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元帅的资料
刘伯承的资料
关于刘伯承的资料是这样的。刘伯承出生于农民家庭,二十岁考入军事院校,仅仅用了四年就成为了川军的名将,此时,由于战争刘伯承失去了一只眼睛。他效命川军十年,看到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更大灾难,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人生的正确方向。南昌起义失败,他逃亡苏联。
刘伯承(中)图画
从苏联回国后,面对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瞎指挥,刘伯承有理地驳斥,可是他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被免去了职务。
红军长征中,在后有追兵,前有天险的情况下,他带领大军渡过了金沙江。抗日战争中,刘邓大军一往无前,力挫日寇,成功保住了东南要塞。解放战争中,刘伯承南渡长江,收复东南。
建国后,刘伯承创办了军事院校,为培养军事人才鞠躬尽瘁。但是这样的日子在持续七年后就到头了,他受到了教条主义的批判被闲置。
勤奋好学贯穿了刘伯承的一生。在他幼年读书时,功课就远远好于同龄中人。军事院校中成绩也是门门为优。刘伯承以三十六的高龄学习俄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的俄文的字母和发音,在回国时已经能够准确翻译俄国军事书籍。
刘伯承是军中之一任翻译科长。他系统地研究了俄国战争历史,开阔了视野。刘伯承常常是在炮火中读书的,刘伯承在他所翻译的一本书中写道正是敌人的炮火声督促他快点把军事书籍给翻译出来。这就是关于刘伯承的资料。
刘伯承是个怎样的人
刘伯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爱护弟妹的人。他幼时家境贫困,在父亲去世后,家里雪上加霜。少年的他辍学回家做农活,干得日夜不分。可一年收成依然只有几担毛谷,不能够养活七口人。有一年,闹了饥荒,家里实在是没有活路了,有人就劝他的母亲把他最小的弟妹送人,母亲迫于现实同意了这个无奈的抉择。
刘伯承(左)影视形象
刘伯承在知道后连忙地跑回家,哀求母亲不要送弟弟妹妹离开。他承诺会多打工,也会多下几次煤窑,总之他一定会养活弟弟妹妹。母亲泪如雨下,终于决定一家人死也要死在一起。刘帅也坚持了他的承诺打短工,没有工打的日子就步行十几里地去挑煤,最终他的辛苦劳作养活了全家人。
他也是个具备钢铁般意志的人。在一次战役中,刘元帅的眼睛被敌人用子弹打中,后来被送到了外籍医生那就医。他需要动两次手术,一次是把烂肉割去,一次是安装假眼。他为了不影响脑子,拒绝使用麻醉。在手术中,医生割开烂肉的声音让他自己都感到毛骨悚然,但是刘帅承受这样的疼痛长达三个小时并保持脸色不变。
等到手术结束,刘帅坐的椅子都已经全是汗水了。外籍医生由衷赞叹他是一个真丈夫。
刘帅也是一个朴实的人。一次,中宣部寄给他一部关于他的传记样书,希望他能查查有哪里是写漏了。他发现宣传部给他的介绍语上写着军事家,他划去了这几个字,改为了军人。他认为革命需要的是大家,仗是大家一起打的,不能把个人说成一个家。
刘伯承倒穿草鞋突围
刘伯承倒穿草鞋突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在讨伐袁世凯的战争中,刘伯承率领军队展开了游击战。到了后来,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刘伯承与大部队失散,跟在他身边的只有几十个人。
《刘伯承元帅》剧照
这一群人顶着秋雨往县城的方向撤离。可是他们的撤退行动被敌人察觉到了,在他们后方紧追。战士们都很紧张,匆忙赶路,每个人差不多都到了绝望的关头。到了黄昏的时候,刘帅带领军队走进了一片树林,他们需要尽快地摆脱追兵,不然的话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聪明的刘帅早就想出了个主意,他发现由于下雨,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脚印,有些已经被刷掉了,但还能模糊分辨出来。于是他命令大家把鞋倒过来穿。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但军人的天职还是让他们认真执行了刘帅的命令。
接着刘帅又命令大部队原路返回,又拐了一个弯绕上了别的山头,在半腰上刘帅吩咐士兵们藏好。这时他们原先经过的小树林还在他们的视野之下。
此时敌人也进入了小树林里,本来已经失去了他们的踪迹,但有人发现了他们的脚印,连忙追去,可是他们的方向与刘帅逃跑的方向是反着的。等到敌人消失后,他带着兵走出来,向士兵们嘲笑敌人的愚蠢。任敌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鞋是倒着穿的。 最终刘帅带领部队彻底摆脱了敌人。
