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为何会睡到宝玉的床上?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7-04)150

看习惯了园子里钟灵毓秀的女儿家,刘姥姥的出现,显得格格不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在《红楼梦》中,如黛玉、宝玉都有自己的洁癖,比如林妹妹,她的洁癖是脏,宝玉的脸被贾环烫伤了,黛玉听了马上来看他,但宝玉就是不让她看脸,为什么?因为宝玉懂她的洁癖。

林妹妹嫌脏的程度,最极致的是在宝黛二人共看《西厢记》的时候。宝玉在茗烟的帮助下,一个人偷偷地跑到偏僻的地方看禁书,不曾想一阵风吹过,吹落了许多桃花。

宝玉见了,担心桃花被人践踏了,因此一片一片地捡了起来,用衣服兜着,将它们撒到来河里。

红楼梦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为何会睡到宝玉的床上?

只是不曾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林妹妹也来了,并且是拿着花攮、扛着花锄,特意来葬花的。

宝玉想把桃花撒到清澈的水面上,让它不被人践踏,然林妹妹又比他更进一步:

“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可见,他们二人,在洁癖这一点上,都有类似的癖好。

而在怡红院中,宝玉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让婆子进他的房间。《红楼梦》第二十四回,怡红院里的丫鬟都出去了,宝玉一个人在写字,口渴了,叫了几遍丫鬟,却没有人回应,再叫时,却进来了几个婆子,宝玉见了,忙让她们出去,宁愿自己倒茶,也不用他们。

在《红楼梦》中,宝玉对女儿素来亲近,只是这份亲近,却仅仅局限于为出出嫁的女孩,就如他曾说过的这样一番言论一样: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的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或许,正是因此,宝玉才对婆子充满了厌恶。只是,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因为喝醉了酒,上完厕所后,慌不择路地走进了怡红院,并趟到来宝玉的房间,当袭人进入怡红院,看到的场面十分尴尬。

袭人一直进了房门,转过集锦槅子,就听的鼾齁如雷。忙进来,只闻见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札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

对于这一段描写,一向让人难以理解,为何作者在此,要特意描写这样一幅画面?要特意让刘姥姥让玷污怡红院呢?

其实对于这一点,若我们理解原文,就能发现,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三个原因。

之一:用刘姥姥的脏,来衬托宝玉所具有的无意义的“洁”。

在《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这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有”、“无”与“真”和“假”的对立,是作者深层次的哲理探讨,是一种精神上的深入探讨。

红楼梦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为何会睡到宝玉的床上?

对于这一点,就如宝玉身上所具有的“洁”,却轻易地被刘姥姥所玷污一样,包含的是满满的讽刺意味。

从身份而言,贾宝玉贵为荣国府的宝二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日里无所事事却能享受优渥的生活;而刘姥姥,以及他口中所说的鱼眼睛一般的婆子们,虽然地位低下,但辛勤劳作。因此,从现实意义来说,宝玉嫌弃她们脏,她们同样会嫌弃宝玉本质上的无用。

就像刘姥姥,这样一个乡下老太太,虽然言语粗俗、穿着土气,但七十多岁的她,却能鼓起勇气,前来贾府打秋风,最终,正是凭借这个“脏”婆子,获得了让她女婿一家平安过冬的物资。

而反观宝玉呢?口口声声嫌弃婆子的她,对于这个家又何曾有过一丝的贡献呢?

第二:用刘姥姥的脏,来讽刺贾府众人的虚伪和势力。

出身低微的刘姥姥,特意带着孙子并扛了将两麻袋新鲜瓜果蔬菜来贾府报恩,只是即便她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却依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敬。

贾母带她游大观园,无论是王熙凤,还是鸳鸯,还是贾府众人,都以她的扮丑为乐,却将她身上所具有的知恩图报的可贵精神践踏得一无是处。

只是,那些表面上看似光鲜体面的贾府众人,上至王夫人,下至丫鬟、小厮,她们所具有的虚伪、势利眼,同刘姥姥的真诚相比,高孰高孰低呢?

王夫人嫌弃刘姥姥地位低微,所以在她离开的时候,特意用一百两银子打发她,还特意让丫鬟带话:以后不要投亲靠友了?只是,她哪里知道,最终,当贾府被抄家,当贾巧姐流露烟花巷时,却正是刘姥姥这个小人物,选择了卖房卖地的,将她拯救了出来,并将她许配给了孙子板儿为妻。

第三:用刘姥姥的脏,来讽刺封建社会所坚持的森严等级和礼仪制度。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同贾母、王夫人等人相比,他所具有的平等思想似乎是突出的,但细想来,他的平等思想,也仅仅是围绕着年轻的女孩子。他所具有的平等思想并不彻底。

而如贾母、王夫人等人,他们所具有的世俗、礼仪规矩更为突出。

红楼梦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为何会睡到宝玉的床上?

比如,贾母带着众人来到宝钗所居住的蘅芜苑,见到其房间内犹如雪洞一样的摆设时,直呼太过素净让人看着不像。只是,从宝钗的角度而言,蘅芜苑是她的休息之所,她难道连布置闺房的权力都没有吗?

也如,贾府元宵节的时候,袭人因为母亲去世不久,没有前来服侍宝玉,贾母见了,批评她,说她如今也拿大了,光指使小丫鬟来服侍了。

袭人在贾府的丫鬟之中,是何等体面,然而,在贾母这样的正经主子心中,她却依然是一个连给母亲守孝的资格都不具有的奴才。

贾宝玉一心想要追求物质上的“洁”,但在精神上却又远远达不到“洁”的标准。一味的放纵、享乐,一味的追求空洞,这样的“洁”,又有什么意义呢?

小结:

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而刘姥姥无意之中躺到宝玉的房间,在这样的讽刺背后,更深深地折射出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从这个意义上,他俨然是否定如宝玉、黛玉所具有的无意义的“洁”,而肯定刘姥姥所具有的高贵的精神上的“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7/450253.html

“红楼梦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为何会睡到宝玉的床上?” 的相关文章

侯建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一位

侯建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一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侯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侯建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因人长得黑瘦轻捷,绰号“通臂猿”。祖籍洪都,裁缝出身,也爱舞...

扈三娘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九位

扈三娘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九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扈三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扈三娘,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一丈青”,是梁山三位女将之一。她是独龙冈扈家庄扈太公的女儿,与祝家...

韦方质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编成《垂拱式》二十卷

韦方质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编成《垂拱式》二十卷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方质,韦云起孙,扶...

韦思谦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韦思谦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思谦(611年—6...

张仁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将传》

张仁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将传》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仁愿(?-714年...

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简介:编有《菉竹堂书目》6卷

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简介:编有《菉竹堂书目》6卷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关山月》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一作:望边色)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译文及注释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明月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文及注释译文弃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