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魏延脑后真的有反骨吗?魏延脑后无反骨

中国历史2年前 (2022-06-06)180

现代人肯定不会相信魏延脑后真的有“反骨”。那么,魏延之反既然不是骨头在作祟,又有什么原因呢?很显然与他的上司诸葛亮有关。诸葛亮一生误了3个人:马谡是小马拉大车,最终战败逃亡,下狱而死;姜维呢,姜维是正人君子,可惜不是中兴之才;而魏延呢,是大马拉小车,最终被逼“反叛”。本文作者这样的观察视角可谓独特,与传统史家、小说家的论断并不雷同,其迥异于常人的历史人物的评判观点,仅供读者参考评鉴。

“反”的真相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信阳市三里店),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

每当提到魏延,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两件事:一是他刚从长沙归降时,诸葛亮号令将他推出斩首,理由是他脑后有反骨;另外一个则是诸葛亮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他便发动叛乱,结果被马岱诛杀,印证了“反骨”的说法。

魏延脑后真的有反骨吗?魏延脑后无反骨

而真正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魏延“叛乱”基本是一桩冤假错案。

所谓“反骨”的说法,当然是小说家言。解剖学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只有206块骨头,谁也不可能单独在脑后多长出一块“反骨”。魏延所谓的“反叛”,其实是诸多原因造成的过激反应。

还是先来看看史实。根据《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诸葛亮在军中自感将不久于世,便背着魏延召集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安排后事,决定 “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文件精神按规定要传达到“军级干部”,却偏偏将“军级干部”魏延无端排除在外;如此违反组织原则安排后事已经相当不合适,而来执行这个错误决定的偏偏又是个错误的人。

杨仪与魏延,形同天敌,“有如水火”。二人“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这样一个政敌突然之间出来主持大计,魏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服调度,可谓本能反应。听到费祎转达的文件精神,他差不多要跳起来:“承相虽亡,吾自见在。亲府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这段话的前半部分可谓大义凛然,尤其是在大厦将倾的关键时刻,十分难得。诸葛亮为了蜀汉事业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约也不愿因为自己身死而放弃北伐大业,魏延最起码精神可嘉;后半部分的确经不起推敲,但假如大家都知道杨仪是个什么人,大约也就能够理解。

魏延脑后真的有反骨吗?魏延脑后无反骨

当马岱送回魏延的首级,向杨仪交令时,后者起身用脚踏之怒骂:“庸奴,复能作恶不”,直到回去“夷延三族”,方才消了心头恶气。等一切安定,他“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谁知只当了一个劳什子“中军师”的官,“无所统领,从容而已”,于是心里十分恼火,竟这样对费祎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深悔当初没有带枪投靠魏国。如果说魏延不听指挥也有伸手要权要官之嫌,那么杨仪则完全是一副 *** 裸的野心家嘴脸。碰到这样一个人指手画脚,别说魏延,就是脾气再好一些的恐怕也未必能听得进去。

还说费祎到魏延那里传达文件。如果按照籍贯划分,费祎与魏延还是老乡。费祎是鄳县(今河南信阳市罗山县)人。当然,那时费祎不会跟魏延论老乡关系。因为魏延不但不听,反倒进一步要求费祎也留下来,两人联名下文号令诸将,继续与魏军周旋。这事费祎肯定不能干。他忽悠魏延说:“我回去劝劝杨仪。他是文官,不懂军事,肯定会同意你的意见。”

