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花间词派韦庄是哪个朝代的?

中国历史2年前 (2022-06-12)130

花间词”乃是活跃在晚唐和五代时期的汉族派,它的出名是要来源于《花间集》。一般来说,词可分为:长调、中调、小令。而在这本《花间集》中却意外的没有长调慢词,其实这并不是作者故意的,而是当时北宋初年,慢词确实还没有出现。

花间词派韦庄是哪个朝代的?

《花间集》图

这本《花间集》是由赵崇祚所编辑,可以说是一本词总集,其中包含了温庭筠在内的多名人物的的作品。但是作为编辑者,赵崇祚却一首也没有,可见他毫无私心,态度客观。作为花间词人,因为他们诗词的作风大都是一致的,所以后世的人称他们为“花间词人”。要说其中谁是主体,当然要莫属于温庭钧和韦庄了。

韦庄和温庭钧是在花间词中成就更高的人,后人将他俩合称为“温韦”。相比之下,他们两个人的作词内容基本上并没有太多的区别,都离不开男女情愁,悲欢离合。但是韦庄则善于注重人物感情的抒发,如在《菩萨蛮》里用以景称情,称托出远走的游子悲伤的心情,此词,意象鲜明,算得上是多种写春诗里的佳作之一。在风格上,韦庄写的词喜欢用清新流畅的白描手法来表达深沉的感情。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韦庄对相关的闺情词写的也是非常具有特点,他写的诗词与闺中的美人一样相互交融,犹如真的一样,王国维还曾称赞他: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飞卿之上。观昔人颜、谢优劣论可知矣。

韦庄是哪个朝代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代孙子,也是五代花间派词人。词的风格清丽,形象生动。他还曾担任过前蜀的宰相。

花间词派韦庄是哪个朝代的?

韦庄-菩萨蛮

他早年时期算是运气不佳吧,每次考试都不中。一直到他快60岁左右才考得进士,担任校书郎一职。他曾在天复元年时期入蜀为王建掌书记,从这以后他就终生仕蜀。在天佑四年,劝说王建当皇帝,并为他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他与温庭钧同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史上称两人为“温韦”。大多数的词大致都描述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一些上官贵族的轶事,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将人的享乐生活和离情别绪生动的表现出来。

韦庄写的词都很有名,《浣花集》就是其中的一首。他曾身陷重围,中年时期又被病痛折磨。883年,在洛阳著有《秦妇吟》,词的内容主要反映了战乱中妇女的遭遇,在当时很是出名。后世之人还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和他的《秦妇吟》称为“乐府三绝”。韦庄除了写言情外,还擅长写个人身世,他一生的经历,可分为两个时期,其一是仕唐时期,其二是仕蜀时期。但关于大部分的词,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后期。

在文学地位上,韦庄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代表作就是《秦妇吟》,是为今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了,诗中选取典型的情节和场面,在运用有层次的手法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同样也标志着中国诗歌的发展。

韦庄名句

“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这一句句优美的著名诗句就是出自于晚唐著名诗人、词人韦庄。

花间词派韦庄是哪个朝代的?

诗人韦庄雕像

韦庄的诗句大多数是情致深婉,包蕴丰厚,令人深思。此外,韦庄的诗多以感旧、离情、怀古这三个方面为主题。而他的词多写自己在生活上的体验和上层社会游乐生活中的离情别绪,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他所创作的诗词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诗词。

虽说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在诗作内容上并无太大差别,但是温庭筠多写供歌妓歌唱的诗词,而韦庄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菩萨蛮》中“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韦庄追忆往昔在江南的游历,将生活飘零,饱经离乱之苦与思乡之情相融合,情韵深至,令人感伤。《秦妇吟》中“老翁暂起欲陈词,却坐支颐仰天哭。”“避难徒为阙下人,怀安却羡江南鬼。”反映出韦庄对起义军的暴行所愤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唐军对百姓的压迫,表现出韦庄的无可奈何与悲伤之情。布局严谨,脉络分明。

韦庄一生当官并不是一帆风顺,又逢时局动荡,致使一生飘零,人生中充满了悲伤离别、思念故乡之情。由此,创作出令人赞赏的诗句,也使他在唐末诗坛上具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也曾赞他:“胜于咸通十哲。”

韦庄共写了几首菩萨蛮

关于诗人韦庄所写的《菩萨蛮》,一共有五首,均是韦庄在南方躲避战乱时写的一组词,大都歌颂了江南的美景和人物美,既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依恋之情,还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惆怅之情。

花间词派韦庄是哪个朝代的?

