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猕猴具有能察理知前后的能力,为何还敢去见如来?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之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六耳猕猴能知过去未来,为何还敢见如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人都被孙悟空骗了,认为假孙悟空六耳猕猴真像是如来佛祖说的那样是混世四猴之一。
其实不是,假猴王就是孙悟空变得,他因为诛杀强盗,被唐僧二次驱赶,在拉下脸请求唐僧无果之后,动手打了唐僧。这件事情就变得相当严重了,敢打师父,这就是欺师灭祖,比打杀强盗还要严重,孙悟空事后也害怕了。
不得已才弄出来一个假猴王,把揍师父的罪过都转嫁到这个假猴王身上。
六耳猕猴是孙悟空弄得手段,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孙悟空的金箍棒,金箍棒是太上老君打造,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但是六耳猕猴也有一支金箍棒,威力不输真的,哪来的?
只能是真金箍棒一分为二才能做到,而金箍棒也确实能做到一分多。
好大圣,喝声“变”也变作三头六臂,把金箍棒幌一幌,也变作三条,六只手拿着三条棒架住。
当然孙悟空这个伎俩骗骗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还行(可能连猪八戒和沙和尚都骗不了),要骗那些帮他辨别真假的各方大能显然不行。
所以他每到一处都要先说明原委,也就是说我动手打了老和尚那是有原因的,这老和尚对不起我在先,你们得帮忙。
孙悟空在三界也算是广有人脉,谁也不想看着猴子万劫不复。但真要帮着他撒谎也很难接受,所以都做了手脚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表示无法辨别。就连看着比较实诚的地藏王菩萨都在做戏,把锅甩给了谛听,谛听心领神会,立马建议让真假悟空到灵山分辨,孙悟空是去世留也只有如来佛祖能够决定。
在“辨别真假”的过程中孙悟空还专门跑到唐僧处让唐僧辨别。想想看连观音菩萨都辨别不了,难道唐僧就能辨别?唐僧念紧箍咒就比菩萨强?孙悟空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洗脱打师父的干系。
在佛祖面前,孙悟空不能再靠交情打马虎眼了,此时他也不再说辨别真假,而是说辨别正邪。
大胆轻造,千乞大开方便之门,广垂慈悯之念,与弟子辨明邪正,庶好保护唐僧亲拜金身,取经回东土,永扬大教。
这段话的意思说的很明显,这个差事我还是特别想干的,而且百分之百的投入。奈何一时气愤犯下了大错,请佛祖可怜,帮弟子一把。
如来佛祖对孙悟空向来是比较欣赏的。这个时候再换人显然的不合适(主要原因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换人未必有孙悟空这么广阔的人脉)再加上不久前唐僧坐不住,跑到青牛精的地盘偷拿人家的东西,让佛祖花了十八座金山的代价买了一条路,心里正不爽。孙悟空打了唐僧也正好缓解一下佛祖郁闷的心情。
当然身为佛祖不能乱说谎话,于是他就口头册封了一个混世四猴,其中两款混世猴,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正是花果山中孙悟空的马流二元帅,奔芭二将军。
而这个六耳猕猴,所具备的特点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其实就是在说孙悟空。翻译过来大意就是,我说的话希望你好好聆听,以后要收敛一点,明白点事理,和唐僧同心同德。这个前后的经过,我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很多人也清楚,都没给你点破,好好干吧。
孙悟空见佛祖不追究,知道这事情就过去了,为了防止有心人查这六耳猕猴的下落,他一棒子将六耳猕猴打死,明着是消除了这个物种,实际是消灭的这个子虚乌有的假猴,让人查无可查。
为了让孙悟空安心,临行前如来佛祖还许下了一些好处:
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坐莲台就是许下他一个佛位,正是这个好处,让孙悟空的脾气也稍微改善了一些,和唐僧再有分歧,他会先让唐僧认出妖怪再出手,圆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