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贾谊的评价是怎样的 贾谊不至公卿论说的是什么 关于贾谊散文的介绍
对贾谊的评价是怎样的
贾谊年仅三十三岁就病逝了,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并且非常难得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短暂的一生内,为我国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巨大的文化遗产。
贾谊像
同时,贾谊也是著名的作家,他创作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都非常的有文采,表达了浓烈的思想情感。而他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等,言辞谨慎,逻辑紧密,对后代的散文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在西汉初年,贾谊等人在总结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以儒治国的设想,他以清醒敏锐的历史意识和超前的政治眼光看透了当时社会所存在的隐患,又通过对仁义、法先圣、制礼仪、别尊卑的儒家主张奠定了汉代王朝社会仁与礼相结合的政治设想,并且成功的引起了当时汉文帝的注意重视,为大汉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的影响。
贾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政治问题的研究上,他所留下来的著作也大多是政论性很强的文章,但他的哲学思想却完好的体现在了《道德说》中,借助当时《老子》的学说影响,表现出他一直以来完好的吸收其他的各路思想来更好的完善当时以儒家思想为体系的思想主张,这种思想上的新动向非常值得人们重视。
贾谊短短一生虽然没有登上高位,可是她的远见卓识的政论和别具一格的意见还是非常重要的,他的行为和贡献,并不是那些虽然身居高官却庸碌一生的人所能比拟的。
贾谊名句有哪些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所作的作品大多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这和他人生的经历有关系,但也同时反映了他不同于其他人的政治思想。
贾谊名句
他的前半生过的顺风顺水,可是后半生却命运曲折,心怀远大的抱负却惨遭小人陷害,当然这和他自己的态度也有关系,但是也可以从侧面反应出当时社会思想的混乱和当局统治者的放纵,环境和性格决定了他之后的命运,想来贾谊最后身死的时候心里也是遗憾的吧,自己终身的理想愿望没有实现,不过他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政论意见,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他所留下的著作其中不乏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更有的名言名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例如在《治安策》中,贾谊讲到:前车覆,后车诫。这两句的大概意思是前面车子翻了,给后面的车子提出了警戒。用着两句生动的比喻,指出看到前面或者前朝所犯的错误,若是不及时引起警戒,那么就极有可能重蹈覆辙,历史也是如此,常常出现相似之处,只有引以为戒并改之,这样才能吸收经验总结教训。
还有《鵩鸟赋》中写道:贪夫徇财兮,烈士殉名。意思是贪婪的人为了财富而舍弃生命,忠烈之人却会为了好的名声而死去。不但讽刺了某些贪财贪心的人的可耻和可悲,也赞扬了人们为了自身纯粹而舍生取义的大义精神。
贾谊的鵩鸟赋有什么情感
《鵩鸟赋》是历史上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贾谊所作,那个时候,贾谊因为被小人所陷害,被贬到长沙做长沙王太傅,这首诗赋用鵩鸟来抒发表达对自己境遇的忧愤不平之情,并揉合老庄的生死祸福等思想来寻求自我解脱。整首赋感情浓郁,用深沉的格调为基础,一气呵成。
贾谊像
鵩鸟指的是猫头鹰,在古代猫头鹰被看作是不祥之鸟,而贾谊那时候被贬,心情本就不好,长沙潮湿闷热的天气又让他极不适应,他以为自己可能要在不久后死在这里,在这个时候,他看见了带着不详气息的鸟,让他的心情更加消沉低落,文中不断的强调自己对于即将死亡的预感,贾谊其实也是在进行自我安慰,因为现在的情况已经很不好了,也许死并不是那么可怕。
贾谊对于自己的境地很是困苦无奈,他想要将心里的疑问向别人倾诉,而这只猫头鹰就被他喻作了人物,一问一答间,他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并且双方都引用了大量的道家思想,这一文中虽然含有道家的思想,但是又与之不同,他为自己怀才不遇而苦恼悲愤,又应为自己身体上的疲惫而感到哀伤,同时更担心的却是前途和生死的未卜。通过这首赋,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出离了愤怒但是又无可奈何。
