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璧君为何在刺杀前夜主动对汪精卫献身
汪精卫的刺杀小组总共4,5个人,有留日归来的炸弹专家喻培伦和黄复生,有差点成了两广总督儿媳的中国首位女博士郑毓秀,还有年仅19岁的南洋华侨富商之女陈璧君。
这些20岁上下的年轻人,生活优裕,出身都是官宦或者是富商家庭,按理说不管大清亡不亡都和他们没太大关系,他们都可以享尽富贵一生。可他们却无一不对满清深恶痛绝,宁愿拼个玉石俱焚。那种革命 *** ,今天人很难理解。
都说汪精卫帅,看看刺杀小组里的其他人,是不是都是俊男美女组合?
上面是官商家庭出身,在日本学习化学回来的 炸弹专家喻佩伦。
上面是同盟会四川分会会长黄复生,后因 *** 炸弹毁容
上面是官吏家庭出身,曾与两广总督儿子订婚。后来成为中国首位女博士/女律师 的郑毓秀
当然还少不了我们汪大帅哥。
不得不说,后来和民国之一美男汪精卫结婚的陈璧君没什么容貌优势。
喻培伦做好炸弹,汪精卫和黄复生坐船把炸弹带到了天津,然后准备坐火车到北京,可当时清廷也不蠢,在北京火车站有安检,于是美女郑毓秀出马,找了个追求她的法国外交官帮忙,然后下车时浪漫的法国人一手提着有 *** 的包,一手挽着郑毓秀的手,高高兴兴的出了车站。(大清不敢查外国人)
一行人在北京开了家照相馆,因为照相馆的暗室适合组装炸弹,飘出化学药品味道也不惹人怀疑。就这么安顿下来,开始策划行动。
这时的清朝皇帝溥仪刚刚4岁,朝政是控制在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和一群年轻的亲王手中,汪精卫们先准备刺杀其他亲王,但都没成功,最后决定干脆要炸就炸更大的BOSS----清朝实际上的更高统治者摄政王 载沣。
摄政王载沣每天进宫上朝都要经过一座银锭桥,小桥附近又有一条阴沟可藏身。于是汪精卫决定事先将炸弹埋在小桥下,汪精卫自己藏身于阴沟里,待载沣过桥时用电线引爆炸弹。
1910年3月31日深夜,黄复生和喻培伦前往银锭桥埋炸弹,留下汪精卫和陈璧君两人。
陈璧君知道这将是他们两人最后的一夜,明晨八点,只要载沣按 *** 惯这个时间出门,就是汪精卫和他同归于尽之时。
于是她对汪精卫说:明天你就要去死了,我没有别的给你,今晚我陪你睡!
19岁的陈璧君早就在追求汪精卫,但汪精卫个性非常严谨,一直发誓绝不在革命成功前结婚,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让一个女孩子对自己主动说出这句话,汪怎么能拒绝?
可结果他们并没成功,黄复生和喻培伦埋设 *** 时,被一个半夜出来闲逛的家伙看见了(朝阳区群众那时就很厉害)这家伙很敏感通知了巡警,暗杀小组只有匆忙丢下炸弹逃离放弃了这次计划。
按职业手法来说,行迹一旦暴露,应该马上撤离,而革命党却犯了个错误, 认为反正没人赃俱获,没那么快查到自己头上。
其实按照传统清朝办事效率确实是这样,1813年几百个天理教造反者居然能攻进紫禁城,杀到皇子的身边,古代城市治安管理能力是非常低下的。
可清廷也在进步,从1905年起,北京有了现代巡警制度。一些先进的现代侦破 *** 也被运用进来。汪精卫输就输在这里。还在用老观点在看待清廷的治安刑侦能力。
清廷 *** 放出假消息 :报纸上分析评论,说这肯定是宫廷内部的争斗,扯到了载洵、载涛以及庆亲王几个人身上,舆论都没想到此事出自革命党之手。
暗杀小组松了口气,开始策划下一次行动:让喻培伦去东京买 *** ,陈璧君去南洋筹款,汪精卫和黄复生继续潜伏在北京。
清末北京警察是精明的,他们很快通过炸弹上的螺丝查到北京的铁匠铺,又很快查到照相馆。警察们甚至伪装成装修工人进了照相馆,还摸进了汪精卫的房间搜集到了证据!
大批警察包围了照相馆,汪精卫和黄复生被捕。后来被判终生监禁。
坐牢期间,陈璧君来信了,她的信是一篇可以光照爱情史的文献:我们两人虽被牢狱的高墙阻挡无法见面,但我感到我们的真心却能穿过厚厚的高墙。有一件事想和你商谈。你我两人已不可能举行形式上的结婚仪式,但你我两人从现在起,在心中宣誓结为夫妇,你看好吗?
就这样,相貌平平的陈璧君成了汪精卫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