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林黛玉的这三首诗,表达了她对宝玉的心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7-16)210

《红楼梦》中林黛玉写的这三首诗,表达了她对宝玉的心,也隐含了她的悲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林黛玉,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出身书香门第之家,幽默风趣的她,深得众人的喜欢;但除此之外,在作诗方面,黛玉也是非常优秀的,素有“柳絮才”的她,写出了《葬花吟》、《桃花庵》这样盛传已久的凄美诗词,这是我们十分熟悉的。

只是,对于林黛玉所做的这三首诗,或许知道它的人并不多,但其中包含的深意,却有助于我们走进宝黛二人的真情世界,更有利于我们推测黛玉最终的结局。

这三首诗,就是林妹妹所做的:《题帕三绝诗》。

《红楼梦》林黛玉的这三首诗,表达了她对宝玉的心

因为琪官、金钏儿之事,贾宝玉惨遭贾政的毒打,随后,林黛玉前去看望他。宝玉在半睡半醒中被她推醒,看见她哭得红肿的眼睛,强装出没事的样子。

林黛玉离开后,宝玉不放心,特意支开袭人,让晴雯给她送去了将块旧手帕。

林妹妹拿着这两块手帕,揣测良久,最终,在一瞬间,她体会到了宝玉的用意,不禁情思难惹,再也无法压制内心的情感,而将这三首诗,写在了宝玉所赠的手帕之上。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会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

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急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写道: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拋却为谁?

尺幅鲛鮹劳解赠,

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拋珠滚玉只偷潸,

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

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

《红楼梦》林黛玉的这三首诗,表达了她对宝玉的心

黛玉所作的《题帕三绝诗》,是情感的持续深化,也是情感难以抑制的发泄。她对宝玉的情,始终保持着男女礼仪,比如宝玉大中午来到她的房间,要同她睡一个枕头,她严厉拒绝;比如黛玉拿《西厢记》的艳词打趣紫鹃:

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 *** 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林黛玉登时撂下脸来,说道:“二哥哥,你说什么?”

可见,宝黛二人虽然关系亲密,但他们之间,始终做到了洁身自好,比之宝钗大中午的跑到宝玉的房间替她绣肚兜,实在要有素养的多。

林黛玉所作的《题帕三绝诗》,并不难理解。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拋却为谁?

尺幅鲛鮹劳解赠,

叫人焉得不伤悲!

在黛玉的之一首诗中,她采用了反问的手法,表露了她所流的泪,其实都是为宝玉而流;同时,也抒发了,她在理解宝玉赠帕的意思后,发自内心的感动。

黛玉流泪,或许早已成为她的一个个性动作。因为林妹妹更大的特点,就是爱哭。只是,对于她流露的真相,大多朋友们认为,她是感伤于个人不幸的身世。

而在这首诗中,显然林妹妹便做出了解释。她所流的泪,是为她最在意的、拥有着前世今生的宝玉而流。

正如她对警幻仙姑所说: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黛玉所写的第二首,

拋珠滚玉只偷潸,

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

任他点点与斑斑。

是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描述的是因为她对宝玉的深情,所以一闲下来便情不自禁生出了思念之心。正如宝玉大中午的来到潇湘馆,在林妹妹的窗外,听见了她独自所说的: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般。

因为其本身体弱的身体,加上个人所处的环境,让她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无尽的担忧,所以常常为此伤感流泪。

黛玉所写的第三首。

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妹妹所做的第三首诗,在情感上,依然是伤感的,并且伤感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因为哭得撕心裂肺,泪珠流个不住。

但是,在这首诗中,却出现了另外两个词,而这两个词,正隐含了黛玉悲剧的结局。

《红楼梦》林黛玉的这三首诗,表达了她对宝玉的心

一个是“湘江旧迹”,一个是“千杆竹”,在探春组织大观园诗社时,探春为黛玉起了一个别号“潇湘妃子”,其中便提到了娥皇、女英娥典故。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诸多线索中,我们可以推测出,黛玉之死,更接近的是“泪尽而亡”,林黛玉最初之所以选择居住潇湘馆,也是源于这里面的翠竹;而一向得利不饶人的林妹妹,在探春给她起别号时保持沉默,似乎也显示了,探春的这番解释,符合她的性情。

小结:

宝玉被打,宝钗之一个前来看望他,但最终,还是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是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

作为服侍宝玉的袭人,面对他惨遭毒打,也是赶着到王夫人面前进言:让王夫人无论如何将他搬离大观园。但唯有林妹妹,是真心为宝玉遭受毒打而伤感,理解并尊重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7/452176.html

“《红楼梦》林黛玉的这三首诗,表达了她对宝玉的心” 的相关文章

毕士安:北宋初年宰相、诗人,曾在澶渊之战时支持寇准决策

毕士安:北宋初年宰相、诗人,曾在澶渊之战时支持寇准决策

毕士安(938年-1005年),本名毕士元,字仁叟,小字舜举,代州云中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毕士安进士及第。宋太宗即位后,拜监察御史,出知乾州。入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宋真宗即位后,累迁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

李绅:唐朝诗人、宰相,是牛李党争中李党重要人物

李绅:唐朝诗人、宰相,是牛李党争中李党重要人物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党重要人物。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谯周简介: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谯周简介: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谯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

唐朝诗人李约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唐朝诗人李约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朝的那些作诗作赋的文人雅士一般都是无法抵挡女色的,连天生潇洒不羁的诗仙李白甚至都有过好几任妻子,还曾经因为女子拒绝自己而写下过酸诗,出身于唐朝宗室的诗人李约,却将近一生都不近女色,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李约...

《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及注释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

《静夜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文及注释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床:今...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译文及注释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注释洛城:今河南洛阳。玉笛:笛子的美称。③暗...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畏一作:裹)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