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姚崇的十事要说介绍

中国历史2年前 (2022-06-17)210

姚崇的十事要说介绍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曾经过多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安乐的时期。我们把这些和平安定的时期称为“盛世”。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盛世主要有汉代“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光武中兴”,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每一个盛世的创立,除了依赖于更高统治者皇帝的主政之外,一定会有精明能干的大臣辅佐。在这些具有雄才大略的能臣之中,“开元盛世”的重要辅政大臣之一姚崇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姚崇的十事要说介绍

姚崇画像

姚崇,原名元崇,是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武双全,先后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代。他一开始并不喜欢读书,而喜好打猎、习武等活动。一直到了二十岁的时候,他才开始发奋苦读,很快便考取了功名。一开始担任的是孝敬挽郎的官职,后来因为平定叛乱有功和政绩突出,一路升迁,一直做到了宰相之位。这是他之一次担任宰相。

到了公元713年的时候,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铲除了妄图谋反的太平公主的势力,在经过新丰检阅军队时与姚崇会谈,想任命他再次担任宰相之位,姚崇便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说”,主要包括:施行仁政废除严苛的刑法;休养生息,不再发动战争;严格执法,不论谁违法都应按法办事;宦官不得干预政事;轻徭薄赋;皇族成员不能担任台省官;礼待群臣,虚心纳谏;不修建道观、寺庙;以史为鉴。这十条主张充分体现了姚崇的雄才大略和长远规划。唐玄宗听完之后欣然接受,由此继“贞观之治”后唐朝的又一个盛世开始了。

姚崇不愧是一代贤相,“十事要说”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从稳定局势、整顿官吏和改善财政三个方面来为替玄宗治理政局,是堪称为治国典范的举措。

唐代能臣姚崇简介

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721年,原本的名字叫元崇,字元之,是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氏。他是我国唐代初期的一位能臣,著名的政治家。他文武双全,能谋善段,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位皇帝,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点与唐初的能臣狄仁杰和娄师德一样。他曾经参与过旨在逼迫武则天退位,使唐中宗重登帝位的神龙政变。在唐玄宗登基之后被重用,是辅佐他开创”开元盛世”的重要大臣。

姚崇的十事要说介绍

姚崇雕像

姚崇年轻的时候生性洒脱不羁,非常重视自己的名节。不过起初并不爱学习,而是对打猎、习武等比较热衷。直到二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勤奋读书,随后考取功名,担任了孝敬挽郎的职位,之后又被授予濮州司仓参军的职位,因为政绩突出升迁至夏官郎中的职位。在696年的时候,因为他处理契丹李尽忠和孙万荣的叛乱果断及时,没有进一部扩大战乱,而被女皇武则天任命为夏官侍郎。此后便一路升迁,一直做到了宰相的职位。随后便先后辅佐了唐睿宗和唐玄宗,尤其是在唐玄宗继位之时,尽心辅佐,使得唐朝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富裕安乐,这就是著名的“开元盛世”。

在姚崇晚年的时候,玄宗对他仍十分信任,他因感染疟疾不能上朝的时候,玄宗都会拍使者来看望他并征求他对朝堂政事的意见。姚崇在开元九年病逝之后,被追赠为扬州大都督,谥号为文献,又在开元十七年被追赠为太子少保,可见玄宗对他的欣赏和器重。

纵观姚崇的一生,除了在管教子女方面有所欠缺之外,在其他方面都堪称是一代能臣的标杆,他的显赫功绩和恪尽职守的高贵品格将会被历史永远铭记和传颂。

姚崇品性如何

唐朝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在将近三百余年的时间里,唐朝出现了两个著名的盛世: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贞观之治”,前后延续了近二十二年;另一个就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开元盛世”,这可以说是唐朝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开元盛世”的出现最重要的当然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勤勉执政和文韬武略,当然也离不开一干能臣的尽心辅佐。在这些能臣中,姚崇便是其中更具代表性的人物。

姚崇的十事要说介绍

姚崇画像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出生在现在的河南陕县,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自小并不喜好读书考取功名,而是打猎和习武等活动。一直到他二十岁的时候,他才开始勤奋读书,并最终得中进士,开始了他漫长的官场生涯。他曾经先后三次担任宰相,经历过武则天、唐中宗和唐如宗三朝,并先后三次担任宰相的职务。其中在唐玄宗统治时期,他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说”,这十条治国良策被玄宗欣然采纳,此后他又殚精竭虑辅佐玄宗,助他开创了“开元盛世”。

