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舜的儿子商均最后结局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3年前 (2022-05-11)310

历史上舜的儿子怎么死的?我们先来看看舜的儿子是谁。舜的儿子是商均,被舜认为只知道唱歌跳舞,却不会治理朝政和国家大事,因而史书记载和民间对他的传说故事就特别地少。后世有商均祠,想必他还是有一定的贡献。那么历史上舜的儿子商均是怎么死的呢?接下kk历史网慢慢往下说。

尧舜禅让,是一段妇孺皆知的远古时代的政治传说。但史书中开始有明确记载这件事的时候已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已经时隔几千年,对于它的真实性当时就有人怀疑,而且历来说法不一,一般有以下四种说法。

之一,举贤说。据说,尧十六岁就显示出了治理天下的努力,到八十六岁那年,已经年迈体衰,就叫大家推荐和选举贤能的接班人,大家就推举了舜。

尧为了对舜加以考察,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

历史上舜的儿子商均最后结局是怎么死的?

在大家的眼里,一个眼珠里有两个瞳仁的舜是个奇人。他母亲很早死去,父亲是个瞎子,后母愚悍,后母所生的弟弟叫象,凶横顽劣,三人合谋,总想害死舜,分掉他的财产。象几次暗算舜,但都被舜识破,舜不但没有怪罪他们,反而对父母更加恭敬,对弟弟更加关心。

舜用高尚的品格赢得了尧的信任,尧就把治理天下的权力交给了他,自己退居一旁养老。时光飞逝,八年后,尧去世了,舜正式做了帝王。

这就是一般历史书上所说的尧舜禅让的故事。这种说法,因为是以群众推举或领袖授予为基础的,因此人们称这种说法为举贤说。

第二,畏劳说。有一些学者则不同意以上说法,他们认为尧舜禅让没有那么严肃和神圣,只不过人们不想承担这份辛苦的职务罢了。

《庄子》一书里也记述了禅让的故事: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又让天下于州支父子,州支的父亲推辞道:我刚好得了忧郁症,准备治病,哪有心情治理天下?后来,舜又让天下于善卷,善卷也拒绝了,而且还躲进深山老林里,后来竟不见踪影了。

关于许由这个人,在《高士传》中叙述得比较详细。他说:尧认为许由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和德行,就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逃避到箕山之下隐居起来。后来,他的行踪还是被尧知道了,就派人召许由为九州长,许由竟然觉得这句话很脏,他跑到颖水之滨洗起耳朵来,正洗着,碰到了另一个高士巢父,他正在牵牛喝水。巢父问:

老兄,你在这里洗什么呀?

喔,我洗耳朵。

洗耳朵!为什么?

刚才尧派人来请我去做九州长,这么脏的话,污染了我的耳朵,因而来洗一洗。许由解释道。

哎呀,老兄,你只顾洗干净耳朵,却没有想到这么脏的话洗到水里,把水污染了,牛怎么能喝呢?巢父听了,埋怨道。

历史上舜的儿子商均最后结局是怎么死的?

说完,巢父气恼地把牛牵到远远的上游去喝水。

在安徽省巢湖市,现在还有叫洗耳池和牵牛巷的两个地名,就是这段传说的印证。

人们对于巢、许二人的品行,历来褒贬不一,赞扬的说他们不争名利,清高俊雅,斥责的说他们消极厌世,逃避现实。但是,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这慷慨的帝位赐予呢?看来这禅让似乎并不如儒家渲染的那么神圣庄严。

对于这件事,韩非有更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尧在位之时,吃、住都很简陋,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是帝王而过着奢侈的生活,他住的屋顶的茅草不整齐,房子的椽梁不雕饰,吃的是粗粮,咽的是野菜,冬天裹着兽皮,夏天披着葛布。现在,哪怕是一个守城门的士兵,收入也不会这样微薄。禹在位之时,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帝王之尊而高高在上,相反,他经常亲自背着犁耙版筑参加劳动,由于辛劳,大腿上没有成块的肌肉,小腿上没有汗毛。所以,古时的让天下,只不过是少了一份微薄的俸养,却能远离奴隶般的辛苦,所以没有人愿意自己辛苦一生,到最后还把这份辛苦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第三,拥戴说。荀子、孟子等人,持否认禅让之说的观点。

有人问荀子:尧舜禅让的事,是真的吗?