魏延一旦松口,费祎出了营门便奔驰而去。魏延后悔了,但想追已来不及,只好心存侥幸,派人悄悄到杨仪那里查看情况。他得到的情报是杨仪已经在部署撤退。得到消息后,魏延大怒,于是不等杨仪出发,就率领所部先行撤退,并且烧绝栈道。魏延烧绝栈道,无非是阻止主力退兵。他不是还想“率诸军击贼”嘛。可是修栈道最麻烦的工序是在石壁上凿孔打眼,现在那个工序成果尚存,杨仪只消伐木铺板,因此也很快就撤过了秦岭。开弓没有回头箭。魏延心一横,索性派兵占据南谷口,准备攻击杨仪。杨仪派王平(即街亭之战时马谡的副将。《魏延传》中称为何平,因为王平小时候曾过继何家)前来抵挡。部众知道魏延理屈,随即散去,魏延无奈,只好带着儿子和亲信逃到汉中,最终被马岱追来斩杀。

魏延脑后真的有反骨吗?魏延脑后无反骨

其实,魏延所谓的“反叛”跟梁山好汉“只反贪官、不反朝廷”一样,目标仅仅只是政敌杨仪。但是杨仪持有诸葛亮的“上方宝剑”,在那个瞬间是正义的化身,所以魏延的举动才被官方定性为反叛。在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中有更进一步的说法:“《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求来也。令延摄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与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史通?;古今正史》记载:“魏时京兆鱼豢(三国时期魏国郎中,史学家)私撰《魏略》,事止明帝。”也就是说,这本书是鱼豢自己所修的私史,非官家史书。鱼豢入晋16年,一直未曾出任官职,忠于魏而耻为晋臣。他与蜀国没有利害冲突,记载总体客观,因此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最多的就是《魏略》。尽管裴松之认为上述关于魏延的说法,“此尽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但它至少可以证明一点,那就是即便在当时,也有人不相信魏延有狼子野心,反倒怀疑乱出杨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6/445362.html

“魏延脑后真的有反骨吗?魏延脑后无反骨” 的相关文章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祖籍长乐郡信都县,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各为其主 两人到底是更加厉害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各为其主 两人到底是更加厉害

还不知道: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比,到底强在哪里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的谋士,虽然人数很多,但真正能青史留名的却很少,其中诸葛亮算是最有威望,后世赞誉最好的一个。历史中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司马懿是谋略的象征。诸葛亮辅佐刘备,司马懿辅佐曹操两人各为其主,各自都是曹...

三国时期张飞为何敢多次叫板吕布?他们二人的实力如何?

三国时期张飞为何敢多次叫板吕布?他们二人的实力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吕布作为汉末三国第一猛将,几乎天下无敌,谁都不怕,曾被曹操手下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等六员一流大将合围,但是吕布全然不惧,最终全身而退。但是,吕布却很忌惮张飞,每次见到张飞,面对张飞的挑衅,吕布都显得有些顾虑,那么,吕布到...

陈济:明朝时期史学家,他为何被称为两脚书橱?

陈济:明朝时期史学家,他为何被称为两脚书橱?

陈济,明朝史学家,今属江苏常州人,陈洽兄。以布衣召为《永乐大典》的都总裁。书成,授右春坊右赞善,为皇太子所重,五皇孙皆从受经。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陈济自幼博学强记,读书过目能诵。口诵手钞,经史百家无不贯通,时称“两脚书橱”。洪武十八...

曹操控制汉献帝嫁一个女儿就好 曹操为何把三个女儿都送过去

曹操控制汉献帝嫁一个女儿就好 曹操为何把三个女儿都送过去

还不知道:曹操控制汉献帝,派一个女儿就够,为何把三个女儿都送了过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以前的时代背景中,女子向来就是被用来交换利益的工具,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也是为了换取自己想要的利益。但是那时候的汉献帝其实就是一个傀儡皇帝,曹操送去一个女儿...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关羽最后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关羽最后为何不得善终

关羽为何不得善终?正史上的关羽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号称“万人敌”,雅号“美髯公”,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曹操对他爱不释手,刘备的左膀右臂,为何晚节不保,落到被斩首。说起关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呢?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

周泰: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多次保护孙权安危,屡立战功

周泰: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多次保护孙权安危,屡立战功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三国时期孙吴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从征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数有战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