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孔子的爱徒 颜回小孔子多少岁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1年,孔子是颜回的老师,生于公元前551年,可见颜回要比孔子小30岁,颜回十三岁入学,入学的时候孔子已经四十三岁,那个时候孔子已经完全的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思想家,也就是说颜回入学的时候孔子的教学模式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正是因为孔子的思想体系已经完全的成熟,所以其思想的魅力对颜回的影响才是非常大的,颜回曾说过,老师的学问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见颜回对于孔子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对孔子的学问是非常崇拜的,正是因为如此,颜回才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对孔子亦步亦趋。
颜回入学的时候是十三岁,历时六年,学业已经基本完成,东汉郎凯这样说:颜回“十八,天下归仁”,颜回虽然完成了学业,但是一直没有去求官,一直在追随孔子,公元前497年,也就是颜回24岁的时候,颜回随着孔子游历列国,这个时候孔子已经54岁。孔子的旅程一直持续了十四年,等到再次回到鲁国的时候颜回已经是38岁,孔子已经是68岁的垂垂老人。
颜 *** 到鲁国后,也没有入仕,这个时候的颜回已经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回家后,颜回不能再追随孔子,自己也开堂讲学,但是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四十岁的时候,颜回英年早逝,孔子痛哭失声“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慨叹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
颜回的父亲是谁
颜回的父亲颜无繇,字路,所以历史上又称为颜路,生育公元前545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早年在鲁国讲学的时候曾经跟随孔子学习,比孔子小六岁,史书对于其记载的不多,颜路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曾近在官府做了一个小官员,其更大的贡献恐怕就是生了颜回这个儿子。
在颜回十三岁的时候,颜路将颜回送到了自己的老师孔子处学习,父子都是孔子的弟子,但是颜回的成就与影响力是颜路无法比拟的,但是由于颜回痴迷于孔子的儒家学说,一直在追随者孔子,所以家庭的重担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颜路在承担。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颜回的成功与颜路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颜路早早的将家庭的重担交给颜回的话,那么颜回也就不可能穷其一生追随孔子,也就不可能在史书中留下那么多的言语,可能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庸碌的普通人,少了一个一代大儒。所以说颜回的成功与颜路的支持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一去就是十四年,当颜回再次回到家里的时候颜路已经衰老了,家庭的重担不得已交给了颜回,于是颜回只能是通过办学获得一点微薄的收入用来贴补家用,但是仅仅两年,颜回就英年早逝了,颜回死后,家里甚至拿不出颜回的丧葬费,颜路多方筹措,在颜回的弟子的帮助下才勉强的将颜回下葬。
颜回生前是潦倒的,但是死后却荣宠不断,作为颜回的父亲颜路也获得了青睐,元朝的时候颜路被封为杞国公,谥号文裕。可以说享受到了儿子的好处。
孔子与颜回之间的故事
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月不违仁”,称其“贤哉回也”,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说再也没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到了其父亲颜路一代已经是徒有虚名,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可以说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与孔子朝夕相处的时间从其十三岁入学到其三十八岁自己开堂讲学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孔子对其是非常了解的,其对孔子也是非常了解的。不仅仅孔子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对孔子也是非常的崇拜,即使是在孔子学说不能被所有的国家接受作为施政纲领的时候颜回还是坚定的相信自己老师的思想,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见颜回是孔子坚定的信徒。
孔子对颜回也是非常信赖的,《吕氏春秋》记载的《颜回攫其甑》就很好的说明了孔子对颜回的信赖,孔子见到颜回从甑里面取食,但是还是相信了颜回的说法,相信是由于炭灰弄脏了米饭,所以颜回才拿出来吃了。从这里可以见到颜回的品德,也可以见到孔子对颜回高度的信赖。
从颜回与孔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人的师生情谊是非常难得的,彼此互相信赖互相推崇,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师生情谊的更高境界。
颜回输冠的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可以说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不曾离开,但是颜回也并不是一开始的时候就这样崇拜孔子的,一开始的时候也存在着很多的疑虑,事实上,对于任何人的了解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孔子了解颜回是这样的,颜回了解自己的老师的伟大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经历一些事情才能看得清楚。
