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武丁三年不言 一出手就是武丁盛世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常被用来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有了机会就能做出大业绩的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说的是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事情。不过,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事儿可不是楚庄王原创的,早在他登基的500多年前,商王武丁就曾做过。
武丁其人 三年不言 以观国风
商朝建立之初迁都频繁,300年内就迁了13次。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员、安阳殷都文化研究院院长刘志伟介绍,直到盘庚把商朝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才算稳定下来。
盘庚之后,其弟小辛、小乙先后即位,但在位时间都很短,直至小乙的儿子武丁接班。此时,商朝国运衰微,前朝元老实力过强,武丁想有所作为,却没有贤人辅佐,于是三年间不发号施令,由辅政大臣主政,自己却在暗地里体察民情。
《尚书无逸》记载有商王武丁即位后三年不言,《史记殷本纪》则明确表述为: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
武丁年轻的时候曾被父亲派到民间劳动、体验生活,得以了解民间疾苦和稼樯艰辛,也结识了在北海做版筑匠、胸怀大略的奴隶傅说。
三年不言之后,武丁突然告诉群臣,商汤托梦给他,让他在民间找到一个筑墙的奴隶并任命为相。由此,傅说由一个奴隶登上武丁朝堂,辅助其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君臣齐心协力,使殷商国力达到鼎盛,史称武丁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