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一猛将吕布是怎么死的 吕布是被谁杀死的
吕布其人,人们一提到他总会把其与三国之一美女貂蝉相挂钩,除此之外,就是相起其彪炳的战功了,是他让虎牢关前战三英称为绝响,可是,在威武勇猛之人终究是逃不过死亡一途,正如那项羽,又如那曹操,那么,吕布这位曾经在三国的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你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谁谁有能力杀了吕布呢?一起来看下三国之一猛将吕布是怎么死的吧。
三国之一猛将吕布是怎么死的?
吕布,字奉先,汉族,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
于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之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吕布是被谁杀死的?
由上述我们可知,吕布的死亡皆源于兵败曹操被俘,而后被曹操处死。
据悉,吕布因为名声不太好,后来被李傕郭汜追赶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后辗转流离到袁术、袁绍门下,不想袁氏弟兄也讨厌吕布的反复无常,居然要对他痛下杀手,无奈吕布一路逃亡,最后被张邈、陈宫等人奉为珍宝,居然打起了曹操的主意,趁曹操攻打徐州之际,攻占曹操的大本营兖州。如果得手,曹操一 定无立锥之地。
于是,曹操回转身,弃了徐州,前来与吕布争锋。后来互有胜负,不过最终吕布还是被押到了白门楼,最后被曹操斩掉了头颅。
那么,知道吕布是怎么走向灭亡的吗?吕布为何兵败?
吕布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吕布骄傲自大
吕布自认为匹马化戟,天下无人能敌。就连历史上也如实记载:吕布善长骑射,膂力过人,被称为飞将。好几次吕布都相信凭着自己的一身功夫可以纵横天下。看看三国演义,上面有这段话:正虑间,小校报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一齐上马。
军分八队,布在高冈。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飐,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众大惊。北海太守孔融部将 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
吕布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二,吕布非常的自负
自负的吕布不听任何人的意见,即使是陈宫,吕布照样认为谋士也不过尔尔。因此吕布多次拒绝陈宫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陈宫闻曹兵至近, 乃献计曰:今曹兵远来疲困,利在速战,不可养成气力。布曰:吾匹马纵横天下,何愁曹操!待其下寨,吾自擒之。后来曹操兵败,陈宫曰:西寨是个要 紧去处,倘或曹操袭之,奈何?布曰:他今日输了一阵,如何敢来!
吕布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三,忠奸不辨
陈宫是个对吕布忠心耿耿的人,而且对天下人物非议甚多,他认为吕布这个人虽然没有智谋,可是心眼不坏,而其他人要么心胸狭窄,要么心狠毒 辣,要么阴险狡诈,因此死心塌地地跟着吕布;而吕布手下的陈珪、陈登父子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吕布阳奉阴违,而脑残的吕布居然是非不分,让人心痛。
吕布走向灭亡的原因之四,爱 *** 别惹的妻妾
有人说吕布贪恋妻妾家小,其实这实在不是个理由。喜欢自己老婆孩子,如果得当的话,实在是家和万事兴的佳话。可惜吕布喜欢的是别人的女人,吕布喜欢董卓的侍妾,才和董卓闹掰;吕布喜欢自己大将的妻子,多有勾搭,以致遭到兵变。
吕布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五,吕布被人捧杀
吕布当时名声很大,一个是当时的俗语: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其二是袁术,袁术说:昔董卓作乱,破坏王室,祸害术门户,术举兵关东,未能屠裂卓。将军诛卓,送其头首,为术扫灭雠耻,使术明目于当世,死生不愧,其功一也。
昔将金元休向兖州,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将军破兖州,术复明目于遐迩,其功二也。术生年已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备乃举兵与术对战;术凭将军威灵,得以破备,其功三也。将军有三大功在术,术虽不敏,奉以生死。
吕布走向灭亡的原因之六,吕布没有胸怀大志
吕布不知道自己整天闹哄哄的干什么,别人让打谁,自己就打谁。他不是刘备,刘备在最艰难的时候,仍然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弟兄扶持, 一副老大的样子凛然不可欺犯。后来在袁绍大营巧舌如簧,当然身边还是有敢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忠臣。他不是曹操,曹操在最艰苦的时候,目标仍然很明确,要做乱 世英雄,所以敢和强大的董卓抗衡,当然不是吕布式的认贼作父。
吕布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七,吕布没有大丈夫气概
吕布被擒既没有陈宫慷慨赴死的决心,也没有高顺视死如归的气概。布曰:齐桓舍射钩,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为公前驱, 可乎?布缚急,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语,而诉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主簿王必趋进 曰:布,勍虏也。其觽近在外,不可宽也。后来被刘备进谗言,被曹操斩杀。
吕布虽然骁勇善战,但情商不足,试问一人怎么可以单挑全天下?因此,最终被曹操斩杀也情理之中。
以上是小编就三国之一猛将吕布是怎么死的所做的相关解说,如您还想要了解更多与吕布息息相关的事迹,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