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最想要毁灭贾家的人是谁?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8-09)270

《红楼梦》最想要毁灭贾家的人是谁?真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人当然就是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贾家被抄家是个大悲剧。却不是皇帝的主要目的,不过是顺手为之。

皇帝真正目的是要消灭横亘朝堂近百年的功勋贵族群体,也就是四万八公这伙对他不臣服有威胁的老臣。

三代以前,以北静王为首、宁荣二公为骨干的功勋之臣,历经艰苦卓绝的战斗,扶持那一代的皇帝登基坐稳皇位。

从原文的诸多线索来看,宁荣二公并不是开国之臣,更像是明初靖难之役,打的是内部争权之战。

不管如何,四王八公功高盖世位极人臣,高官厚禄不说,更获得世袭爵位,福荫子孙。

《红楼梦》最想要毁灭贾家的人是谁?

他们十二人几乎代表整个朝廷。比方贾家就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除了宁国公掌控京营之外,知道的还有保龄侯史公身为尚书令等同宰相领袖百官。伯爵督太尉统制王公掌控着禁军……

贾家一家就控制着军政朝堂近半的势力,更何况功劳更大的四王等人。

虽说历经三代人事更迭,四王八公近乎百年承袭不复以往的权力和势力。但树大根深,他们的影响仍旧无所不在。

比如当初王子腾掌握京营,后来贾雨村大司马参赞军机(兵部尚书)掌握兵部,长安节度使、平安节度使和粤海将军都与贾家交好甚至乐于听命。

尤其平安节度使掌控边军,粤海将军也不只是个将军,而是掌控两广军政的封疆大吏,还有金陵甄家与贾家莫逆的关系,都算作贾家的隐形势力,依旧了不得。

贾家一家如此,可知四王八公的势力依旧足以颠覆朝廷。这就是登基不久的皇帝面临的严峻朝堂局势,而他的皇位并不稳当。

贾元春这位“丈夫”在《红楼梦》之初,登基并不太久。证据就是皇宫里还有太上皇。

历朝历代的太上皇,除了南宋很少有人主动退位,大多是不得已,一般表现出两点线索。

一,太上皇与皇帝“父子”不和睦。

二,皇帝登基发生过很敏感的事故。

比如《红楼梦》提到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

如果从薛蟠父亲给义忠亲王老千岁贡献“万岁”的棺材看,义忠亲王老千岁无疑具备“万岁”的基本条件,差不多是太子无疑。

结果王爷“坏了事”,薛家大爷、二爷相继英年早逝。可知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就是与皇帝争权失败。

如此父子、兄弟的关系,不免让人想到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就像义忠亲王老千岁,秦王李世民就像皇帝,李渊当然就像太上皇了。

皇帝通过夺权之争,以次子取代嫡长子、迫使父亲退位后登基,这是他干成的之一件大事。

《红楼梦》最想要毁灭贾家的人是谁?

《红楼梦》虽然隐笔,蛛丝马迹已经泄露出来。

皇帝虽然登基却得位不正,他的下属们作为从龙之臣自然兴高采烈。但四王八公这些老臣却与皇帝有嫌隙。一方面是双方本不是一伙互相防备。另一方面他们作为太上皇老臣,看不上得位不正!

这就像贾家的老奴焦大看不上贾敬、贾珍、贾蓉祖孙一样,从冷子兴说其他人都用了“生”字代表亲生,唯一提到贾代化“养了两个儿子”,证明贾敬是养子,小宗入主大宗。所以他的名字、性格、经历才会与明朝嘉靖皇帝的经历互为印证。

皇帝登基后,必然意识到四王八公这伙老臣对自己不忠不顺。这从他亲封的忠顺亲王和忠靖侯史鼎的封号也能看出来。

“忠”字打头的封号,四王八公里一个也没有,预示他们不忠于皇帝。

贾家对太上皇言听计从,让省亲就倾尽家财修建大观园迎接省亲。与之对应的是贾珍大肆操办秦可卿葬礼僭越不轨,更与北静王勾勾搭搭越走越近,都让皇帝感受到真切的威胁。

一个贾家不可怕,但若是四王八公结党,以他登基不久的根基根本斗不过。

所以,皇帝很快将贾元春晋升贤德妃,容忍贾家遵从太上皇旨意操办元春省亲。这一招,堪称妙棋!

首先,晋升贾元春能够稳住贾家,试探他们的忠心又分化贾家与北静王。

虽然结果不理想,却查明贾家与北静王确有问题、有威胁。

其次,晋升贾元春麻痹贾家,贾家不过于激进对皇帝不利。给他准备时间。

最后,默认贾家操办省亲,让他们倾尽家财,却不给任何好处“报销”,贾家彻底穷了。

贾家花光了家底就会“狗急跳墙”。皇帝借以争取好几年的准备时间。

其实早在他登基之初,就不信任贾家。他的之一个动作,就是窥探出王子腾的野心,用升官发财换得贾家把持了几十年的京营节度使,将最重要的京营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贾家被釜底抽薪。

于是,贾家一步步被皇帝“逼”到绝境,皇帝守株待兔只等他们轻举妄动落入早都准备好的圈套之中。

贾家等四王八公不好收拾!世袭是当初祖宗给的,轻易篪夺爵位,给人天性凉薄、背信弃义、数典忘祖印象,谁还敢效忠他!

