏感而又好强的性格特征。#评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