虽然姚崇为“开元盛世”出现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他在管教自己的子女方面确是不合格的。他的儿子姚彝和姚异都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但是他们不仅不为民谋福,反而大肆收敛财富,供自己享乐,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强烈不满。当他的亲信赵诲因为贪污被揭发后,他不但不惩处他,反而设法极力营救。

总得来说,姚崇做出的功绩是要远远大于他的过失的,他仍然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智慧的贤臣。

姚崇张说的故事

“开元盛世”是我国唐朝时期继唐太宗李世民缔造的”贞观之治“后又一个经济,文化和科技大发展的盛世。这一盛世的出现除了要归功于唐玄宗李隆基的精心治理之外,更离不开那些具有深厚学识的大臣。在这些无论是谋略还是品德都是非常出众的大臣中,姚崇和张说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两个虽然都是唐玄宗的得力助手,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并不融洽。

姚崇的十事要说介绍

张说画像

姚崇和张说都曾经担任过宰相的职务,理应默契合作共同辅佐唐玄宗,为何他们之间就会出现矛盾呢?他们两人在女皇武则天当政时期还算是相处比较融洽的,当时他们都得到了重用,也为治理国家付出了许多。但是在开元元年也就是唐玄宗继位的时候,玄宗因为想提拔姚崇担任宰相之位而招致了张说的不满,他指使御史大夫赵昭彦弹劾姚崇,但是玄宗并没有理会,想来他们的矛盾应该就是从这里开始渐渐加深的。

关于姚崇和张说,他们之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姚崇临死之前,他对自己的儿子说:“我死之后,张说出于礼节一定会来吊唁我。那么就将我收藏的奇珍异宝拿出来,如果他一眼都不看慢慢就有危险了;如果他看了,那么就将让他自己挑他喜欢的便送给他,并请他为我撰写碑文。一旦得到碑文之后,马上上报皇帝进行雕刻,到时他后悔也来不及了。事情果然如姚崇所料,张说为他撰写了碑文。但回去之后又后悔了,想要回碑文,但是姚崇的儿子说已经上报给皇上了。张说懊恼不已:“没想到姚崇死了还算计我,我到现在才知道我确实比不上他!”

虽然说姚崇和张说之间存在矛盾,但是这并不妨碍后世之人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为“开元盛世”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在心。

姚崇后裔生活水平如何

姚崇,原名元崇,字元之,为了避唐玄宗的年号“开元”而改名为姚崇,他出生在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他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曾经三次担任宰相的职位,可谓位极人臣。他在为官期间,勤勉奋进,为唐朝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竭尽全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他曾经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唐朝继“贞观之治”后的又一个盛世——“开元盛世”,因为他所做出的突出功绩,他和其他三位大臣房玄龄、杜如晦和宋璟一起并称为唐朝四大贤相。

姚崇的十事要说介绍

姚崇剧照

姚崇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姚懿曾经担任国嶲州都督的职位。他少年时期对读书并没有多少兴趣,反而先后打猎和习武这种户外活动。直到二十岁的时候,他才醒悟自己不能再这样玩乐下去了,于是发奋读书,终于考中了进士,起先被任命为孝敬挽郎。之后,契丹人谋反,姚崇因处理此次叛乱果断及时,没有扩大战乱的影响而受到女皇武则天的青睐,于是他被提升为凤阁鸾台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职位。此后三起三落,直到唐玄宗继位,他十分欣赏姚崇的才华,再次邀请他出任宰相。姚崇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说”来辅佐皇上,被玄宗欣然采纳,此后他励精图治,为开创”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姚崇做出了很多政绩,但是他对自己的子女的管教很成问题。他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姚彝、次子姚异和幼子姚奕。其中他的长子和次子虽然在朝中担任要职,结果非但没有做出什么功绩,反而徇私枉法,大肆收敛财富,引起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而他的幼子虽然不像前两个儿子那么贪财,不过也没有做出什么重大的功绩,政绩平平。

看来个人的成才主要靠的还是自己,先天的条件再好还是要自己努力才会取得一番成就。

姚崇做过哪几朝的宰相

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公元721年,字元之,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他是我国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雄才大略,勤勉有为,为唐朝的安定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他的一生中,总共经历了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五位帝王,担任过三次宰相的职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姚崇的十事要说介绍

