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深谙兵法儒三家思想的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

中国历史2年前 (2022-04-19)120

吴起,我国历史上的军事家代表,战国年间的政治改革家,与孙子并称为孙吴,位列唐、宋武庙内,他的政治、领导才能与军事思想均对后世造成巨大的影响,且在历史上占据极大的地位。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原本家庭是有千金家产的富裕家庭,但是由于早年间其仕途不顺导致家产耗尽,更是不顾年幼的女儿使家庭破裂,引得乡亲们纷纷笑话他,于是他就杀掉三十多口人逃出卫国,跟随曾子学习儒学,由于走时承诺不做大官便不回家,后来母亲去世都未回去,曾子愤他不孝便与他断绝关系,于是转投鲁国学习兵法。

深谙兵法儒三家思想的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

吴起

吴起一生在三个国家任职,侍奉鲁君时,带兵击退齐国侵军;后转投魏国,多次大破秦军,占领秦国的河西领土,担任河西郡守,成就了当时的魏王霸业,后由于魏武侯听信谗言将其革职,于是吴起离开魏国投奔楚国。在楚国期间,吴起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吴起变法,并以此壮大了楚国的实力,后由于打压贵族的特权于是在楚悼王死后,受到贵族的群起攻之,死后吴起变法以失败告终。

吴起的军事思想主张军政结合,二者兼顾不可偏重,内德外备双修才能使一个国家强大。治军上,吴起主张教化,道义仁礼兼施拉拢军心,将军重在管理而非骁勇,重视精兵、讲求军纪。此外,吴起擅于对战争定性,强调慎战,认为即便取得胜利也有其危害,取胜易、守胜难。起的军事思想在吴子兵法中均有体现,他也成为古代军事典籍中的重要人物。

战国年间,吴起在魏国任将军时,由于能力极强,魏武侯十分赏识他,有意将其提拔重用。此时魏国宰相公叔唯恐吴起盖了他的风头使自己丞相地位不保,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宰相一边与吴起相交密切,一边时刻主意魏武侯的举动。果然不久之后,魏武侯与宰相商量将吴起提携为大将军的事,宰相听闻故意说吴起虽然军事才干高,但听闻其似乎有意投奔大国,如果令其指挥兵权,又掌握国内秘密,这对魏国岂不危险。魏武侯听闻于是自己也担忧起来,此时宰相提出不如对吴起做个考验,看看他是否真心效忠魏国。宰相建议魏武侯将公主嫁给吴起,如若其欣然接受定是一心向魏,如若推脱,则定有异心,魏武侯听完同意该做法。

次日,宰相邀请吴起来家中喝酒,期间叫自己的夫人也就是公主出来接待客人,谁知夫人蛮横无比,对宰相不断恶骂,不但令宰相无地自容,连吴起都尴尬得坐立难安。夫人骂完以后便离去,连正眼也没有瞧一瞧吴起,两人都已喝不下酒了,吴起遂告辞离去。没过多久,吴起就接到魏武侯向其提亲的事,吴起想到宰相家中公主的蛮横,觉得连公叔这种贵族宰相在公主面前都如此卑微,自己如果娶了公主还不知道什么下场,于是拒绝了这门亲事。此后魏武侯果然开始怀疑吴起,便不再用她,吴起见自己遭到冷落于是前往楚国求事,更应了宰相的推测。然而这一切都是公叔策划的诡计,公叔深知吴起性格清高不愿忍受寄人篱下的奚落,定是不肯接受婚约的,于是安排这样一出戏,除掉了威胁自己仕途的劲敌。

吴起,我国历史上的军事家代表,战国年间的政治改革家,与孙子并称为孙吴,他的政治、领导才能与军事思想均对后世造成巨大的影响,且在历史上占据极大的地位。但是世人对于吴起的评价却褒贬不一,那么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总体上来看,吴起是一名文物双全的将领,是战国年间极其杰出的军事家,也是领战最多的一位,共领军七十四战创下了十平六十四胜的不败战绩。军事上,他拥有绝佳的作战指挥能力与先进的军事思想,他擅长审视敌我军情,随机应变,历仕鲁魏楚三国均创下大大小小的战功,其所著的吴子兵法也位列武经七书之一,在后世均享有至高的赞誉。

深谙兵法儒三家思想的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

吴起

此外在政治上,他作为一名出色的变革家,使自己所任职的国家国力强盛,能够抵御外敌,此外他主持的吴起变法更是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商鞅变法,为其提供了诸多举措典范。这样看来,吴起是我国一位十分伟大的历史人物,那么为何会有人对他有所诟病呢?原来吴起是典型的名利狂,急功近利,为谋求成功甚至不择手段,早年间为了求取功名,耗尽家产不顾女儿,引得乡亲嘲讽竟杀尽三十余人离家求仕,连母亲去世都未曾奔丧。后来更是杀妻求将,生性好色,给自己的名声添上了不少污点;带兵上,虽然他讲求军纪,但过于杀伐无度,不近人情,落下冷酷无情的罪名。正是因为如此,大众普遍认为吴起的才干不可否认,但他的人品却有待评议。

