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黛玉为何叫袭人嫂子?她不生气吗?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6-26)300

黛玉,《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谈红楼,林黛玉是一个怎么都谈不厌的话题,初读《红楼梦》,会因为林黛玉的各种小脾气而厌恶她,再读,则会因潇湘妃子之文采而暗生钦佩,复读三遍以上,就完全被林黛玉圈粉了,她才华横溢、幽默风趣,以及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感悟实实让人敬重,一句话,林黛玉的魅力绝不仅仅局限在她和贾宝玉的爱情之上。

很多读者对林黛玉的了解源于贾宝玉,黛玉因为是客居贾府,且贾母一直没有对“木石姻缘”有明确的指示,导致林黛玉患得患失,对贾宝玉总是谨小慎微,生怕他会被宝姐姐、云妹妹给吸引了去。

但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林黛玉却突然大方了一回,她当着怡红院众人的面,称袭人为“嫂子”,这不由让人对林黛玉产生怀疑,怎么一向耍小性儿的林黛玉突然变得如此“大方”起来,于是部分读者秉承“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阴谋论思想,认为林黛玉是在刻意试探袭人。

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林黛玉为何如此“大方”?

红楼梦黛玉为何叫袭人嫂子?她不生气吗?

首先,我们来看怡红院当时的情境:主子贾宝玉因晴雯摔坏了扇骨,两人发生言语冲突,袭人前来劝解,却被晴雯当成了出气筒,一顿嘲讽,甚至嚷出:“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羞得袭人脸都紫了,宝玉便要回禀王夫人,将晴雯撵出去,袭人生怕这件小事闹到王夫人跟前,变成大事,于是就跪下请求宝玉,门外麝月、秋纹等众丫环见袭人都跪下了,也跟着齐刷刷跪了一地!

此时,怡红院的气氛达到了冰点,堪称噤若寒蝉,鸦雀无闻之境,恰恰这个时候,林黛玉来了。

整个怡红院气氛如此异常,林黛玉不会不知,或许她在门外早已驻停已久,静静听完了宝玉、袭人、晴雯三人的争吵,所以此时林黛玉的心理很值得我们深思,她可以偷偷离去,当作什么也没有发生,也可以径直进入,但若进入方式不对,难免会落个尴尬的局面。笔者不才,若与黛玉易位而处,可能会选择前者,以免劝人不成,误伤自己,可林黛玉却选择了后者,此等自信,恐怕只有潇湘妃子才有!

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地哭起来了?难道是为了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黛玉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辩嘴了。告诉妹妹,替你和劝和劝。”——第三十一回

读至此处,忍不住大赞:好个林黛玉,堪称一流外交家!

在面对如此尴尬的气氛,她先是发挥了她的“林氏幽默”,巧妙利用端午节这个契机,打趣宝玉、袭人、晴雯是争粽子吃争急眼了,此语就好比一块巨石落入结冰的湖面,瞬间打破了怡红院的“冷战”气氛,宝玉、袭人两个当事人当即笑了起来。

红楼梦黛玉为何叫袭人嫂子?她不生气吗?

同时,林黛玉加上了亲近的肢体动作,一边搂着袭人的肩膀,一边打趣称呼袭人是“嫂子”,袭人脸一红,立刻将刚才的闹剧忘了大半,转而跟林黛玉闲扯起了“嫂子”的话题,贾宝玉也加入了这场话题:“你何苦替她来招骂名儿,饶这么着,还有人说闲话。”话匣子一打开,气氛便开始缓和,至此,怡红院这场闹剧被林黛玉不费吹灰之力就给瓦解了。

所以联系具体的情境,林黛玉为何称袭人是嫂子,恐怕是为了迅速“破冰”,而非部分论者猜测的“试探袭人”,实在是主观臆测,过度解读了。

另外还有一个点要说明一下,林黛玉打趣袭人是“嫂子”的灵感来源于哪里?笔者比较倾向是林黛玉在门外听见宝、袭、晴三人的争吵,被晴雯嘲讽袭人那句“连个姑娘还没挣上,也不过和我似的”所触动,故才用“嫂子”来打趣袭人。

有论者认为林黛玉早已知道袭人与贾宝玉之间的一切,只是因为袭人即便被宝玉纳了妾,也不过是姨娘,不会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所以才放心打趣,这个论点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猜测性太重,客观来说,如果黛玉的打趣发生在第三十六回之后(此回王夫人公开给袭人姨娘分例),这个观点就完全可以支撑起来,但这场打趣发生在第三十一回,袭人将为宝二姨娘的官宣还未发布,所以林黛玉的调侃应该更多的是调侃意味,而非有强烈的目的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6/448779.html

“红楼梦黛玉为何叫袭人嫂子?她不生气吗?” 的相关文章

王晙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位列宋《十七史百将传》中

王晙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位列宋《十七史百将传》中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晙(653年-73...

南宋宰相吕颐浩简介: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却存《忠穆集》

南宋宰相吕颐浩简介: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却存《忠穆集》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官员陆睿简介:存词三首,代表作为《瑞鹤仙梅》

南宋官员陆睿简介:存词三首,代表作为《瑞鹤仙梅》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及注释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译文及注释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注释洛城:今河南洛阳。玉笛:笛子的美称。③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

《行路难三首》

《行路难三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

探索唐代诗人綦毋潜的生平,他留下了哪些诗作?

探索唐代诗人綦毋潜的生平,他留下了哪些诗作?

唐代有不少才华横溢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等人千古留名、妇孺皆知,也有不少璀璨一时,后人不缺不甚了解的诗人,綦毋潜就是其中一位。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綦毋潜大约在公元692年出生在江西赣州的南康,字孝通,少年早慧,十五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都长安,成了游学的“京漂”,渐渐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