而且贾家这等世袭贵族,轻易罪名只能换人继承,不可能连根拔出,伤不了根基。一旦斩草不除根,就会春风吹又生。

皇帝必须要贾家自己作出大逆不道之事,站在道德制高点彻底消除隐患。

《红楼梦》最想要毁灭贾家的人是谁?

于是,贾元春判词图画中的“弓”,既暗示军事冲突,也暗示皇帝有“鸟尽弓藏”之心的事件就发生了。

宁国府贾珍父子早落入大明宫内相戴权的圈套,五品龙禁尉成了日后谋逆的关键。

贾家与北静王结党“聋·子放炮仗”意图不轨,在一场类似马嵬驿之变的冲突中起事失败,被皇帝将四王八公一伙一网打尽……

宁国府灰飞烟灭,贾赦死罪,荣国府贾政一家则逢冤受连累。贾家至此被消灭。

历经三代三位皇帝,横亘朝堂近百年的四王八公老臣集团最终被一网打尽,皇帝终于可以松口气。就仿佛康熙皇帝收拾了索额图后,彻底将当年索尼、鳌拜等四大顾命大臣的根基影响一网打尽一样,终于轻松了。

历史就是在重复,皇帝可以是唐朝李世民,明朝朱棣,清朝康熙,还可能是很多人。贾家站在帝王的对立面,最终被消灭,属于人间正义战胜逆臣贼子。历史属于胜利者,贾家也并不冤枉。历史循环的故事大同小异,反应的都是“兴亡”二字。曹雪芹正是捕捉到兴亡二字,才有了《红楼梦》故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208/456392.html

“《红楼梦》最想要毁灭贾家的人是谁?” 的相关文章

曹羲:三国时期曹魏学者,曾进行《论语集解》的编著

曹羲:三国时期曹魏学者,曾进行《论语集解》的编著

曹羲(?-249年),字昭叔,曹真之子,曹爽之弟,三国时期曹魏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爽掌权后,受封中领军,掌握禁兵,封安乡侯。曹爽及诸兄弟轻视司马懿,恣意妄为,经常外出狩猎,曹羲屡次劝谏,不被采纳。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被夷三族。为人有学识,明律法。司...

房融:唐朝时期宰相,爱好佛法,参与翻译《楞严经》

房融:唐朝时期宰相,爱好佛法,参与翻译《楞严经》

房融(?~705年),字号不详,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市)人,唐朝时期大臣,宰相房琯父亲。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博识多闻,进士及第。武周时期,亲附宠臣张易之兄弟,累迁正谏大夫、同平章事。神龙初年,追究坐罪流放岭南钦州,病死于高州。平生爱好佛法,参与翻译《楞严经》...

单廷珪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四位

单廷珪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四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单廷珪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单廷珪,或写作“单廷圭”,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用水浸兵之法,绰号“圣水将”或“圣水将军”。原...

南宋宰相魏杞简介:著有《山房集》、《魏文节遗书》

南宋宰相魏杞简介:著有《山房集》、《魏文节遗书》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宰相朱胜非简介:著有《绀珠集》、《秀水闲居录》

南宋宰相朱胜非简介:著有《绀珠集》、《秀水闲居录》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宋仁宗的后宫中有多少妃子?《宋史》是如何记载的?

宋仁宗的后宫中有多少妃子?《宋史》是如何记载的?

《宋史》中记载了宋仁宗的七位后妃,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史》由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撰修于元朝末年,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其中关于宋仁宗赵祯后妃没有全部记录,有载的只有两位皇后和五位嫔妃(而可查史料,仁宗后妃共16人),她们分别是:宋仁宗郭皇后...

在唐朝,大诗人李白都有多少名人粉丝?

在唐朝,大诗人李白都有多少名人粉丝?

大诗人李白的名人粉丝有哪些?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白如果要建个QQ或微信群,姑且命名为“李白粉丝后援团”吧。好,下面我们先说说这个粉丝后援团的两个大“粉丝”吧。一个是玉真公主,一个是贺知章。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这是大唐第一姐啊!虽然贵为当朝皇帝之妹,却喜好诗文,乐曲,迷恋道学,曾...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一首,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出现,是为了激励更多人读书做官,但实际上,宋真宗作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读书人,而是另有深意。在中国历史的政治生态中,曾经有个名词叫“以文抑武”,主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