吴起,战国早年军事、政治、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他一生任事过鲁、魏、楚三国,深谙兵、法、儒三家思想,在政务、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任职时,其政治主张得到楚悼王的认可,于是由其主持吴起变法。吴起变法的最终目的在于富国强兵,也收到了国力上的一定成效,但同时它也是一次打击贵族特权的运动,剥削了很多世袭权利,因此得到了众贵族的一支反对。楚悼王驾崩以后,本国的贵族们群起反抗,趁着政局不稳的时机发动兵变有意推翻吴起并诛杀。贵族们用箭射向吴起使其受伤,吴起逃向楚悼王停放尸体的地方,把箭 *** 插在楚悼王的身上,大叫道:来人呐,有叛贼谋杀楚王。然而贵族们在追到停尸房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将箭射到楚王尸体上。

当时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已故国王的罪人也要被诛杀三族人,因此新的楚肃王登基后,将当时射中楚悼王的相关人员全部斩首,并诛杀了七十几家族人,贵族的封地全数没收。然而吴起的尸体也被车裂分尸肢解,他死后,吴起变法正式以失败告终。吴起在魏楚两国任职时做出的成就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吴起死后其后人甚至还因为吴起之教而领得军功,吴起变法还直接给后来商鞅变法的一些措施提供了先行典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4/437091.html

“深谙兵法儒三家思想的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 的相关文章

诸葛瑾在劝降关羽的时候 关羽为何不将人扣押便于突围

诸葛瑾在劝降关羽的时候 关羽为何不将人扣押便于突围

还不知道:诸葛瑾前来劝降时,关羽为何不扣押他借此突围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据史料记载,刘备打下西川和汉中之后,威震华夏,成为颇具实力的一方诸侯,此时驻守荆州的关羽,为了响应西线的战事,居然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襄樊战役。大家都知道,关羽将樊城的曹仁打得是节节败退,...

杨浩是在是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称帝的?

杨浩是在是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称帝的?

杨浩出身隋朝皇室,为秦王杨俊与王妃崔氏之嫡长子。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叛隋,弑杀隋炀帝而拥立秦王杨浩为帝。然而仅过了半年,杨浩就惨遭宇文化及杀害。杨浩可以说是隋朝最为悲惨的皇帝,一生经历三起三落。那杨浩是如何由落魄皇孙成为皇帝的呢一,...

管仲春秋第一相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一生有何作为

管仲春秋第一相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一生有何作为

提起管仲这个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管仲通过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及用人上一系列措施,使得齐国走上春秋“五霸之首”。“华夏第一相”并非浪得虚名管仲号称华夏第一相。此人乃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春秋...

演义中刘备入川后就没有再见过关羽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演义中刘备入川后就没有再见过关羽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入川后是不是再也没有见过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演义中刘备入川之后,确实再也没见过关羽。而历史上,两人是见过面的。刘备拿下益州之后,曹操也很快就打下了汉中。曹操打汉中表面看起来虽然艰难,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战力损失,因为张鲁最后是选择投降的。也正是因为如此...

清朝公主在嫁人之后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没有子嗣

清朝公主在嫁人之后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没有子嗣

为何大多数清朝公主都没有子嗣?死后入殓时发现悲惨真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现代社会最近的王朝。作为一个由关外满族统治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清朝在许多方面都有它的独特性,比如服饰发型、皇室规矩等等。此外,清朝...

历史上年羹尧真的是个嚣张跋扈之人吗?

历史上年羹尧真的是个嚣张跋扈之人吗?

年羹尧是中国清朝名将,妹妹年世兰是雍正的华贵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当年羹尧居功自傲、目空一切,没有把雍正皇帝放在眼里的时候,就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你爬得多高,摔得就有多惨。”康熙精心栽培年羹尧,最后还是被雍正杀了。那么年羹尧从封疆大吏到康熙面前...

萧懿是什么身份?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萧懿是什么身份?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南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为萧道成建,定都建康。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萧懿是南北朝时的萧齐名将,击退北魏,平定叛乱,为萧齐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还对萧齐忠心耿耿,三拒谋反,但最后仍被萧齐朝廷处死。那忠心耿耿的萧懿为何会被杀害呢一,与萧齐同宗萧懿是南齐临湘县侯萧顺之的长子,梁武帝...

官渡之战结束之后 袁绍有翻盘的机会吗

官渡之战结束之后 袁绍有翻盘的机会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翻身的机会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袁绍乃是天下最强的诸侯,就算是曹操,在他的面前也是弟弟,所以当时其实很多人都认为,袁绍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之人。然而官渡之战中,占尽优势的袁绍,最终竟然败给了曹操,令人大跌眼镜,而没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