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巧姐出生于何时?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诗词文献3年前 (2022-06-05)260

在《红楼梦》中,巧姐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她不仅年纪尚幼,且出场戏份寥寥无几,但是她竟被列入“金陵十二钗”之列;她虽然在书中存在感不高,但是她有一个存在感丝毫不输于女主角的母亲,她便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

(一)巧姐自幼多病

红楼梦中巧姐出生于何时?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巧姐出生在七月初七,即“七夕节”这日。在古代,七月被认为是鬼月,人们认为在这个月出生的人容易被小鬼捉弄。七夕这日有两个“七”,就是双倍的不吉利。此外,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喜鹊前去搭桥,凡间无喜鹊,这意味着人间没有喜事。因此,古人通常会认为七月初七这个日子不吉利,出生在这一日的孩子的命运会比较坎坷、不顺。

倘若巧姐自出生起就一直养的白白胖胖,平安健康,凤姐可能也不会过于忧心,可是偏偏巧姐自出生起,身子就一直不大好,这让凤姐不久不由得联想到巧姐的出生日,进而忧心不已。

第二十一回,巧姐(此时她还未取名字,大家都换她大姐)病了,凤姐连忙请大夫来诊脉,大夫看后说是见喜了,即出痘疹,王夫人和凤姐听了,连忙问出的好不好,大夫说病虽险,但顺,没有大碍。接着凤姐等人便开始吩咐下人忙了起来:打扫屋房屋供奉痘疹娘娘,忌煎炒等物,凤姐与贾琏隔房,用大红尺头裁衣服给奶妈和丫头等亲近人穿,打扫净室款留大夫……最终,经过众人的悉心诊治和照料,巧姐毒尽癍回,好了起来。

这是书中之一次提到巧姐生病的事情,但不是唯一一次。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巧姐因去园中找凤姐,在风地里吃了一块糕而着凉发热了。其实,巧姐爱生病,有可能是因为从小被人照料得太好,所以抵抗力比较差。可是大家并不是很在意这个原因,就连凤姐也认为巧姐病弱是因为巧姐出生日不好,命运不好的缘故。

不管怎么说,巧姐自幼病弱,着实令凤姐担忧不已。这次巧姐着凉发热,刘姥姥说或许是撞客了,刘姥姥的话,提醒了凤姐,凤姐连忙让平儿拿出《玉匣记》,让彩明来念。彩明翻了一回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于是,凤姐命人烧纸钱,分别为贾母和巧姐送祟。没想到巧姐竟真的睡安稳了。

(二)刘姥姥取名巧姐

红楼梦中巧姐出生于何时?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此事让凤姐觉得刘姥姥年纪长,懂得多,不由得对刘姥姥说了些心里话:“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缘故……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他。”

刘姥姥听后想了想,问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说七月初七,刘姥姥一听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罢。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她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凤姐听后很是欢喜,忙向刘姥姥道谢,并希望巧姐今后真的可以应了刘姥姥刚刚说的那些话。而现实,巧姐竟真的应了刘姥姥的那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巧姐所遇之难,所逢之凶,并不是平日里的小病小灾,而是大灾大难。根据作者在前八十回留下的多处伏笔,我们可知贾府最终的结局是被抄家,家族败落,子孙蒙难,巧姐也不例外。

由于现存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文稿与作者在前八十回所留下的伏笔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我们无法完全准确地说出作者设定的结局具体是怎样的,但是我们根据巧姐的相关判词和曲子进行推测,巧姐在贾府败落之时,被自己的“狠舅奸兄”坑害。虽然关于“狠舅奸兄”的人选尚有争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狠舅奸兄”为了金钱利益,坑害骨肉至亲,将小小年纪的巧姐弃之不顾。

巧姐小小年纪失去母亲的庇护,又遭遇亲人的坑害,此灾难对巧姐而言是致命的。

(三)化凶为吉

万幸的是,现实当真如刘姥姥当初所言的那般“遇难成祥,逢凶化吉”。落难的巧姐遇上了刘姥姥这个贵人,刘姥姥倾尽全力将蒙难的巧姐救出火坑,使得巧姐得以平安生存,免受生活摧残。

在巧姐的判词旁边,画着一幅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巧姐最终会成为一个乡村农妇,每日以纺绩为业。

红楼梦中巧姐出生于何时?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巧姐和刘姥姥的外孙子板儿有过接触,巧姐手中的柚子与板儿手中的佛手进行过一次交换,脂砚斋在此处有一个批语:“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这意味着巧姐和板儿在此处定下了情缘,巧姐被刘姥姥救出后应该是嫁给了板儿为妻,成为一个乡村农妇。

想必当初刘姥姥为巧姐取名字的时候,根本未曾想过一个贵族 *** 会遇到什么的“难”,什么“凶”,更没有想到所谓的“祥”,所谓的“吉”会与自己有关。当初,凤姐尊重刘姥姥,让刘姥姥为女儿取名字,并给予刘姥姥很多财物方面的接济。日后,贾府倾覆,巧姐蒙难,刘姥姥知恩图报,倾尽全力救助巧姐,并让板儿娶了巧姐,使得巧姐终生有托。当真是凤姐的一次善举为女儿巧姐带来了福报。

一个贵族少女变成一个乡村农妇,看起来落差很大,可是回顾红楼中的其他女子的人生命运,我们会发现巧姐的结局算得上是很好的,很圆满的。

巧姐的人生正如她的名字一般,即便遇到灾难,也可以巧遇贵人,化难成祥,化凶为吉。当真是应了那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6/445078.html

“红楼梦中巧姐出生于何时?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的相关文章

应璩: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有养生诗《三叟歌》广为流传

应璩: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有养生诗《三叟歌》广为流传

应璩(190年-252年),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字休琏。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应玚之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博学好作文,善于书记。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曹芳即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应璩原有集10卷...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昶简介:曾撰写《治论》、《兵书》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昶简介:曾撰写《治论》、《兵书》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出身太...

杜迁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三位

杜迁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三位

杜迁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摸着天,原是梁山二寨主。他是梁山的开山元老,但因本领平常,在晁盖、宋江掌政时期,地位不断下降。梁山大聚义时,成为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八十三位,上应地妖星,职司为步军将校。征方腊时战死于清溪县,追封义节郎。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杜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由...

童威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八位

童威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八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童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童威,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出洞蛟”,星号地进星。童威是童猛的哥哥,早先兄弟两...

鲍旭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位

鲍旭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鲍旭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鲍旭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丧门神,寇州人氏,原是枯树山寨主,后与李逵结交,率部投靠梁山。梁山大聚义时,排第...

王英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八位

王英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八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矮脚虎,两淮人氏,车家出身,原为清风山二寨主。他因救助宋江,大闹青州,而到梁山入...

张仁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将传》

张仁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将传》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仁愿(?-714年...

明朝东林八君子薛敷教简介:著有《续宪章录》、《癸巳录》

明朝东林八君子薛敷教简介:著有《续宪章录》、《癸巳录》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