荀子回答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所谓的禅让是肤浅的人们的传闻,粗俗的人们的解说,天子职位更高,权势更大,有谁肯让位呢?

有人问孟子:尧把帝位给了舜,这件事是真的吗?

孟子说:根本没有这回事,天子不可能把帝位让给他人。

那么舜是怎样获得天下的呢?荀子说,他们是靠本身的道德来赢得人心的:孟子认为,那是靠上天的赐予,和民众的拥护。

在《孟子万章篇》中有这样的记述:尧死之后,舜为了避开尧的儿子丹朱,便迁徙于南河之南,但是,天下的诸侯,都不去朝见丹朱,却去朝见舜;打官司闹纠纷的,不到丹朱那里打官司或是寻找调解,却去找舜,人们编出歌谣来,不歌颂丹朱,却歌颂舜。由于人心所向,舜就接受了大家的好意,登了帝位。

事实上,不管尧禅让与否,民众和诸侯一起拥戴,天下就是舜的了。

到了禹的时候,舜的故事又在禹身上重演,禹也顺利地登上了帝位。

这种没有阻扰的拥戴,与几千年后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第四,篡夺说。《史记》里有这样的记载:舜登上帝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改革:那些尧在位时长期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八恺、八元,舜都给了他们相应的职位,历史上叫做举十六相,这显然是扶植亲信;尧重用的、信任的浑沌、穷奇、杌、饕餮,舜同时除掉了,历史上叫做去四凶,这无疑是排除异己,经人事重新安排之后,已被架空了的尧,其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括地书》引用《竹书纪年》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又说:舜囚尧,使(其子)不与父相见。据说,尧被囚禁的地点是平阳,舜先把尧软禁起来,不准他同儿子、亲友见面,然后逼他让位。最后,舜还把尧的儿子流放到了丹水。因此《韩非子说疑》篇里有这样的感叹:古之所谓圣君明王,都不过是构党羽,聚巷族,逼上弑君,以求其利也。有人问他原因,他清楚地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这些都是人臣弑君的典型例子。在此,一个逼字,就道出了尧舜禅让的真相。

尧让位以后,大概是可以安享天年的。因为他毕竟是舜的岳父,但当舜交出权力之后,他就没有享受到优待政策了。

根据史料记载,舜南巡途中,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他的妻子娥皇、女英得知这个消息后,来到湖南一带,过于伤心,悲痛之余抱着竹子,放声痛哭,眼泪滴到竹子上,留下了点点滴滴的斑痕,后代人叫做斑竹,或者湘妃竹。后来,她们两姊妹不愿苟活于人世,便相继投湘水自杀了。

不过,这种说法却经不起推敲:

之一,几千年前的苍梧之地,是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既没有知名的经济、文化中心需要视察,也没有强邻劲敌需要防卫,早已交出了权力的舜,南巡就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舜建都蒲坂,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县,与苍梧相距数千里,根据当时的交通条件,即使是每天以七十里的速度径直行走,也需几年时间才有一个来回。然而,舜当时已经将近百岁的高龄,即使他有心视察,但身体条件不一定允许。

第三,假设舜还是以高龄远行,为什么不带妻室儿女?既然决定不带家眷,娥皇、女英又为什么哭哭啼啼,赶到湘江,最后投水自尽?

