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宝玉为何评价父亲粗陋不雅
《红楼》中,作者描写宝玉和贾政的篇幅较多,也很精彩。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珍引路,贾政带着一帮清客去给大观园(当时还不叫大观园,只是为元春省亲修建的别院。元春省亲后才定名为大观园。)各处景观题写匾额。
贾珍在前面开路,偶遇贾宝玉,告诉宝玉快走,老爷来了。【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就出园来。】没想到啊,刚转过弯,顶头碰上了贾政,宝玉“躲之不及”,被贾政抓个正着,命令宝玉跟着。
大观园的大门一开,“迎面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于是大家逶迤进入山口,在一块镜面白石的留题之处,宝玉和清客们意见相左。宝玉一番宏论,“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
宝玉的圆融世故、棱角与才华。他批评父亲粗陋不雅,贾政不仅没生气反而很欣慰。
过了“曲径通幽处”,穿过山洞。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对于这个亭子的题名,宝玉与大家又有了分歧。有人主张引用《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中的翼然为名。
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
对于泻玉二字,贾政不满意,于是让宝玉拟一个来。
宝玉见父亲有命,便开口说了一番话,这段话,体现了宝玉的世故、圆融也暴露了宝玉的率真、棱角与才华。
贾宝玉虽然畏父如虎,一看父亲就像耗子见猫,吓得腿肚子转筋,但是他对于父亲的不妥之处,还是敢于犯颜直谏的。
这就是宝玉的性格。不媚俗,不屈服于权威、强权。这个性格也是《西江月》里对宝玉的批判“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当然了宝玉的犯颜直谏,很有策略,说话有分寸。这就是世家大族子弟从小耳濡目染的人情世故。即:如何说话,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收获更佳的效果。
贾宝玉首先肯定贾政偏水的想法很正确,然后指出父亲用“泻”字不妥,然后宝玉用“应制”题咏来给这次题匾额定义。他认为用“泻玉”,“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请求再提一个“蕴藉含蓄”的名字。
贾政听宝玉如此说,虽然表面批评宝玉,还是允诺宝玉再题一个匾额。于是宝玉题匾额为“沁芳”,对联是:“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宝玉的对联和匾额高出其他人很多,有诗意,而且有寓意,更符合贵妃省亲的主题。因此贾政没有批评宝玉,对宝玉还持赞赏的态度。这就是才华的问题了。如果宝玉对贾政和其他人胡批一气儿,自己的匾额也不咋地。贾政不会容忍他,说不定会打这个眼高手低的混账儿子一顿。
宝玉之所以敢在贾政这个太岁头上动土,就是因为自己有理有据,让父亲心服口服。
有个性的人,往往有过人的才华。贾宝玉就是如此。因为他有才华,说出来的话才振聋发聩;正因为他有远见卓识,他的许多见解太先进,让许多人不理解。虽然大家不理解宝玉,但是依然被宝玉迸发出来的才情所折服。贾政虽然总是骂宝玉,但是也暗暗地为这个儿子的特长而骄傲。
贾宝玉为什么说“泻”字,不妥?
1。因为大观园的水流不像酿泉那样一泻而下。
《醉翁亭记》里的酿泉在山上,“泻出于两峰之间”,水流湍急,能听到“水声潺潺”。大观园里的流水是人力而为,没有那么高的落差,用“泻”字不妥。
2。泻,有一泻千里的意思,不吉利。
大观园是皇妃的“省亲驻跸别墅”,给皇家别院题词,“当入于应制之例”,应该用些吉祥的词汇,而不应该用“泻”这个字。免得给人一种“泄气”的感觉。
为什么“泻玉”粗陋不雅呢?
“泻玉”,这个读音不雅,粗陋不堪。
最初我读宝玉这段话的时候,没懂“泻玉”怎么粗陋不雅了。后来才明白是谐音不雅。《红楼梦》里喜欢用谐音。“泻玉”的同音字是“泄欲”。
给贵妃娘娘的省亲别墅,压水而建的凉亭上题匾“泻玉”,会让人产生不雅的黄色联想,的确不符合应制题咏。
贾宝玉惧父如虎,却说爹“粗陋不雅”,这勇气,贾环不会有。贾宝玉之所以敢这么说,就是因为他的挑战是正确的,他算准了父亲不会发火。贾政毕竟是一个端方正派,知错就改的人。既然儿子的话是正确的,儿子给出的答案也是超一流的优秀,他自然是支持的。贾政不仅不生气,反而暗暗高兴,觉得儿子给自己长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