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周邦彦和宋徽宗有什么关系
周邦彦是北宋时期和大文豪苏轼齐名的著名词人,他个性慵懒疏散,潇洒不羁,他的词格律严谨,语言精雅华丽,尤其擅长铺叙。他的作品在后代婉约派词人中被尊称为”正宗“,影响十分深远。或许是因为他个性的缘故,他留下了很多的趣闻轶事,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典故便是和当时的宋徽宗以及一代名妓李师师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相传周邦彦长得高大英俊,是一个美男子。他也十分喜好美色,和当时汴京城中著名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关系十分密切。这个李师师不但容颜貌美,而且能歌善舞,因此当时汴京城中的权贵都竞相争夺这位才艺卓绝的女子,甚至连当朝皇帝宋徽宗都对李师师青睐有加,经常偷偷溜出宫来和她相会。有一次,宋徽宗生了一点小病,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就悄悄地约了周邦彦见面。没想到的是,周邦彦才刚到不久,宋徽宗也来了。在情急之下,周邦彦便钻到了床下躲起来。宋徽宗给李师师带来了刚刚进贡的新鲜橙子,两人相谈甚欢。这一切都被躲在床下的周邦彦给听到了。在宋徽宗离开之后,他便把听到的内容写成了一首词,叫做《少年游·并刀如水》。李师师很喜欢这首词,就笑纳了。
但是后来李师师在和宋徽宗缠绵的时候,却在不经意之间唱了这首词。宋徽宗一听便知道他来李师师家的事情被知道了,于是便问这首词是谁写的,李师师不敢隐瞒他,便说出了实情。于是宋徽宗便把周邦彦贬出了汴京。之后宋徽宗去李师师家的时候,她并不在家里。宋徽宗等了一会儿,才见李师师红着眼眶回来了。在宋徽宗的追问下,李师师说道其实是送周邦彦出城了,此外他还写了一首叫做《兰陵王·柳》的词。宋徽宗听了李师师唱的之后,觉得这是一首绝妙的好词,于是便赦免了周邦彦,还让他做了专门管理舞乐的大晟府提举的官职。
虽然说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探讨,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邦彦的才能和宋徽宗的用人的智慧。
周邦彦的浪淘沙慢主要内容是什么
《浪淘沙慢·晓阴重》是以偶北京送著名词人周邦彦所创作鄂一首词,被选入了《宋词三百》之中。这首词的标题一共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浪淘沙慢“是写词常用的词牌名,而”晓阴重”才是这首词的真正名称。该词的主旨是伤春感怀,全词一共分为三阙,上阕写的是追忆当年时令节候和折柳告别的情事。中阙写告别之后的所思所感,而下阙写的是虽有埋怨,但是却不是埋怨人,而是怨春天不和人相约。
我们来详细看一下该词的内容。首先是上阕:在一个阴云密布,浓雾笼罩的清晨,在南街上的马车正等待出发,而东门外的宴席也已经停歇了。柔嫩翠绿的枝柳正轻轻拂过人的面庞。而我则用手掩面擦拭泪水,亲自把送别的杨柳采折。想起在汉浦分别之后,她就好像远去的鸿雁一样不知飞到了哪里,很长时间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上阕主要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清晨冷清孤寂的场面来烘托出了词人凄凉悲苦的心境。
之后是中阙:我满怀深情地望着缥缈高远的天地,在这个冷风清的时节,我只能一个人品尝着长夜漫漫所带来的孤寂。感叹于在人世间最令人难以忘记的是离别之苦。手中握着的翠玉杯中的酒还没有喝完,只愿接着天上的残云留住西楼落下的明月。中阙延续了上阕悲凉凄苦的情景,进一步描绘出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最后是下阙:用丝织的衣带已经退却了光泽,绣被也叠放在一旁,连环锁已经解开了,旧人的香气早已消散。我久久地唱着怨歌,玉壶被我敲得边角残缺。可恨的是春天不于人相约,用来装点夜色的只剩下满地的梨花了。下阙一连用了五种遭到毁坏的事物,诉说了离别之苦对人的折磨,同时也变达了怨恨的深重。
北宋词人周邦彦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梅雪》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收于《片玉词》中的作品。这首词的词名为咏梅雪,其实际上是借咏梅学来抒发自己的羁旅别情,并暗含飘零不偶之慨。
这首词总共全词八句,这八句可以算是句句景,也是句句情。其中景中寓情,情以景见。词句上下呼应而无痕,情景浑融而莫辨,既工巧而又浑成,堪称工巧作品。
关于作者周邦彦写这首词的背景,当时正是新旧党争最炽烈的时期,就连清静的太学也被沦为两党的角立场,在周邦彦入学前,有一个名叫虞藩的太学生上诉太学授课不公。于是这件寻常纠纷被新党利用。引发了一场轰动一时的大案,并导致太学内任教的旧党成员或流放或下狱。从此新党占领太学,其学说成为太学的标准教材,任何违反新党利益的学说。都被视为异端邪说。教授必须按王安石的解说讲课,学生必须以王安石的学说应考,任何对此不满的言论都会被无处不在的眼线告发。这便是周邦彦柄身的太学。置身其中,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本身难免就会有身处寒冰地狱的彻骨寒意,才会写出这首词来。
