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金钏的死与黛玉有何联系?真相是什么
金钏乃王夫人贴身恃婢,后因与宝玉玩笑被王夫人嫌恶撵了出去,一时羞愤跳井而死。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很多人在看金钏自尽那个回目时,都以为金钏是“替”宝钗死了一回。而实际上,金钏却是“因黛玉”而死的。换句话说,王夫人真正想置于死地的人是黛玉,而非金钏。
1、王夫人计划泡汤,恼羞成怒
在王夫人的“运筹帷幄”下,元春端阳节赐礼别具一格,竟将宝钗与宝玉的礼物赐成“一式两份”的了。其目的昭然若揭。
不管是元春本意也好,王夫人后期使用“调包计”也罢,总之,王夫人想借用元春的威势迫使贾母妥协就范。
接下来,元春又让家人去清虚观为她打平安醮,之后便是张道士出面提亲了。虽然张道士提亲时并未说明对象是谁,但根据元春端阳节赐的礼物来看,张道士绝对不敢违背娘娘的意思“另提别家”,一定是薛宝钗无疑了。
在王夫人看来,先有元春的赐婚,后有张道士的提亲,金玉良缘必定成型。谁料,贾母却来了一招四两拨千斤,轻飘飘地就将王夫人苦心经营的计划给整泡汤了。
贾母说道:“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你可先打听着,有合适的再来提。”
王夫人收到这样的消息怎能沮丧恼火、气急败坏?她没想到,贾母居然倚老卖老,摆出一副“宝玉的婚事就我说了算,即便是娘娘的旨意我也不怕、你们爱咋咋地”的架势来。
仅仅是贾母不妥协也就罢了,宝玉也不买账,一听张道士给他提亲,索性都不去清虚观听戏了。回来之后,还与林黛玉大闹了一场,直闹得沸反盈天的。贾母问及原因时,二人又都说“没什么”。作为过来人的王夫人,怎能不明白其中的关窍?很显然,这俩人是为了张道士提亲的事吃醋吵架呢!
王夫人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了,她恨不得立刻撕碎了黛玉:这狐媚子不知给宝玉灌了什么迷魂汤。自从她来了以后,我的宝玉跟我都不亲了,而且动辄就摔自己的“命根子”,这还得了吗?要不是有老太太护着,我真想把这个小妖精挫骨扬灰。好好的宝玉——都让她给教坏了!
正当王夫人一肚子邪火无处发泄的时候,却恰见宝玉与金钏在自己眼皮底下“倾情演绎”伊甸园里的爱情故事。他们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眼前这一幕让王夫人瞬间联想起黛玉与宝玉单独相处的日常来——大概也是这样一幅场景吧?
刹那间,王夫人热血上涌,怒不可遏,因此这才骂出以下这番话来:
“下作的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让你给教坏了。我统共就这么一个宝玉,难道就被你们教坏了不成?我素日最恨这样的人……”
大家细品,这哪里是骂金钏,分明是骂黛玉嘛。一个金钏有何影响力,怎么能够左右得了宝玉的道德品行?何况,宝玉是主子,金钏只是一个丫头,谁“教”谁呀?
所以,王夫人打骂金钏并要把她撵出去,并不是恨金钏,而是恨黛玉,此举也不过是借题发挥、趁机泄愤而已。
2、王夫人暗示宝钗:我恨的是黛玉
金钏死后,宝钗过来问缘由,王夫人的回答却十分耐人寻味。她说是因为金钏打坏了她的一件东西,被自己打了之后赌气跳井的。
问题来了:王夫人为何不对宝钗实话实说呢?
一则,她怕说出实情后,宝钗不敢再亲近宝玉了。二则,怕事情传出去后,会被贾母吃心:“你这是在骂谁呢,哪个小娼妇把你家宝玉教坏了?你是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吧?”
所以,对于真相,王夫人连提都不敢提了。接下来谈及到金钏装裹的事,大家可要仔细品了。原文如下:
王夫人对宝钗道:“……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她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她原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她过生日,这会子又给去人妆裹,她岂不忌讳!……要是别的丫头,赏她几两银子也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
在这里,王夫人特意提到要用林妹妹“过生日”的衣服做装裹。这就令人费解了。一则,黛玉身材消瘦,金钏儿从未穿过黛玉的衣服,她怎知合不合身?相对的,宝钗身材丰腴,与金钏儿身高胖瘦差不多,之前金钏儿也曾穿过宝钗的衣服,王夫人怎么不先问宝钗呢?
最恐怖的是,王夫人提到的不是一般衣服,而是准备为黛玉“过生日”的衣服。给“小寿星”准备的衣服,顾名思义,不就是“寿衣”么?
寿衣可是一个双关语啊,人死后的装裹也称之为“寿衣”。用黛玉的“寿衣”去装裹金钏的尸体,岂不等于直接把黛玉活埋了一回?
王夫人之所以如此说,也是在暗示宝钗:“好孩子,你知道我有多么憎恨黛玉了吧?我甚至恨不得把她用寿衣一裹就立刻埋掉。金钏的死只是一个意外,我素日待她如亲女儿一般,怎舍得她死?……”
宝钗善解人意,自然听出了姨妈的弦外之音,立刻毛推自荐:说要把自己的衣服提供给金钏做装裹,以化解王夫人的燃眉之急。但宝钗却没说提供自己的“生日礼服”,只是一般的新衣服而已。
以王夫人的立场来看,她舍不得金钏儿应该是真的。她身边的两个丫头分别是金钏和玉钏儿,取“金玉良缘”之意。如今金钏儿骤然离去,岂不只剩下“两块玉儿”了?这个“寓意”很不好呀!
所以,王夫人才想让黛玉李代桃僵,用黛玉的“寿衣”装裹金钏,就如同死了“一块玉”。只要黛玉这块玉死了,金玉良缘就可畅通无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