刘伯承倒穿草鞋突围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他的足智多谋。
刘伯承是哪里人
刘伯承是哪里人?他是重庆开县人。没满二十岁他就离开了家乡,但故乡人依旧尊敬他。在他的故乡,大多数人都能说出关于他的一些故事,包括他的成长环境、军旅生涯。在刘伯承故居前有个小茶馆,聚集在此处的老人经常向过往的行人讲诉他的故事。开县在重庆的北方,古时就是交通要塞。
刘伯承故里图片
这里的人爱好习武,多品格高尚。在维新变法时,当地就有士子在公车上书上签了名字。这样一种侠义的风气也影响了刘帅。刘帅在幼年时就得到了一些武术锻炼,他的父亲给他找了个能文能武的老师。刘伯承学习了古代幼儿读物,也学会了几种拳法和棍术。他每天都勤于练习,最后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根据刘氏家谱的介绍,刘帅祖籍是在湖北,后来在清初刘氏家族迁到了重庆云阳县。刘帅的爷爷交不起田租来到了开县开垦荒地,再通过吹打的手艺积累钱财,办下了一些产业。他一共有六个儿子,刘帅的父亲是么子。他的父亲有文化知识,曾经给刘家续过族谱,在这份工作中他认识了个乡绅叫刘华英。
此人开办了一个中西学堂,目的是培养自家的少爷,但也免费收纳优秀学子。刘伯承就被他的父亲送到这里念书。他在这所学堂学到了何谓自然,何谓科学,成绩远超同龄子弟。他也接触到了一些革命书籍,逐渐认识到武力是一种力量,也许他可以凭借武力拯救万民。他不顾同乡的阻拦投身革命,不久又前往军事院校。现在你知道刘伯承是哪里人了吧。
刘伯承是独眼龙吗
刘伯承是独眼龙吗?是的,他失去了他的右眼。在和袁世凯的部队打仗时,一颗子弹穿过了他的眼睛,眼珠立刻被毁。一般的旧照上看不出刘伯承是独眼龙吗?确实看不出。这固然有那个时代照片像素不高的原因,还因为他在意自己在军中的形象,特地装扮出了正常人的样子。
刘伯承元帅纪录片海报
接受治疗时,他重新按上了颗假的眼珠。平常的时候再戴上副眼镜,不熟悉他这段历史的人一般就看不出来他是独眼龙。刘帅其实不介意失去自己的一只眼睛,他觉得自己打仗靠脑子,脑袋好就行。但是他非常介意人家喊他刘瞎子。
一天,在路上走,他听见有大人为了给孩子止哭,就吓唬他说刘瞎子来了。小孩果然不哭了。他看见了心里就有点不高兴,想他堂堂刘某人,其功能难道是用来吓唬孩子的?但是他心里也有点不安,认为自己卷入到的厮杀实在是太多了。他在晚年的时候曾说,战争让他很不安,多少的寡妇问他要丈夫,多少的老人问他要孩子。
刘伯承在治疗他眼睛的手术中展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可以说是刮骨疗毒的真实再现。为了不影响脑神经,他拒绝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麻药,硬生生忍了七十多刀。在手术结束时,他虽然汗流了一地,但是神色依旧淡然。医生为此由衷称赞他。
那一年他才只有二十四岁,在往后的几十年军旅生活中,他靠着独眼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另一只眼睛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经常看书,近视度数上升得很快。东北医生的误诊让他的眼睛在不久后就彻底失去视力了。
刘伯承的名言
刘伯承的名言有很多。他说接受命令需要胆大包天的谋略,在战斗指挥中要全力集中注意力,不能有丝毫的偏差。这是他的作战风格。为了摆脱从后面追来的敌人,刘帅决定率领部队渡河。原先根据调查,要渡的河是能够走过去的,可是不巧的是,天刚下过雨,水位上涨,下属报道说不能徒步过河,只能靠十几只小船了。
《刘伯承元帅》剧照
要渡河的部队大概有好几百人,船是远远不够的。他再三询问到底能不能徒步过河。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决定留下一部分士兵御敌,其余的分批渡河。第二天,刘帅拿着跟竹竿来到河边,不断刺探水的深度。发现不深,连忙让人架桥,终于在敌人到来之前全部安全过河。事后他将调查兵一顿狠批,把指挥官也骂得狗血喷头,他说领导应该亲自实地考察。
还有句刘伯承的名言,关于教育。他说想要管好军队就要先管好学校。他为了军事教育事业付出了一切。在行军途中,他一直有着军事校长的身份,他再指挥作战之余,也曾亲自担任过教官。他创办了解放后之一所正规军事院校。那时他强忍病痛的折磨,在全新的条件下一点点摸索办好军事学校的道路。凡事他都亲力亲为,不管是办学方针还是教材选择。这样的工作一作就是七年。他的教育成绩是明显的,他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毛主席也肯定了他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