据此,台湾的柏杨先生得出的结论是:舜之所以高龄远行,有不得已的苦衷,要么是武装押送,不得不往;要么是追兵在后,盲目逃生。两者必居其一。

周公有没有践位称王

周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成王还未成年,周公是成王的叔父,他在当时是如何处置政局的,历来有不同的记载。在《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中是这样记载的,周公曾股肱周室,夹辅成王;《左传定公四年》中记载,在成王继武王之位以后,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史记周本纪》里也记载,当时由于成王年少,加之天下初定,周公乃摄行政,当国。根据这些记载,可以确定周公只是夹辅或相成王,摄(行为)行政,并无篡权的意思。《孟子万章》中说得更清楚:周公不有天下。意思是他完全不想把天下占为已有,心迹是何等明朗!

但是,另一些历史资料表明,周公在当时的作为与上述文献资料记载的刚好相反。在《荀子儒效》和《淮南子汜论训》中都说,周公履天子之籍。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中也记载:谓履天子之位也。《礼记明堂位》和《韩诗外传》卷三又称:周公践天子之位;《尚书大传》更明确指出:周公身居位,听天下为政。据近代人多方考证,《尚书大诰》中的王称文王为宁王,又称为宁考。这里的考,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周公是文王的儿子,而成王是文王的孙子,所以称文王为考的王只能是周公。《尚书康诰》又记载:王若日:孟侯,朕其弟,小子封。这里的封是指康叔,他是周公的同母弟。《康诰》中的王称康叔为弟,那么这个王显然又是周公。由此可知,周公确实是身居王位,行王实权的。

那么,周公为什么要践位称王呢?根据《尚书金》中的记载,周公曾对召公和太公说: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这里的辟,指王位,弗辟就是不掌握政权。当时的局势很微妙:武王死后,东方还没有平定,有待于嗣君继续完成大业,但当时成王幼弱,不足以担此重任。周公是一个善于深谋远虑之人,他想:我如果不即王位,则诸侯将叛,而先王没有完成的事业将要落空,我死后见了先王该怎样向他解释呢?《荀子儒效》也说,周公履矢子之籍的原因是恶天下之倍(背叛)周。很显然,当时天下初定,局势还是很紧张,成王年幼,没有治国能力,更没有治国方针。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英武老练的君主,就不能巩固新生的政权。事实上,武王在弥留之际,因为担心年幼的儿子无力治国,也曾有过传位周公的想法。《逸周书度邑解》记载,武王曾称赞周公为大有知,认为只有周公可瘳于兹,能够稳定周初的政局,因而主张乃今我兄弟相为后,即自己死后由周公来继承王位。当武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公后,周公立即诚惶诚恐,泣涕共手,表示不能接受。可见周公本没有篡位的想法。因此《韩非子难二》中说: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意思是周公只不过是代行王政,等到成王长大后,即刻归还权力。《汉书王莽传》中记述群臣奏曰:周公权而居摄,则周道成,王室安,不居摄则恐周坠失天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发号施令,常称王命。毫无疑问,周公假为天子,完全是为整个国家的大业着想。

但是,事情还有另一方面。《苟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有的学者认为:屏者,除也,或蔽也;及,继也。其大意是:周公废除成王以继接武王的天下,偃然如固有之,难道不是专横篡位吗?《史记燕召公世家》中又记载,当时召公疑之,《鲁周公世家》中也记载周公曾向太公、召公进行解释。假如周公没有野心,召公、太公又是贤人,为什么都会怀疑他有篡位之嫌呢?尤其是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史记管蔡世家》),因而发生动乱。事实上,管、蔡是忠于周的。《逸周书》中的《大匡》、《文政》等篇,有不少关于管叔、蔡叔受赐于王、开宗循王的记载。因此顾颉刚曾经说:他们二人确实是武王的好助手。(《武王的死及其年岁和纪元》,《文史》第18辑)周公先是用计把管叔调离京都,又乘管、蔡怀疑动乱之机举兵东征把他杀了。这难道不是政治家的手腕吗?