《颜回输冠》出自《论语》,讲述了颜回跟人打赌的一件事情。颜回在街上碰到买布人与卖布人在吵架,买布人理直气壮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什么要我二十四钱?于是颜回说,三八就是二十四。买布人急了要与颜回打赌,并且要让孔子评判,如果自己输了愿意输自己的人头,颜回说要是自己输了就输自己的帽子。两个人找孔子评理,孔子却出乎颜回意料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啊。颜回于是输了自己的帽子,颜回听了老师的话,将自己的帽子乖乖的送给了买布人。但是颜回却觉得孔子老糊涂了,于是决定不再跟随孔子学习。
颜回借口回家有事,跟孔子告别,孔子嘱咐颜回说,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颜回走到路上,忽然下起雨,颜回赶紧跑到一个千年古树的树洞中避雨,可是想到老师的话,马上跑出来,刚刚出来就见到一个闪电将大树劈倒,于是心中佩服老师的先见之明。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颜回不愿意打扰别人了,于是用佩剑拨开妻子的房门走到床边,却摸到床头睡着一个人,床尾睡着一个人,于是大怒,举起佩剑要砍,又想起老师的话,于是点上灯,却发现妻子与妹妹各睡一头,于是颜回非常震撼。天明的时候颜回返回老师那里,见到老师就跪倒在地,说了自己的经过,问老师何以有先见之明。孔子说,你走的时候我见到要下雨了,于是嘱咐你一句,见你带着佩剑生着气走了,觉得不放心也嘱咐你一句,并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颜回又问为什么老师一定要说三八是二十三,孔子说,你要是输了只是输掉一顶帽子,如果是买布人输了就是一条人命,难道你想要人家的命吗?颜回大彻大悟,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孔子。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智慧与思想的深邃,也可以见到颜回一开始的时候对孔子也是存在着疑惑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必然的。
历史上颜回是怎么死的
颜回是孔子门生中最得意的弟子,这样说一点都不为过,虽然颜回没有做过官,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绩,但是其一生都是在践行着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最忠实的拥护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只是在这个世界上走了短短的四十载就告别了这个他热爱着的世界,让人不禁唏嘘。
要想知道颜回是怎么死的,就需要了解一下颜回的家庭,颜回也出生在贵族家庭,但是在春秋的末期,贵族的权利已经被大大的削弱,颜回的父亲颜路正是没落的贵族,家中只有几十亩薄田,对于生产力非常低下的那个时代来说,这几十亩薄田完全不能承担贵族的日常开支需要,所以颜回的生活是贫苦的。颜回的一生都不曾做官,一直最随着孔子,直到颜回三十八岁的时候才跟着孔子结束了周游列国回到鲁国,这个时候家中的父母均已年迈,生活的重担就落到了颜回的身上,颜回选择了讲学。颜回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过着“一箪食一瓢饮,身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的生活,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但是物质的贫乏让颜回的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身体出现状况也就是在所难免的。
再者,颜回觉得孔子的思想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学习是无止境的,颜回一直以来就没有间断了学习,艰苦的学习让颜回的身体也出现了太多的不支,艰苦的生活、辛苦的学习让颜回的健康每况愈下,刚刚年至不惑,颜回就去世了。
颜回,生于公元前521,卒于公元前481,短短的四十载,留下的思想却光耀千秋。
颜回的精神品质是什么样的
颜回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得到老师夸奖最多的学生,也是追随孔子时间最长的学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孔子毫不吝惜的将“仁”和“贤”归于颜回,可以说评价之高在其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颜回也得到了历代的统治者的推崇,颜回虽然是生前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死后却是荣宠万千,让人慨叹。
颜回首先是一个仁德的人,是一个贤德的人,但是无论是仁德还是贤德都是比较大的一个词语,可以根据一些小事来看其具体的表现,来总结其品质。首先是知错就改,颜回输冠就讲述了颜回对孔子产生了误会,但是知道自己错了之后,颜回立即对孔子跪拜认错,可见其知错能改,同时孔子评价颜回“不贰过”也说明了颜回知错能改。
另外颜回还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见其对孔子的崇拜之情,也可以见其对孔子是尊重的,对知识的学习是刻苦的。
颜回死后孔子大哭,说,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的学生了,颜回是更好学的学生。并且孔子还评价颜回说,讲学的时候颜回总是沉默寡言,以为他很愚笨,但是后来发现颜回不仅仅能够理解孔子的精神,还能够发挥运用。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天赋。
评价颜回的最著名的一句话现在经常还在人们的口头上传播的就是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的生活清贫,但是却能够做到安贫乐道,不会因为贫困而烦恼,而不愉快。
最后总结一下,颜回是一个称得上是一代大儒的人,是称得上“复圣”称号的人,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贤德、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