《菩萨蛮》韦庄图

之一首词主要写他跟一女子的爱恋。当时他身在洛阳,与一女子相遇,两个人相互珍惜这段美好的缘分。后来他为了自己的前程不得不和这个女子分开,临走之前,这女子弹奏了一曲琵琶与他赠别,并要他早点回来。

而到了第二首诗时,他写到了江南。8年时间里为了考取功名,可事事不如意,都一无所获。所有人都说江南美好,可是在他心里只求能够回到家乡。

第三首则写的是他在西蜀的时候,那时的他已经面老珠黄,唐王朝也已经要灭亡了。所以不论是家乡还是江南,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在这首诗里写的大都是对江南的往日思念。

在第四首诗中,他与西蜀主人一同喝酒,为了不让自己沉浸在回忆的伤痛中,一醉方休。宁可沉浸在酒精中,也不愿意醒来。

第五首则是对所有词的一个总结。他自己本是生在洛阳的才子,却老在了江南。自己也并没有忘记昔日的恋人,当自己看到湖中的鸳鸯,便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可是对方又会知道自己的所有的遭遇吗?

这五组词,从上到下,以景抒情,多次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刻画了作者昔日游子的念乡之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206/446375.html

“花间词派韦庄是哪个朝代的?” 的相关文章

陶谷是什么人?赵匡胤登基之后他是什么结局?

陶谷是什么人?赵匡胤登基之后他是什么结局?

陶谷,北宋大臣,本姓唐,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改姓陶。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赵匡胤在距离开封仅二十公里处的陈桥驿被黄袍加身,叛周称帝。随即,赵匡胤在跟将士们约法三章之后,率部回师开封,后周灭亡,宋朝建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有如韩通、魏仁浦...

朱元璋是如何诛杀那些拥有免死铁券的大臣的?

朱元璋是如何诛杀那些拥有免死铁券的大臣的?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开国皇帝, 年号“洪武”。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朱元璋在开国之初,确实发了很多“免死铁券”出去。《明史》记载:“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并赐铁券。”获得“免死铁券”的公包括李善长、徐达等六人。获得“免死铁券”的侯包括汤和、耿炳文等二十八...

汉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刘备选太守时为何选择魏延而不是张飞

汉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刘备选太守时为何选择魏延而不是张飞

刘备任命汉中太守时,为何放弃战功卓著的张飞,而是选择了魏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在夺取汉中后,便物色担任汉中太守的人选。汉中是蜀汉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时大家都认为,担任汉中太守的最佳人选是张飞。谁知道,刘备最后选择的汉中太守是魏延...

曹爽听桓范的能赢吗 最后结果又是什么

曹爽听桓范的能赢吗 最后结果又是什么

曹爽如果当年听桓范建议,号召天下勤王,能否反杀司马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司马一族之所以能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一场政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

张皓:东汉顺帝时期司空,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张皓:东汉顺帝时期司空,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张皓(一作浩)(50年-132年),字叔明。犍为郡武阳县人,东汉时期大臣,西汉留侯张良的六世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任郡吏、大将军掾、尚书仆射、彭城国相等职,在廷尉任上,留心断狱。延光三年(124年),安帝听信谗言,将要废时为太子的汉顺帝刘保,张皓与太仆来历...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华佗死于曹操之手,当年曹操为什么非要斩杀华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国历史时期有很多的名人都是意外而造就了非凡的人生的,其实他们本心本质并不在此,比如名医华佗。华佗作为中国封建历史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位医生,他留下了很多的传说...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了多少人?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了多少人?

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开国前后,明太祖朱元璋封赏的开国英烈、勋贵中,有好多兄弟伙的。朱元璋自己没有亲兄弟帮助打江山,部下中却有不少亲兄弟齐上阵,为建立明朝抛头颅、洒热血,也为自己和家族争取富贵荣华。其中有那么一部分亲兄弟们在明朝开国后...

狄仁杰在唐朝是什么存在?他和来俊臣之间有何故事?

狄仁杰在唐朝是什么存在?他和来俊臣之间有何故事?

狄仁杰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长寿元年(693年)的一天,宰相狄仁杰因为被来俊臣等人诬陷谋反,而遭逮捕下狱。来俊臣审问狄仁杰,让他承认谋反。狄仁杰知道自己若是不认,定会被白白折磨至死,于是乖乖承认谋反。来俊臣大喜,便不再提防狄仁杰。后来狄仁杰使计使武则天得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