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墨子三辩》原文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6-13)320

还不知道:《墨子·三辩》原文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三辩》突出表现墨子学术性格的复杂、多样和矛盾,是当时辩论状况的真实写照,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墨子·三辩》原文:

程繁问于子墨子曰:“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瓴缶之乐。今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脱,弓张而不弛,无乃有血气者之所不能至邪?”

子墨子曰:“昔者尧舜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汤放桀于大水,环天下自立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护》,又修《九韶》。武王胜殷杀纣,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象》;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驺虞》。

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尧舜。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程繁曰:“子曰‘圣王无乐’,此亦乐已,若之何其谓圣王无乐也?”

《墨子三辩》原文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子墨子曰:“圣王之命也,多者寡之。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因为无智矣。今圣王有乐而少,此亦无也。”

【鉴赏】

《三辩》突出表现墨子学术性格的复杂、多样和矛盾,是当时辩论状况的真实写照,从中可引出对今人有益的经验教训。《三辩》记载了程繁和墨子的反复问答。

程繁先声夺人地反驳墨子说,您说圣王不奏乐,不听音乐,可是,诸侯处理政事疲倦了,就演奏钟鼓之乐来休息。士大夫处理政事疲倦了,就演奏竽瑟之乐来休息。农民春天耕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冬天储藏,就敲打瓶盆来休息。现在您说,圣王不听音乐,这就像只让马拉车,却总不让马卸套,只把弓拉紧,却总不松开,这是有血肉之躯的人所不能办到的。程繁的陈词,很符合人情事理。

在逻辑上,墨子说“圣王不为乐”、“圣王无乐”,相当于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但墨子同时又说:从前尧舜用茅草盖房,实行礼仪,演奏音乐。商汤把夏桀流放于大水,一统天下,自立为王,事业成功,没有后患,继承先王音乐,创作音乐,把乐章叫做《护》,又整理古代音乐《九韶》。

周武王灭商,杀死商纣王,一统天下,自立为王,事业成功,没有后患,继承先王音乐,创作音乐,把乐章叫做《象》。周成王又继承先王音乐,创作音乐,把乐章叫做《驺虞》。这等于承认“有些圣王为乐”、“有些圣王有乐”,相当于特称肯定命题“有S是P”。这跟前面说“圣王不为乐”、“圣王无乐”的命题形式“所有S不是P”,是矛盾关系,同时肯定二者,导致自相矛盾,违反了逻辑学的矛盾律。

程繁紧接着批评墨子说:“您说圣王没有音乐,可是这些也是音乐,怎么能说圣王没有音乐呢?”程繁一语中的,击中要害。

反复驳辩到最后,墨子说:“圣王的法则是,事物过度了,就减少它。饮食对于人是有益的,但饿了知道进食,这种聪明不能算聪明。那些圣王虽有音乐,但却很少,就像会吃不能算聪明一样,很少的音乐,等于没有音乐。”

墨子这种“少乐无乐”的强辩,酷似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诡辞,这种强词夺理的谬误论证,在程繁合乎逻辑的论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无异自我认输。

在中国古代的学术辩论中,墨子总体上处于优势。墨子所创墨家,推出中国古代辩学著作《墨经》,鲁胜称之为《墨辩》,《辩经》。墨子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奠基人和先驱者。墨子在实际辩论的多数场合,都充当正面教师的角色。

《墨子三辩》原文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但墨子在《三辩》篇,扮演了一次强词夺理的反面角色。程繁的辩论,合乎逻辑,论证有力。相反,墨子的议论,违反逻辑,辩技拙笨。墨子若不修正观点,改变陈述,势必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在真理和逻辑面前,人人平等。对古今中外全人类都普遍适用的逻辑真理,对墨子也一视同仁,并不特别偏袒墨子。墨子坚持“圣王不为乐”、“圣王无乐”的错误论题,但他的任何诡辩和强词夺理,都不能证明这一论题为正当合理。

汉代史学家刘向、刘歆,奉皇帝命,整理皇家图书馆收藏的诸子百家典籍,把《三辩》编进《墨子》,使我们得以体察墨子学术性格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矛盾性。这种意外收获,生动有趣,启人心智。这证明人无完人,瑕不掩瑜,圣人也会有些许瑕疵。墨子强词“非乐”,就是一例。

墨子“非乐”,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复杂问题。“乐”,泛指音乐等艺术活动。墨子“非乐”的用意,原本主要是非难统治者浪费民财民力而大搞奢侈享乐的音乐艺术活动。其实墨子精乐道,对音乐等艺术活动,是内行专才。

