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季羡林为什么称之为“国宝”? 季羡林简历及评价

中国历史2年前 (2022-06-22)190

季羡林为什么称之为“国宝”? 季羡林简历及评价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他精通12国语言,学识渊博、品格高尚、名闻中外。2006年,他被授予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称他: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 总理曾五次看望他,称赞他:您更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并说: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有一次 *** 总理看望他时还特意送他一盆君子兰花,以赞誉他君子般的高尚品格。

人们敬仰他的学识和品格,尊称他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国宝的称号,是范文澜和乔冠华提出的。文革开始时,季羡林受到冲击,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站出来说话了,他说季羡林先生属于国宝级的人物,文化革命不应该冲击他。乔冠华也高度评价他,说他是国宝。

但季羡林却不同意人们这样称呼他,他认为,他还不够,表示要坚决辞掉这三顶桂冠。

对于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功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后来专治其他学术,浸淫其中,乐不可支。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更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家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对学界泰斗,季羡林说,在教育界,他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国外教书10年,在国内57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虽说有些成绩,但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现在却偏偏把他打成泰斗,他说,他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为此,他也昭告天下,请从他头顶把学界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季羡林为什么称之为“国宝”? 季羡林简历及评价

对于国宝,季羡林说得更风趣。他说,在中国,一提国宝,人们一定会立刻想到人见人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种动物数量极少,而且只有中国有,称之为国宝,它是当之无愧的。而自己被称为国宝,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自己就成为宝了。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所以,他也要昭告天下,请从他头顶上把国宝的桂冠摘下来。

学术界许多人历来看重桂冠称号,梦寐以求地希望得到它,有的甚至自封。但季羡林却坚辞不受,这是何等的谦逊,何等的胸怀!令人敬佩!

人物评价

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 曾五次看望季羡林。他称:您更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 评)

贺剑城称自己为老搭档的逝世感到悲痛,贺剑城道:季先生对待学术、工作非常严谨,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非常严格。他精力过人,每天到单位非常早,有时竟然会提前三个小时到。贺老称,季先生一生对待学问十分刻苦,提及他在德国同时学三门语言的情况,笑称简直是自我折磨。(贺剑城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6/448068.html

“季羡林为什么称之为“国宝”? 季羡林简历及评价”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一定要杀李善长?他在害怕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一定要杀李善长?他在害怕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说朱元璋蓄意置李善长于死地,这话一点也没有冤枉朱元璋。我们来看看,朱元璋究竟有多么的蓄意。其一、李善长已经退休了,完全没有掌握权力了。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因为这些功臣们或者掌控着朝廷的话语权,或者掌控着兵权。这些人的权力太大,朱元璋害怕...

俞通渊是谁?蓝玉案他为何没有被清算?

俞通渊是谁?蓝玉案他为何没有被清算?

蓝玉案为明初四大案之一,是指明洪武帝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历史事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朱元璋性格如何,是豪放大度还是小肚鸡肠?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他写的诗: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所谓言为心声,...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来为何进入曹营?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来为何进入曹营?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刘备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刘备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备伐吴,攻打孙权,给关羽报仇,一路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孙权非常害怕,求和不成,派孙桓和朱然抵抗刘备,孙桓被关兴和张苞打的大败,损兵折将,溃不成军,关兴和张苞斩将立功,刘备这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说了一句...

赤壁之战后曹操再也没有攻打江南 曹操是被打败了吗

赤壁之战后曹操再也没有攻打江南 曹操是被打败了吗

赤壁之战把曹操打怕了吗?12年多次征战,为何他始终不攻打江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许多人看来,赤壁之战,就是曹操一生中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野心勃勃,率八十万大军,要在江南与孙权“会合”,但这一次失利之后,他对孙权充满了嫉妒,感慨“儿子果然是...

有哪些与王禹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王禹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于直谏遭贬谪。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禹偁是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

曹丕登基先后攻打三次东吴,一次蜀汉 最后的成果如何

曹丕登基先后攻打三次东吴,一次蜀汉 最后的成果如何

还不知道:曹丕在位时,三次进攻东吴,一次攻打蜀汉,最终都是什么结果?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延康元年...

历史上的霍去病是什么样的 史书有对霍去病夸大吗

历史上的霍去病是什么样的 史书有对霍去病夸大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霍去病被史书夸大了吗?不但没有夸大,反而还被我们低估了,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骠骑冠军,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这句读来让人热血澎湃的话,是《汉书》的作者班固对霍去病的评价。霍去病的成就已经无法用一般的词语来形容了,后世对他的崇拜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