在诗词歌赋的艺术上,贾谊的《鵩鸟赋》十分有特点,最突出的是他以对话为主,用对话和议论来写出他对于生死忧患的思想,阐述人生道理。
关于贾谊散文的介绍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写出的散文声情并茂见解独特,其中以《过秦论》和《陈政事疏》为主要代表。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看出贾谊散文的主要思想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贾谊像
首先,贾谊比较重视民心,主张重视以民为本,反对放弃农业而从事工商等,其次,贾谊认为只有坚决的反对和打击地方政权割据的势力才能真正的统一国家政权,同时推行仁义的思想,间接的巩固当权统治者的中央政权。第三点,认为在抵抗外敌保持国家完整的同时应该缓解和妥善处理社会各界的矛盾。第四,重视礼教的道德规范作用,用来改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第五点主要体现在《过秦论》中,注重前朝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再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来做出统筹的安排。
这些贾谊主张的积极进步思想与他的艺术功底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了贾谊别具一格的散文特点。字里行间所表现出的激昂的感情,气势充足跌宕起伏,既可以生动的表现出深刻的含义,又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然。他有机结合的政论让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显示出贾谊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他的散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具有大量的排比句,语言丰富内容华丽,使得文章天衣无缝文辞优美。
贾谊政治目光敏锐,他自己从小又是博览群书,关心时政要闻,但是他自身的经历又比较坎坷,这也使得他的散文时而慷慨自信时而忧郁感叹。
关于西汉贾谊的故事
在汉文帝统治期间,贾谊因为年少有为在恩师吴公的推荐下被汉文帝破格提拔,成为西汉时期最为年轻的博士,他在政局稳定时期提出了改革建议,让汉文帝对贾谊赞赏有加,他的《论积贮疏》也被汉文帝采纳,可是在他最为得意的时候,却遭受到许多老臣的阻拦,被诬陷最后失去了汉文帝的宠信,被贬到长沙做了长沙王太傅。
贾谊像
这时候的贾谊无疑是困苦郁闷的,他觉得自己和屈原一样,空有满腹学识却始终怀才不遇,在湘江边作《吊屈原赋》以表达自己对屈原的思念缅怀和抒发对自身郁郁不得志的怨愤、苦闷之情。后来在听说长沙气候异常,潮湿闷热,他又举得自己肯定不能活下去,悲伤的心情更加浓烈了。
直到汉文帝七年,贾谊终于被汉文帝想起召回,可是那时候朝廷上已经和从前不同,虽然原来压制自己的大臣如今都已经不在,可是汉文帝依旧没有重用他,而只是让他做了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刘揖是汉文帝最喜爱的小儿子,让贾谊去当他的太傅,其实也可以说的上是另一种的重视信任。可是贾谊关心的却是国家如今的政治形势,他用自己敏锐的政治触觉察觉到国家政治上的危机,,于是他回长安后献上所作《治安策》,书中将他居安思危的思想做出论调,但是汉文帝并没有重视采纳。
在汉文帝十一年,因为梁怀王坠马贾谊自责不已,又因为自己的建议并不得汉文帝重视,在公元168年贾谊抑郁而亡。
贾谊不至公卿论说的是什么
《贾谊不至公卿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作。这篇文章中关于贾谊的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而语言严谨顺畅,是欧阳修比较优秀的文章之一。
贾谊像
在这篇文中,欧阳修肯定了贾谊的才能,认为他的才华绝对可以超越伊尹和管仲,而他的政治主张也是非常敏锐和现实的,可是汉文帝却不懂的招揽人才,重视人才,使得满腹才能的贾谊倍受打击,最终导致了贾谊郁郁而终,对贾谊的境地表示了痛心和惋惜,也根据文中观点,驳斥了汉书中对贾谊天年早终而非不遇的观点认知。
贾谊十八岁就才名远播,在二十岁时被任命为博士,他的一些意见,常常让大臣们感叹不已,汉文帝也十分的喜欢,贾谊受到重视,将自己的政治主张提了出来,也就是因为这个受到了一众大臣们的敌对,于是在贾谊二十三岁汉文帝提出让他任公卿之位的时候,受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和阻拦,邓通作为汉文帝的宠信,更是出言诬陷,促使贾谊被贬到长沙。等到汉文帝想起贾谊的时候,已经到了汉文帝七年(公元前173)年,而这次回到京师,贾谊并没有受到预想中被重视重用的情况,反而被询问鬼神之事,并且再此之后才感叹贾谊学问高超,但是在这样的认知中,汉文帝还是被邓通怂恿,让贾谊做了梁怀王的太傅。这样的怀才不遇最终导致了贾谊的郁郁而终。欧阳修的《贾谊不至公卿论》阐明的正是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