《淮南子·要略训》说:“墨子学儒者之业,习孔子之术。”“儒者之业”和“孔子之术”,包括“乐”。“乐”是儒家“六艺”的一种。墨子学过“乐”,深谙乐理,善乐技,还曾做过乐吏,善吹笙。

《礼记·祭统》说:“墨翟者,乐吏之贱者也。”《吕氏春秋·贵因》说:“墨子见荆王,锦衣吹笙,因也。”《艺文类聚》卷四十四说:“墨子吹笙,墨子非乐,而于乐有是也。”墨子见荆王,为之表演吹笙。墨子“非乐”,但对音乐等艺术活动,也有所肯定,体现出他复杂矛盾的心理性格。

墨子肯定音乐等艺术活动的美感功能。《非乐上》记载:“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即墨子之所以“非乐”,不是说大钟、鸣鼓、琴瑟、竽笙的声音不好听,相反眼睛看了美,耳朵听了乐。虽然如此,但是由于统治者大搞音乐等艺术活动,不符合人民利益,所以墨子说大搞音乐不对。

墨学的价值主体,是劳动人民。劳动人民急需解决的是温饱。从统治者的角度说,音乐等艺术活动可以给他们以美感享受。但墨子认为,这是统治者在挥霍劳动人民的血汗。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大搞音乐等艺术活动,满足私欲,耽误生产,劳民伤财,有害无利。

墨子非乐,走向极端。《淮南子·说山训》说:“墨子非乐,不入朝歌之邑。”《史记·邹阳列传》说:“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说的是墨子带学生周游列国,听说前方地名叫朝歌,字面意思是“一大早就唱歌”,马上联想到统治者贪图享乐,便驱车返回。

音乐有重要的社会功用。音乐等艺术活动,有教育感化、陶冶品性、培养情操的功能。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与文化娱乐水平也相应提高。我们现在不能学墨子继续“非乐”,而要适当发展音乐等艺术活动,让音乐跟经济、政治、伦理、教育、科学等相辅相成,谐调发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206/446575.html

“《墨子三辩》原文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的相关文章

房融:唐朝时期宰相,爱好佛法,参与翻译《楞严经》

房融:唐朝时期宰相,爱好佛法,参与翻译《楞严经》

房融(?~705年),字号不详,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市)人,唐朝时期大臣,宰相房琯父亲。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博识多闻,进士及第。武周时期,亲附宠臣张易之兄弟,累迁正谏大夫、同平章事。神龙初年,追究坐罪流放岭南钦州,病死于高州。平生爱好佛法,参与翻译《楞严经》...

明朝东林八君子钱一本简介:著有《像象管见》、《像抄》

明朝东林八君子钱一本简介:著有《像象管见》、《像抄》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郭待举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

郭待举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郭待举,唐朝许州颍川...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临当欲去时,...

南朝著名诗人徐陵为何被称为天上石麒麟?

南朝著名诗人徐陵为何被称为天上石麒麟?

徐陵(507-583年),南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他被称为“天上石麒麟”?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徐陵幼小的时候,就被高人赞誉为“天上石麒麟”、“当世颜回”,他家族成员都非常刚正严肃、又诚恳谦逊。当时朝廷文书制度,多由徐陵写成,徐陵在朝廷上弹劾陈文帝(世祖)陈蒨的弟弟安成王陈顼(后来的陈...

曹丕命令曹植写《死牛诗》,揭秘背后故事

曹丕命令曹植写《死牛诗》,揭秘背后故事

曹操一共生了25个儿子,今天咱们来说说曹丕和曹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曹冲病死后,曹植就成了曹丕上位的最大阻力。曹植因为才华横溢,尤其是擅作诗歌,令曹操很是欣赏。为了搬倒三弟曹植,曹丕煞费苦心。而这时的曹植却过于恃才放旷和放荡不羁,因醉酒私自乘坐王室车擅闯王宫大门司马门,违犯...

在书写《史记》的时候,司马迁为何对樊哙的评价很高?

在书写《史记》的时候,司马迁为何对樊哙的评价很高?

影视剧中,樊哙多为一个英勇无惧的武士形象,他为人忠诚、威猛,是刘邦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史记》中,其实司马迁对樊哙的评价很高,称如果没有他那沛公的大业几乎半途而废,指的就是在鸿门宴上,樊哙机智救出刘邦。也正是通过此事,后人在看樊哙时,会觉得他不止忠勇神武,还足智多谋,如果只从外表看或许还真看不出来...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他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他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

南宋时期,社会时局十分不稳定,虽然国力不够强大,但是在文化方面还是一如从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环境,孕育出了一大批爱国诗人。南宋高宗至孝宗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个群体,由范成大、尤袤、杨万里和陆游四人组成,他们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也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江西派诗风的影响,但又具有自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