周公已经篡位称王,后来为什么又要还政成王呢?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召公、太公怀疑,管、蔡联合武庚起兵反周,关中地区也随即乱起来,《尚书大诰》说西土人亦不静,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周公的意料之外,于是他立即改变自己的立场:一方面在平定管、蔡后还政成王;一方面又拉拢召公,与召公平分大权。《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成王时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除长子封诸侯外,次子留守周室,世世代代共掌王政。周公看到篡位不成,就下野让位,同时以另一种方式,又获得了大量的权力,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也。

那么,周公到底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光明正大地 *** 王政,还是有篡位野心,耍尽阴谋诡计而不能得逞?怎样在纷然杂陈的历史记载中理出一个头绪,到现在还是一个难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5/440902.html

“历史上舜的儿子商均最后结局是怎么死的?” 的相关文章

杨士奇是如何在官场一帆风顺的?面对至亲也不谈公事

杨士奇是如何在官场一帆风顺的?面对至亲也不谈公事

众所周知杨士奇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文臣,在建文朝、永乐朝、洪熙朝、宣德朝以及正统朝中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才能和影响力。那么他是如何在风波诡谲的朝堂之上平安善终的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朱棣入主南京,当上永乐皇帝之后,便将杨士奇提拔为翰林院编修,不久后又将其与解缙、金幼孜等人一起拉入内阁...

薛仁贵是什么人?他最后能得以善终是如何做到的?

薛仁贵是什么人?他最后能得以善终是如何做到的?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山西河津市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薛仁贵虽“少贫贱,以田为业”,但在贤妻眼中,是一只蓄势待发“有高世之材”的潜力股。她得知唐太宗“自征辽东,求猛将”消息后,激励丈夫“遇时乃发”,投军报国“图功名以自显。”薛仁贵于是投入名将张士贵军中,随大军征伐辽东。辽东,唐...

韩信要是选择举兵自立 韩信最后能不能统一天下

韩信要是选择举兵自立 韩信最后能不能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韩信举兵自立,会统一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最容易成就英雄和造就英雄,项羽,关羽和韩信都是三国有名的英雄,而今天小编想跟大家一起探讨探讨韩信的历史功绩,如果韩信选择举兵自立,那么是否能一统天...

历史上的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后真的要下场和妃子争吗

历史上的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后真的要下场和妃子争吗

对历史上真正的宫斗是什么样?别被电视剧骗,皇后地位太高不屑参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宫剧之所以很受观众的欢迎,尤其是女性观众,是因为看着后宫女王和许多妃子为了利益和皇帝的宠爱而互相争斗,真的很有趣。在清代戏剧中,后宫之争并不比朝廷之上的政治斗争差,也是一场你死我活...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说到长孙皇后,很多人应该有所耳闻,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十分伤心,哀叹自己丧失了一位贤内助。长孙皇后作为历史上的著名贤后,如何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一,出身名门大隋仁寿元年(601年),长孙氏出生于长安的一个世家大族。她的父亲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

姜宝谊:隋末唐初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姜宝谊:隋末唐初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姜宝谊(?~620年),字号不详,秦州上邽人。隋末唐初将领,蜀汉名将姜维后人,北周秦州刺史姜世远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天水姜氏。起家左翊卫府果毅都尉,迁鹰扬郎将,跟随唐国公李渊镇压农民起义。晋阳起兵后,授任左统军郎,封永安县公。屡立战功,拜右武卫大将军...

历史上钩弋夫人是怎么死的?与汉武帝有何关系?

历史上钩弋夫人是怎么死的?与汉武帝有何关系?

对西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较为熟悉的人,应该都知道钩戈夫人的事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汉武帝立小儿子刘弗陵为皇位继承人,为什么一定要杀他的母亲钩弋夫人?西汉史学家褚少孙在《史记》补记中讲过,当时就有人问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汉武帝回答说:“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

同治皇帝年少登基为帝 同治皇帝为何不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同治皇帝年少登基为帝 同治皇帝为何不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对同治皇帝年少继位,登基之后没过几年便因病去世,驾崩时只有19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当中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正是因为皇帝能够享有非常庞大的权利,所以很多人对于皇位都趋之若鹜。我国古代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绝大多数皇帝因为在位期间碌碌无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