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邢岫烟清贫为何不去找邢夫人帮忙?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5-28)200

邢岫烟是《红楼梦》中邢忠夫妇的女儿,邢夫人的侄女。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红楼第五十七回,薛宝钗前往潇湘馆探望黛玉,路上恰好遇见刚探病归来的邢岫烟,两人照例一番闲谈。

红楼梦中邢岫烟清贫为何不去找邢夫人帮忙?

此时虽已过了腊月,可终究沾着冬尽春初的寒气,薛宝钗发现邢岫烟却已脱去冬衣,换上了夹衣,几句询问后,邢岫烟低头不语,经不住宝钗的关心,她最终还是如实说出了自己的处境:

岫烟道:“因姑妈打发人和我说,一个月用不了二两银子,叫我省一两给爹妈送出去,要使什么,横竖有二姐姐的东西,能着些儿搭着就使了。二姐姐也是个老实人,也不大留心,我使他的东西,他虽不说什么,他那些妈妈丫头,那一个是省事的,那一个是嘴里不尖的?我虽在那屋里,却不敢很使他们,过三天五天,我倒得拿出钱来给他们打酒买点心吃才好。因一月二两银子还不够使,如今又去了一两。前儿我悄悄的把绵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第五十七回

邢岫烟落入这样的处境,原因是复杂的。

其一,邢岫烟当年搬进大观园时,王熙凤顾忌岫烟是邢夫人的侄女,担心她出现问题,邢夫人会找自己的麻烦,就没有单独给岫烟准备住所,让她跟着迎春一起住在了紫菱洲。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迎春处的丫鬟、婆子也都是大房的人,即便邢岫烟跟他们发生了摩擦冲突,也是大房这边的事,可以直接上报给邢夫人来处理,与王熙凤这个二房管家无关。

从后文看来,王熙凤当年的预测是完全正确的,紫菱洲刁奴众多,加上邢岫烟家庭穷困,故而总被这些奴仆暗暗欺负,只是岫烟性情恬淡,不喜争辩,这些冲突才没有被放大。

其二,邢岫烟住在大观园中,和其他姊妹一样,每个月都有二两银子的月钱,用以日常零花。

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邢岫烟的月钱除了基本花费,还得日常笼络紫菱洲的丫鬟、婆子们,这一点同为外来人员的林黛玉也深有感受,原著中黛玉打赏下人的情节也不少,可见这是豪门公府的常态。

邢岫烟本就囊中羞涩,二两银子尚且难以应付,可姑姑邢夫人居然认为二两银子太过富余,每月让邢岫烟省出一两银子,孝顺她的父母,最终导致邢岫烟不得不典卖绵衣,以应付生活开销。

邢夫人克扣自家侄女的月钱,称得上是人物塑造的典型事件,如果第四十六回,邢夫人帮贾赦求娶鸳鸯,是她懦弱性格的体现,那么对邢岫烟的操作,则向我们展露了邢夫人精明算计的另一面。

红楼梦中邢岫烟清贫为何不去找邢夫人帮忙?

邢夫人绝不是个单纯意义上的糊涂中年妇女,她的能力和人品有偏差,导致读者很难正确判断这个角色。

邢夫人看似在荣国府的实权不多,但她当年也是个风云人物,譬如第七十五回,贾珍聚众赌博吃酒,邢岫烟的父亲,即邢夫人的弟弟也在其中,期间忍不住和众人抱怨了邢夫人几句,原著是这么写的:

邢大舅道:“老贤甥,你不知我邢家底理。我母亲去世时,我那时尚小,世事不知。他姊妹三个,只有你令伯母年长。出阁时,一分家私都是他把持来。如今二家姐虽也出阁,他家里很艰难;三家姐尚在家里,一应用度,都是这里陪房王善保家的掌管。我便来要钱,也非要了你贾府的,就是我邢家家私,也就够我花的了。无奈竟不得到手,所以有冤无处诉。”——第七十五回

邢大舅酒后吐真言,道出了邢夫人过去的辉煌战绩。

从邢大舅的声口听来,邢夫人应该是邢家的长姐,当年邢家老母去世后,家中的财务大权就被邢夫人一手拿捏,甚至后来邢夫人出嫁,便把这一份家私全都带走了。

更厉害的是,邢夫人虽嫁到了贾家,可她的影子时刻笼罩着邢家,她带走了所有的家私,导致邢家二姐出嫁后,生活穷困潦倒,邢家三姐留守家中,身为弟弟的邢大舅也是两袖清风,兜里掏不出几个钱来。

眼下邢家的日常花销,还得专门派人来荣国府,找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来拿,邢夫人身在荣国府,其余威却能远镇娘家,一手把持邢家财政大权,这绝非一般人能做到。

可邢夫人的地位和能力,与她的人品行事完全匹配不上,她干出来的事总是令读者不齿。

比如上述邢岫烟典卖绵衣,直接原因就是邢夫人非要克扣她一半月钱,还美其名曰帮扶岫烟的父母。

邢大舅多次抱怨邢夫人不肯出钱相帮,眼下拿着人家女儿的月例,替自己应付邢大舅的口舌,这真不是身为姐姐该干的,更不是作为姑姑,应该对侄女做的。

红楼梦中邢岫烟清贫为何不去找邢夫人帮忙?

邢夫人对钱有着很深的执念,这可能跟她的经历有关,她嫁给贾赦之后,并没有给贾家生下一儿半女,贾琏、迎春都不是她的亲生儿女,她只有紧紧攥住钱,才能给她一定的安全感。

这并非是我个人主观猜测,《红楼梦》原著中也有相关的描述,如第四十六回,邢夫人让王熙凤替她谋划迎娶鸳鸯,其中便有一段王熙凤对邢夫人的评价:

凤姐儿知道邢夫人禀性愚犟,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家下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克啬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第四十六回

邢夫人这样的妇女,注定不是一个慈祥的长辈,她虽是妇人身,骨子里的性情,却近似封建等级制度下的大男子主义,她将所有的钱牢牢锁在自己的腰包,也从不相信任何人。

这让她变成一个精明严苛的守财奴,除了对贾赦唯唯诺诺,以求自保,对于其他人她毫不在乎,即便是对亲弟弟、亲妹妹以及亲侄女,她都用理性冷漠的态度来应付。

《红楼梦》未完,故而我们也不能得知邢夫人的最终结局,无非是随着倒塌的荣国府,一并被倾轧,可换个角度,即便邢夫人得以幸存,以她之前的为人处世,恐怕也没有人会真心接纳她,她的结局只会是悲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5/443757.html

“红楼梦中邢岫烟清贫为何不去找邢夫人帮忙?” 的相关文章

童威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八位

童威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八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童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童威,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出洞蛟”,星号地进星。童威是童猛的哥哥,早先兄弟两...

马麟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七位

马麟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七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马麟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麟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铁笛仙,建康府人氏,小番子闲汉出身,原为黄门山三寨主。他因钦慕宋江,而到梁山入伙...

南宋宰相赵鼎简介: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

南宋宰相赵鼎简介: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名将孟宗政简介:位列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中

南宋名将孟宗政简介:位列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中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赠汪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李白与汪伦关系如何

《赠汪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李白与汪伦关系如何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赠汪伦》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意思是:李白将要乘船远行离去,忽然听到传来的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

明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高启的代表作是什么?

明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高启的代表作是什么?

高启,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但他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嗜好诗歌。高...

《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及注释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注释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

《清平调·其三》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译文及注释译文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