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妃中福晋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福晋,音译词,意为夫人,清代贵族妇女封号。满语妻子之意,也含有贵妇之意。
福晋的历史沿革
清朝后妃制度在初期并不完善,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妻妾没有名号,称福晋或格格。努尔哈赤的16个妻妾都叫福晋(大福晋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有了后妃之别,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
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同时后妃中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在河北清东陵孝陵东侧的孝东陵内就葬有清世祖福临的孝惠章皇后以及二十八名妃、格格、福晋。顺治十七年(1660)规定,亲王、亲王世子及郡王妻封福晋,侧室则称侧福晋。亦用以封蒙古贵族妇女。
到了康熙帝时期,康熙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
定制后,福晋一词专称亲王、郡王及亲王世子的正室,侧室称侧福晋。为了强调福晋的嫡妻地位,又称其为嫡福晋。
福晋的来源
福晋一词来源说法不一,略举二例。
来源其一:蒙古语将汉语夫人音译为fujin,称其妻房为fujin;满语承蒙古语,也称其妻房为fujin;旗人入关后,行汉语,又将fujin译为汉语福晋,因有此词。
来源其二:《清史稿。后妃传序》:太祖初起,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福晋盖可敦之转音,史述后妃,后人缘饰名之,非当时本称也。
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
皇子的妻妾称谓有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之分。凡正房为福晋,偏房为侧福晋或庶福晋。
将正房称为嫡福晋,又有强调之一夫人之意。嫡福晋与侧福晋都是由礼部册封,有朝延定制的冠服,见于《大清会典》。庶福晋地位比较低了,相当于婢妾,不入册,也没有冠服。庶福晋则只是别人对她们的客气称呼,是没经过朝廷册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