此词虽表面上是写咏梅雪,但细细欣赏们就会发现这会搜词实际上写的是作者抒羁旅别情,暗含飘零不偶的感慨。开头大笔渲染,雪岸苍苍。其中还引用了柳永《八声甘州》的词,语淡情浓,耐人寻味。
关于周邦彦趣事有哪些
周邦彦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享有盛名的词人,在当时的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朝的周济曾经在《宋四家词选序》一书中称赞周邦彦的词已经达到了一种叫”浑化“的境界,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而是必须具有突出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努力才有可能达成的境界,因此他也被后人认为是词的“集大成者”。因为周邦彦个性洒脱不羁,不拘小节,于是便留下了很多的趣闻轶事。
周邦彦写有一首叫做《少年游》的词,主要讲的是一位男子宿妓的全过程: *** 白皙瘦长的手指拿着明亮锐利的剪刀,在水果盘子里切了一个新鲜的橙子,并在上面撒了一层盐,来招待男子。房间里一时之间香气缭绕,床被也早就铺设一新了,但是这两人却别有一番趣味,只见他们面对面坐着,先进行了一番调笙怡情,之后才开始互相依偎缠绵。在经过一番云雨之后,男子随即要走,但是女子对他说道,天已经很晚了,外面不但行人稀少,而且夜深霜重,还是留下来到天亮再走吧。
关于这首词,有人认为讲的就是周邦彦自己的一次宿妓行为。但是因为词中描写比较隐晦,后人很难得知到底讲的是谁。不管到了南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讲的是宋徽宗一次去著名的歌妓李师师家里拜访,恰巧周邦彦也正好正在那里。情急之下,周邦彦只能躲在李师师的床底下。宋徽宗来到李师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新鲜的橙子,说是江南采摘上贡的,之后宋徽宗还和李师师谈笑了一番。这一切都被周邦彦给听到了。他在宋徽宗走之后,便据此写下了《少年游》这首词。
其实细想一下,这个故事明显是不真实的,因为宋徽宗毕竟是一朝天子,他再怎么贪恋美色也会事先探察一番,周邦彦要是躲在床底下一定会被发现的。
周邦彦的一剪梅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剪梅》又是周邦彦的一首咏梅词,而这一曲调的词牌名就是出自这首的开头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取的是前三个字。后来也因为别的词句而有另外的词牌名,不过最出名的还是这个。
词人咏梅,开头就点明了梅花在他心目中的美是一个字“娇”,而且不是一般的娇美,是“万样”的、风情万种的。他吧梅花看作美人,斜插在树枝上,仿佛是眉梢上稍稍的一点,在那里微笑着,风中的舞姿轻盈得飘若惊鸿,仿佛是在对酒宴上的我们拍着手招呼。
夜渐渐深了,也渐渐冷了,酒意也慢慢消去了。经常可以听到美人的衣袖里玉镯敲碰的声音。城头上是谁在催促着打更,银饰的漏壶怎么样了,让明天的早晨来得更晚一些吧。漏壶是古时候用来记时的仪器,沙漏或者水漏,而打更则是人为的报时。词人提到时间,主要是目的可见最后一句,他是希望时间过得更慢些。
这首词上阕写景咏物,把梅花比作娇美的女子,又是眉梢,又是微笑舞蹈,又是拍手相招,栩栩如生,美不胜收。而下阕抒 *** 感,词人原本是饮酒赏梅甚是乐趣,可是随着夜深,用来消愁的酒也慢慢消散,清醒的他又想起来心里的那个她。然后突然听到外面传来的打更声,不甚哀伤。他不愿太阳升起,不愿第二天的到来,只想慢慢享受这凄清的夜晚。
周邦彦的这首《一剪梅》在他的众多词作中并不十分出彩,出名的原因还是因为造就了这一词牌名,后世最著名的还是李清照的那首。
周邦彦的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写于周邦彦处在荆州时期,他在此担任教授一职。本篇表达出词人羁旅生活的伤感之情。
上片主要对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情感,开头两句就描写了春雨朦胧时的景象,用“廉纤”二词写出了春雨连绵不断,到了傍晚依旧下个不停,把自己的伤别和离愁之感寄托在春雨这个意象当中。此时已到黄昏,飞雨依旧在连绵不断的下,这也为下片抒 *** 感奠定基础。
下片主要写的是伤别之事。词人在楼人跟友人们痛饮,这只是离别的前夕,友人们都在为他饮酒饯别。“浮香絮”写出了词人在饮酒的时候,看到池塘上飘落着花絮,象征着自己就跟这些花絮一般,漂泊天涯。“细作更阑语”写出了二人将要离别,却又不忍心离别的伤感之情,夜静人深了,只好细语长谈。
“乱如云”这三个字比拟鲜明,将词人自己内心的烦乱之情,犹如翻滚之云一般,没有结构的勾画出来。“一窗灯影、两人愁”这一句话前后字数上虽然不对等,但其意思是对偶句,灯影跟愁人相对,灯和人都是有形却没有无声的存在,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婉之境,这个时候无声胜有声。“又是”二词起到突出重用,提醒读者,他们的离别,这早已不是之一回,让人感到惋惜。
这篇词的主要特点就是画面极其富有变幻,通过词人细腻的描写,来寄托自己忧愁之感,使整个事物和画面呈紧密联系,情景相交融,表达出了更加浓郁的羁旅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