姚崇剧照

姚崇之一次担任宰相是在女皇武则天在位时期。姚崇出生于将门之家,他的父亲姚懿曾经担任过嶲州都督的职务。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和自身的努力下,他对军事方面非常熟悉,这时契丹人造反,姚崇及时处置,没有造成特别大的伤亡,经过这件事之后,武则天觉得他是一个可用之才,于是提拔他担任了宰相的职位,但是后来因为他反对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个武则天的宠臣派人去定州建造寺庙而被贬为司仆寺卿。

第二次担任宰相是在武则天晚年时期,朝中大臣们联手铲除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之后,姚崇随即官复原职。但是担任了宰相没多久,他因为在见到被废黜的武则天时激动大哭而惹得唐中宗不满,他又被贬为亳州刺史。

第三次任宰相职位是在唐玄宗登基之后。玄宗早就听闻他的才能,于是便邀请他再次出任宰相,姚崇没有立即答应,而是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说”要求皇帝采纳才肯做宰相。这十条良策主要是从稳定政局、整顿官吏和改革财政三方面来治理朝政的举措,玄宗听了之后自然是欣然接受,从此姚崇尽心辅佐玄宗,帮助他开创了唐朝的又一个盛世——“开元盛世”。

纵观姚崇一生三次担任宰相又三从被贬,可以看出他的仕途也不是那么顺利,但是这掩盖不了他的雄才大略和深远智慧,他依然是一代名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206/447155.html

“姚崇的十事要说介绍” 的相关文章

祖逖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祖逖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志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祖逖是东晋初期的北伐名将,多次击败石勒,收复黄河以南的西晋故地。那他为何未能北伐收复河北,安定晋朝一,闻鸡起舞祖逖出身世族,早年丧父,因此与兄弟们住在一起。祖逖为人豁达放荡,不遵守...

朱元璋当初靠郭子轩起家 朱元璋后面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代的

朱元璋当初靠郭子轩起家 朱元璋后面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代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靠郭子兴起家,做了大明皇帝后,对郭子兴及后代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朱元璋大家都非常熟悉,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汉族开国皇帝,同时又是农民起家,朱元璋身上有着非常精彩的故事。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发达之前,和当时元末义军首领郭子兴有着特殊...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竟陵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将前...

乾隆死后为什么选择和令妃合葬 两人是真爱吗

乾隆死后为什么选择和令妃合葬 两人是真爱吗

对乾隆皇帝死后,为何要选令妃合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三十年,乾隆要第四次南巡,所谓“南巡”就是去江南游玩,顺便找个民间美女调剂一下口味。那拉皇后太了解乾隆了,知道他出去,一定粘花惹草。于是死活不同意,并以“断发”为威胁。在清朝,满人女子断发,是很严重的一种行...

在军事、政治等方面,赵云有哪些成就与贡献?

在军事、政治等方面,赵云有哪些成就与贡献?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襄樊之战后于禁是什么结局?孙权是如何待他的?

襄樊之战后于禁是什么结局?孙权是如何待他的?

于禁,字文则,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于禁在襄樊之战中,救援曹仁,结果遇上秋连绵雨,汉水暴涨,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于禁本人被关羽生擒,被迫投降,关羽没有杀于禁,而庞德因为誓死不降,被关羽斩杀。关羽被孙权偷袭荆州,败亡后,于禁被孙...

五子良将整体水平比不上五虎将 五子良将实力有多弱

五子良将整体水平比不上五虎将 五子良将实力有多弱

对五子良将有多弱?五虎将只出动2人,就可以轻松横扫他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代,蜀国有五虎将,而江东有十二虎臣,魏国也有五子良将,这些人都代表了各方势力的顶配阵容。按照演义的描写,吕布死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虎将基本处于一个段位:超一流水平。而五...

樊哙当初对刘邦忠心耿耿的 樊哙最后为什么还要投靠吕后

樊哙当初对刘邦忠心耿耿的 樊哙最后为什么还要投靠吕后

对樊哙为刘邦出生入死,鸿门宴上还救过场,为何最后要投靠吕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汉时期的著名武将樊哙,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杀狗屠夫。屠户的地位并不高,虽然可以时长吃一点肉,但他们与那些达官贵人相比,仍然是最底层。樊哙性格直爽,好交朋友,一心认准了一位好大哥——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