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李世民的评价 *** 如何评价李世民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其在位23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杰出的军事家,为唐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而登基。
李世民为帝之后,善于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以武开疆拓土。开始了辉煌的贞观之治。他以文治昭昭、武功赫赫而永载史册,成为一代圣君。那么,在 *** 眼里的李世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 对李世民的评价:
在军事才能上: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作为马上打天下的君主,李世民武略之高自不待言。有一本传世的《唐李问对》,便是他同大将军李靖讨论兵法的理论著作,被宋人列为《武经七书》之一。 *** 对李世民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在军事理论上的建树,也推崇有加。他在冯梦龙的《智囊》里读到李世民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诸语时,随即批注: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这个评价是很高的。
在政治能力上: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 评说李世民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这是在读欧阳修等所著的《新唐书李恪传》时写的批语。这句批语指出了唐太宗李世民在立皇储问题上的失误。李治、李恪都是李世民的儿子,他们的优缺点、长短处,李世民自己是清楚的。李恪善骑射,有文才武略。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李世民很喜欢文武双全、英果类我的李恪,并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教导,封为远地藩王,让其历练成长。李世民经常对左右说: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
但今早有定分,使外作藩屏,吾百岁后,庶兄弟无危亡忧。可见对他的期望之高。李治则为人软弱,缺乏主见,少雄主才略,恐难以重任。这一点,唐太宗看得清楚,于是打算废李治立李恪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但因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为其外甥争位,只得放弃了改立计划,仍以李治为太子。殊不知留下后患。李治即位,即唐高宗,封武则天为皇后。李治不理朝政,致使武则天专权,宫中并称二圣。李治死后,武则天又连废中宗、睿宗两个皇帝,自称圣神皇帝还改唐国号为周。
武则天在争夺政权的过程中大肆翦除异己,打击政敌,并滥杀一些被她所疑的大臣。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及程务挺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则被诛杀;李氏皇室及宗室诸王相继被杀戮殆尽;另有海内名士36家,也因谋反的罪名而被族诛。
武则天以女主的身份号令天下,执政前本无自己的心腹,执政后多疑臣民不忠于己,遂任用索元礼、周兴及来俊臣等酷吏广事罗织,严刑逼供,奖励告密,滥杀无辜。造成这种局面的祸根,当在朽物李治。假使当初立李恪为太子,就不会出现李治称帝、则天乱唐的局面。所以, *** 认为当初唐太宗李世民明明知道李治不及李恪,而没下决心改立太子,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深为这一英主的失误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